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椒

药名。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又名地花椒、山胡椒。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 Ronn.或兴凯百里香T. przewalskii(Kom.) Nakai的地上部分。前者分布东北及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山西、河北等地,后者分布东北及河北、陕西等地。辛,温,有小毒。祛风止咳,温中止痛,利尿通淋。
❶治感冒咳嗽,百日咳,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腹冷痛,高血压病,外伤周身疼痛,痛经,淋病小便涩痛。煎服:6~15g。
❷治疮痈肿痛,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煎水洗。本品含挥发油,内有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龙脑等。又含高山黄芩素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等黄酮类成分和熊果酸、鞣质等。百里香酚有防腐、消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它以原形自肺排出,故可治气管炎;还有抗真菌及驱虫作用。

地椒

见“百里香”。

地椒1dì jiāo

《本草纲目》草部第16卷水杨梅(10)。药名。水杨梅的别名,参见“水杨梅”条。


地椒2dì jiāo

《本草纲目》果部第32卷地椒(10)。药名。
【基原】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的全草。
【别名】地花椒(《海上名方》),百里香(《植物学大辞典》),山椒(《中国药植图鉴》),山胡椒(《辽宁经济植物志》)。
【性味】《嘉祐本草》:“味辛,温,有小毒。”
【功用主治】温中散寒,驱风止痛。治吐逆,腹痛,泄泻,食少痞胀,风寒咳嗽,咽肿,牙疼,身痛,肌肤瘙痒。
❶《嘉祐本草》:“主淋梅肿痛。”
❷《中国药植图鉴》:“为镇痉、驱风、强壮剂。主治痉挛性咳嗽,百日咳,炎症,喉头肿痛。”
❸《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止咳化痰,治感冒。”
❹《陕西中草药》:“温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风镇痛。治胃寒痛,小腹胀满,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清暑解热,和胃止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三四钱;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

地椒

地椒

地椒,又名地花椒、山椒、山胡椒。始载于《嘉祐补注本草》。为唇形科植物百里香Thymus mongclicusRonn. 或兴凯百里香T. przewalskii Nakai的全草。前者分布于甘肃、陕西、青海、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后者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区。
本品味辛,性温。有小毒。功能祛风解表,止咳化痰,行气止痛。主治感冒、咳嗽、头身疼痛、胃痛、消化不良、腹胀、呕吐、泄泻等证。如感冒风寒之咳嗽,可与桔梗、甘草同用; 百日咳,可配三颗针、车前草水煎服。慢性胃痛,可泡水当茶饮; 消化不良之腹胀泄泻,可与滑石、甘草、麦芽等配伍。本品煎服也能治疗急性胃肠炎之呕吐、泄泻。近以本品制成注射液,行穴位注射,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改善症状有一定效果。此外,本品还可外用治牙痛,同川芎等分研末搽痛处; 治湿疹、瘙痒,可配蒲公英煎水外洗。煎服,9~15g,鲜品15~20g。本品有小毒,内服过量可出现头晕、眼胀、血压稍有升高等反应。
实验研究: 百里香全草含挥发油,油中有香荆芥酚、对聚伞花素、龙脑。叶尚含齐墩果酸、熊果酸、咖啡酸。

☚ 鹅脚板   薄荷 ☛
000019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