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地榆
地榆  dìyú

亦稱“白地榆”、“鼠尾地榆”。其葉似榆而長,初生布地,故稱。薔薇种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莖。紡錘形或圓柱形,稍彎曲,長數寸,粗如指,外皮暗紫紅色。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痔漏,癰腫,金瘡,燒傷。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中經·地榆》:“止痛,除惡肉,止汗。”明·蘭茂《滇南本草·地榆》:“一名白地榆,一名鼠尾地榆。”

地榆

地榆【同义】总目录


地榆玉豉无名印酸赭
地榆

292.地榆(p590.2)

释文作:草名。开花如椹子,紫黑色又类豉,故又名玉豉。供药用。参阅《太平御览·一○○○·神农本草经》、《救荒本草·地榆》(《农政全书》七六)。
按:释义不全。应于“供药用”之后补释: “味苦,性微寒,有凉血止痛、止血之效。”释义乃全。

☚ 地黄   在家出家 ☛

地榆radix sanguisorbae

止血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养耕集》。又名酸赭。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根。洗净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炭用。主产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地。苦、酸, 寒。入肝、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主治: ❶血痢肠黄经久不愈、血虚湿热者,与黄连、当归、阿胶、乌梅、诃子、木香配伍。
❷下焦湿热便血、血痢、尿血, 与槐花配伍。
❸烫火伤, 生地榆研末, 麻油调敷。
❹疮疡, 与金银花、蒲公英等配伍。牛、马15~60克; 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外用研末涂敷患处。血寒与疾病初起者慎用。本品含地榆甙Ⅰ、Ⅱ(ziyuglycoside Ⅰ、Ⅱ)、地榆皂甙A、B、E (sanguisorbin A、B、E)、鞣质和没食子酸。地榆粉外用对实验性烧烫伤有一定的疗效,尚能减少感染。地榆炭煎剂使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缩短。地榆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 及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杆菌都有抑制作用, 对于某些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地榆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酸赭、山枣参、山红枣根、黄瓜香、血箭草。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 var.longifolia (Bert.) Yuet Li的根。主产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地。苦、酸,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泻火敛疮。
❶治肠风下血,血痢,尿血,崩漏,痔疮出血,吐血,衄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带。煎服:9~15g,生用或炒炭。
❷治烧伤,研粉麻油调敷;湿疹,煎水纱布沾药液湿敷。本品含地榆苷Ⅰ、Ⅱ (Ziyu-glycoside Ⅰ、Ⅱ),地榆皂苷A、B、E (Sanguisorbin A、B、E),鞣质,游离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地榆粉外用对实验性烫伤有一定疗效。地榆炭煎剂使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缩短。煎剂对多种致病性球菌、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药液经高压灭菌后则抑菌力明显减弱。本品亦具抗肿瘤作用。

地榆garden burnet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inn. ,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茎有纵棱角。羽状复叶;基生叶较大,有长柄,茎生叶较小,近无柄;小叶4~10枚,稀14枚,矩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有锐锯齿缘;托叶叶状,抱茎。穗状花序;花两性;花萼4裂,花瓣状,紫红色;无花瓣;雄蕊4枚;雌蕊1枚,有细长的花柱。瘦果卵状四角形,褐色,包藏于狭翅状宿存花萼内。秋季采根供药用,收敛止血,清热凉血,治慢性腹泻、胃肠出血和月经过月、痔瘘等症;与黄连素合用,外敷烫伤。全草又作农药,对防治大豆蚜虫、棉蚜、红蜘蛛有效。种子含油约30%。

地榆

地榆

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粗壮。茎直立,分枝,有棱。基生叶丛生具长柄,茎生叶互生,近无柄。穗状花序顶生,花暗紫红色。果褐色。产青河、阿勒泰、布尔津、木垒、奇台、乌鲁木齐、塔城、新源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的功能。药用根及根茎。主治崩漏、痔疮出血、泻痢、血痢、烧烫伤、小儿湿疹、面疮等病症。嫩叶可食,亦可代茶饮。

地榆sanguisorba root

系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茎。本品含地榆皂甙、鞣质、维生素A等成分。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炎、收敛等作用。临床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痔出血、便血、子宫出血等。用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用量3~12g水煎服。也可用于治疗烧烫伤。

