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条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一条鞭明田赋制度。嘉靖时始于地方行之。其内容为以各州县田赋、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合交纳,总为一条,称为一条鞭法。万历初张居正为宰执,推行于全国。清因之。见《明史·食货志二》、《清朝通典·食货七》。亦作“一条边”。见明刘仕义《新知录摘钞·一条边》。 一条鞭yī tiáo biān明代田赋制度。嘉靖时,行一条鞭法,所有田赋及务项杂款,除秋粮外,一律计亩折纳银两(见《明史·食货志二》)。后用“一条鞭”比喻删繁就简,条贯划一。老舍《女店员》三幕五场:“这个上下一条鞭的办法好。” 一条鞭yītiáobiān比喻事物连贯而配套。老舍《女店员》:“这个上下~的办法好!”|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自己收茧,自己做丝,自己销洋庄,竞‘~’到底,不必怕洋人来竞争,事实上洋人也无法来竞争。” 一条鞭yītiáobiān原是宋王安石制定的赋税改革办法。新比喻有关程序、环节紧密地联系配合,统一进行工作或经营管理。例如:“第四个好处是贯彻了‘行业归口,公私一条鞭’的方针,便于今后管理。”(《解放日报》1955.11.17)“当前学校的领导方面,多半是靠党、团、工会这‘一条鞭’进行工作。”(《人民日报》1957.5.9)“最近水产部门提出产、供、销一条鞭的方针,把一切都统起来。”(《人民日报》1981.6.20)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錢糧賦税部 > 賦税 > 一條鞭 一條鞭 yītiáobiān 明代萬曆時,將丁役、土貢等税,併於田賦,計畝徵收,稱爲一條鞭。《明史·食貨志二》:“一條鞭法者,總括一州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丁糧畢輸於官。一歲之役,官爲僉募。力差,則計其工食之費,量爲增减:銀差,則計其交納之費,加以增耗。凡額辦、派辦、京庫歲需與存留、供億諸費,以及土貢方物,悉併爲一條,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故謂之一條鞭。立法頗爲簡便。”又“嘉、隆後,行一條鞭法,通計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於是均徭、里甲與兩税爲一,小民得無擾,而事亦易集。” 一条鞭single column羊群放牧的一种方式。由头羊引导,羊群一边吃草,一边缓慢呈单行前进。草地窄狭的沟谷山地,多用此法放牧。 一条鞭yi tiao bian❶【历史】integrated cash tax(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