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槽—地台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槽—地台说

地槽—地台说dicao—ditaishuo

一种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1859年,美国地质学家J·霍尔在研究美国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过程中,注意到此山脉的沉积岩层厚度很大,总厚达12000米以上,相当中部平原地区沉积岩层厚度的10倍,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山脉是在地壳的巨大拗陷中形成的。1873年,J·丹纳把这种拗陷地带叫地槽(初译为地向斜)。1885年,奥地利地质学家E·休斯又提出另外一种概念,把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叫地台。1900年,法国地质学家E·G·奥格在他的《地槽和大陆块》一书中把地壳划分为地槽和地台两种基本构造单元。地槽一地台说产生后,从19世纪末至近代,在大地构造学说中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地壳运动的方式,是以垂直运动为主还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而槽台说认为垂直运动占据主要地位。根据地壳各个地方在升降运动、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将地壳划分为相对活动的地槽区和相对稳定的地台区,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过渡区。槽台说对于褶皱山脉的演化过程及展布规律、地壳演化阶段、成矿作用方式及过程等,都作出有根据的解释。但它对地壳的水平运动特别是水平移动,缺少充分的解释; 整个观点是固定论的,即地壳各部分的相对和绝对的地理位置,从地壳形成以来基本保持不变,这和当前活动论的观点恰好相反; 而且,槽台说是根据大陆壳的各种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来的看法,而缺少大洋壳的材料及其发展情况的论证,因此不象板块说那样具备全球构造的观点。

☚ 均衡说   地槽 ☛

地槽—地台说

一种地质学说。认为自寒武纪以来,地壳可分为两个基本构造单元,即活动性较强的地槽和稳定性较大的地台,而且地槽经过发展可以转变为地台。

地槽—地台说

地槽—地台说

一种曾在地质学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地构造假说。自从霍尔Hall,J.和丹纳(Dana,J.)分别在1859年和1873年提出地槽概念,徐士 (Suess,E.)和奥格(Hang,E.G.)分别在1885年和1900年提出地台概念之后,就逐渐形成了这一假说。地槽一地台说的要点是:地壳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的构造单元——是活动性较强的地槽,一是稳定性较大的地台。地槽是巨大窄长的沉积盆地,在其发展初期表现为强烈的沉降作用,在沉降过程中不断接受沉积,形成厚度巨大的沉积岩层,并且常常伴有火山活动;在其发展后期,则表现为强烈的上升作用,地槽回返使其中沉积岩层遭受强烈褶皱,并且隆起为山,还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槽经过这样剧烈的变动后逐渐稳定,转化成为地台。地台只能发生一些幅度和频率都不大的升降运动,所以它的沉积物的厚度和厚度变化也不大,地层没有受到较强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都较微弱。在地槽—地台说出现后受其启发,一些关于地壳发展规律的设想相继出现,如泛地槽说、泛地台说等等。泛地槽说认为地球的原始表面全都具有地槽活动性质,是一种泛地槽。地台是由地槽后来褶皱硬化而形成的。泛地台说则与其对立,认为花岗岩质层主要是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地表先形成统一的地台—泛地台,再经过分裂和断陷作用形成地槽。

☚ 均衡说   重力分异说 ☛
000018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