地榆

地榆

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榆的根。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主治下列病证:
❶便血痔血,血痢崩漏。便血、痔血,多与槐花、槐角相配;血痢多与黄连、木香相配;崩漏下血,多与蒲黄、生地、丹皮相配。
❷痈肿疮毒,水火烫伤。单味煎汤外洗,或单味研末外敷;对水火烫伤,可以本品为主,配大黄、冰片、白芷等制成膏剂涂,有减少渗出,促进愈合之效。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以防所含水解型鞣质大量被吸收而对肝脏不利。

☚ 槐花   三七 ☛

地榆dì yú

《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地榆(97)。药名。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地榆的根及根茎。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滇南本草》),涩地榆(《贵州民间方药集》),马连鞍薯(《广西中兽医药植》),山红枣根(《河北药材》),赤地榆、紫地榆(《中药志》),枣儿红(《贵阳民间药草》),岩地芨、红地榆(《湖南药物志》),水橄榄根、花椒地榆、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黄根子、蕨苗参(《云南中草药》)。
【性味】苦酸,寒。
❶《本经》:“味苦,微寒。”
❷《别录》:“甘酸,无毒。”
❸《滇南本草》:“苦涩,温。”
【归经】入肝、大肠经。
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肝二经。”
❷《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手、足阳明经。”
❸《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
❶《本经》:“主妇人乳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❷《别录》:“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❸《药性论》:“止血痢蚀脓。”
❹《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
❺《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❻《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疮痢热。”
❼李杲:“治胆气不足。”
❽《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❾《本草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❿《本草正》:“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⓫《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
⓬《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汲烂。”
⓭《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三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汁或研末掺。
【宜忌】虚寒者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得发良。恶麦门冬。”
❷《本草衍义》:“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❸《医学入门》:“虚寒冷痢禁用。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❹《本草经疏》:“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
❺《本草汇言》:“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
❻《本经逢原》:“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成分】根含鞣质、三萜皂苷。分离出的皂苷有地榆糖苷I(Ziyu glycoside I),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Pomolic acid)、阿拉伯糖和葡萄糖;地榆糖苷II(Ziyu glycoside II),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和阿拉伯糖;地榆皂苷B,三萜皂苷。茎叶含槲皮素和山柰酚的苷、熊果酸等三萜类物质。叶含维生素C。花含矢车菊苷(Chrysanthemin)、矢车菊双苷(Cyanin)。地榆及地榆炭制品中还含丰富的微量元素钙、铁、镁、锌、铜、锰、铬。生品炭制以后,钙含量有较大增加。
【药理】
❶对实验性烫伤的治疗作用:给兔或狗用热水烫伤II~III度,外用炒地榆粉,有一定疗效,创面渗出少,比较干燥,而且感染与死亡均较少。对于去神经组织的烫伤,其疗效不及未去神经者。地榆对甲醛性足跖肿胀及巴豆油合剂调发的小鼠耳壳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地榆还能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增生,并能促进伤口的愈合,毒性较低。
❷止血:家兔口服地榆炭煎剂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出血时间缩短,蛙后肢灌流实验可见血管收缩。
❸止吐:鸽灌服煎剂,对静脉注射洋地黄引起的呕吐有止吐作用,表现为呕吐次数减少,但狗服对静脉注射阿朴吗啡引起的呕吐无效。
❹抗菌:花的浆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低或消失。地榆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与白喉、痢疾、大肠、伤寒、副伤寒、绿脓等杆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于某些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应用试管内直接接触的方法证明,煎剂在0.5 mg/ml时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
❺其他:作胃瘘手术的大鼠内服水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对蛋白质的消化。小鼠或豚鼠口服含地榆的饲料,由于静止期延长而使动情周期显著延长。低浓度煎剂可使体外蛙心收缩加强,频率减慢,心脏排出量增加,高浓度则抑制。对体外兔肠,低浓度使收缩减弱,高浓度则使收缩加强,甚至呈痉挛状态。对麻醉兔有暂时性的轻度降压作用。体外试验,地榆对子宫颈癌JTC-26株有明显抑制作用。

