字词 | 一赐乐业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猶太教 > 一賜樂業教 一賜樂業教 yīcìlèyèjiào 亦稱“天教”。一賜樂業即希伯來文以色列之異譯。古代入居中國的以色列人對其宗教猶太教的專稱。此稱始見於明代碑文。其教入中國,一說始於五代後漢時,一說則溯至東漢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金世宗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一支猶太人在開封建猶太寺,明代改稱清真寺或尊崇道經寺。其聖經即摩西五經,稱爲道經或天經,奉雅赫維爲天,故其教亦稱天教。禁觸食不潔之物(如猪肉),禁拜偶像,男孩出生後八日須受割禮,星期六爲安息日。教徒曾遍及開封、揚州、寧波、杭州、寧夏等地。教義漸汲取中國文化。於經壇後設萬歲牌,書皇帝年號,亦祭孔祀祖。教徒取李、趙、艾、金等漢姓,漸與漢族同化。某些習俗(如不喫猪肉等)接近回教,曾被稱爲藍帽回回,後亦有歸入回教者。晚清以後,逐漸消失。明·金鐘《重建清真寺記》碑:“夫一賜樂業立教祖師阿無羅漢,乃盤古阿耽十九代孫也。”明·左唐《尊崇道經寺記》碑:“至于一賜樂業教始祖阿耽,本出天竺西域。”清·劉昌《重建清真寺記》碑:“予汴人,素知一賜樂業之教。”參閲陳垣《開封一賜樂業教》、方豪《浙江之猶太教》。 一赐乐业教 一赐乐业教中国古代对聚居在河南开封的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的称谓。一赐乐业 (yisrael)为希伯来语的汉译,意为以色列人。因他们头缠蓝布,当地人又不知其教与回教之区别,故又称其为“蓝帽回回”,其礼拜场所也被称为清真寺。犹太人来到中国,时间说法不一,但目前趋于唐代说。至宋,在华犹太人增多,聚居开封,故宋末在开封兴建犹太教清真寺(明正德七年的《尊崇道经寺记》改称尊崇道经寺)。元代由于蒙古西征和东西方交通的开拓,又有大批犹太人来华,除开封外,并散居于北京、西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区。一赐乐业教在其传播过程中深受佛教和中国儒家的影响,并不断汉化,到清道光年间,该教已衰微并在中国逐渐消失。 ☚ 犹太教 挑筋教 ☛ 一赐乐业教 一赐乐业教中国古代对聚居在河南开封的犹太人信奉的犹太教的称谓。一赐乐业 (yisrael)为希伯来语的汉译,意为以色列人。因他们头缠蓝布,当地人又不知其教与回教之区别,故又称其为“蓝帽回回”,其礼拜场所也被称为清真寺。犹太人来到中国,时间说法不一,但目前趋于唐代说。至宋,在华犹太人增多,聚居开封,故宋末在开封兴建犹太教清真寺(明正德七年的《尊崇道经寺记》改称尊崇道经寺)。元代由于蒙古西征和东西方交通的开拓,又有大批犹太人来华,除开封外,并散居于北京、西北和东南沿海等地区。一赐乐业教在其传播过程中深受佛教和中国儒家的影响,并不断汉化,到清道光年间,该教已衰微并在中国逐渐消失。 ☚ 犹太教 挑筋教 ☛ 一赐乐业教 218 一赐乐业教即犹太教,系对开封犹太人的专称,为希伯来文yisrāēl(即以色列)的音译。因其宰杀牛羊时挑起腿筋不食,民间又称为“挑筋教”。该教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奉雅赫维(Yahveh,基督教读作耶和华Jehovah)为唯一真神,严禁崇拜偶像杂神,坚信以色列后代是雅赫维的特选子民。其教义教规多由民族英雄摩西传授。经典即《旧约》。古代以色列人几次灭国,公元70年,圣城耶路撒冷为罗马人拆毁,以色列人大量出走,犹太教也因而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在五代后汉(947—950),一说在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来华以色列人在金都开封建犹太寺。明代称为清真寺或尊崇道经寺。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1912年其残址为基督教会购得,改建礼拜堂。其教徒踪迹亦曾达到南京、扬州、宁波、杭州、泉州、苏州以及宁夏等地,取李、赵、艾、金等汉姓,渐与汉族同化,或归入回教。因教徒入寺诵经必戴蓝帽,故古时往往称之为蓝帽回回。称《摩西五经》为《道经》、或《天经》,于祭坛后设万岁牌,书皇帝年号,并祭孔祀祖。晚清以后,渐趋消失。 ☚ 东巴教 摩尼教 ☛ 一赐乐业教古代入居中国的以色列人对其宗教(犹太教)的专称。系希伯来文yisra’el的音译(即“以色列”的异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