地榆dìyú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黄瓜香、血箭草、山红枣。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的根。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地。苦、酸, 涩寒。入肝、大肠经。凉血止血, 泻火解毒敛疮。治便血、血痢、尿血、崩漏、痔疮出血、吐血、衄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煎服: 9 ~15 克, 或炒炭用。治烧伤,研粉麻油调敷; 湿疹, 煎水湿敷; 痈肿疮毒, 内服或外用。本品含地榆苷Ⅰ、Ⅱ, 地榆皂苷A、B、E, 鞣质、游离没食子酸和并没食子酸。地榆粉外用对实验性烫伤有显著疗效。地榆炭煎剂使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煎剂对伤寒杆菌、脑膜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药液经高压灭菌后抑菌力明显减弱。

地榆

地榆

地榆,又名酸赭。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及长叶地榆S.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 Yu et Li的根。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根茎及细根,洗净,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地榆根呈圆柱形,中下部常膨大呈不规则纺锤形,稍弯曲,长5~20cm,直径0.3~2cm。表面灰棕色至暗紫色,粗糙,有多数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有时带少数须根。质硬脆,断面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有放射状纹理。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2~5mm;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气微,味微苦而涩。产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山东、贵州等省区。
长叶地榆根长圆柱形。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色或棕色细毛状纤维束。其他特征与地榆相似。产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
本品味苦、酸,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敛疮。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 外治痈肿疮毒,火烫伤及湿疹等。本品既可单用,亦可配成复方应用。如《圣惠方》治男女吐血,妇人漏下赤白,单用本品米醋煎服。《海上集验方》治赤白下痢,亦取本品熬膏服。至于复方应用可随证配伍。如便血、痔血可配黄芩、槐角、当归等,方如《和剂局方》槐角丸。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呕血便血者,可配白及、三七,炒炭研末服。治血痢,配川连、木香、白芍等,如《证治准绳》地榆丸。治崩漏下血,可配仙鹤草、丹皮、生地等,如《傅青主女科》凉血止崩汤。外治无名肿毒、痈疖、深部脓肿,可用本品与田基黄、三七研末,凡士林调敷。治烧烫伤,用地榆炭研粉,麻油调涂或配大黄粉同用,有减少渗出,减轻疼痛等效果,对一、二度烧烫伤病人最为适宜; 亦有配合白及制成复方地榆烧伤膜剂外用者。治皮肤湿疹,可用本品煎水浸纱布湿敷;或研末掺敷患处: 亦可配煅石膏粉、枯矾粉或密陀僧粉加凡士林调膏外涂。此外,本品配白花蛇舌草煎汤内服,治小儿肠伤寒; 配太子参煎服,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有效果。煎服,9~15g。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敛疮多生用。崩、带由于气虚下陷以及虚寒下痢应慎用。
实验研究: 根含地榆糖甙Ⅰ,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阿拉伯糖和葡萄糖; 地榆糖甙Ⅱ,水解后产生坡模醇酸和阿拉伯糖。另含地榆皂甙A、B、E,水解型鞣质、游离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
动物试验证明,灌服地榆粉或炒炭地榆粉可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炒地榆粉外用,对实验性烫伤有治疗作用,因其含鞣质颇多,且属水解型,对肝脏有毒,故宜慎用。煎剂内服能抑制静注洋地黄酊引起的鸽呕吐。体外试验对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也可能与其中所含没食子酸有关。另有报导,水提取物予大鼠内服,能增加对蛋白质的消化; 雌小鼠灌服地榆可使动情周期显著延长。

☚ 侧柏叶   苎麻根 ☛

地榆

地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的干燥根。春、秋两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
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5~25cm,直径0.5~2cm。芦头处较粗,附有支根,形状不规则;外皮紫棕色或棕黑色,粗糙,有纵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粉红色或淡黄色,有白色筋脉小点,形成一环状。无臭,味微苦涩。
地榆为少阳人药。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敛疮。主要用于血分热盛、下赤痢,以及吐血、便血。《东医四象新编》黄连清肠汤加地榆10g,以增强清热解毒、泻火止痢功效,治赤痢;《东医寿世保元》十二味地黄汤加地榆5g,以增强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能,治吐血及便血。常用量10~20g。

☚ 金银花   地肤子 ☛

地榆

garden burnet (roo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