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明市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国家一级口岸;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商贸旅游城市和金融开放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昆明历史悠久。自公元前3世纪楚国大将庄蹻在滇池地区建立滇王国算起,至今已有2 300多年的社会历史。西汉时,滇王尝羌臣服于汉,武帝赠金质“滇王之印”。公元1275年,昆明成为云南省的首府。1928年,昆明建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昆明市的辖区和面积逐步扩大。1983年10月,为进一步扩大市带县的范围,路南、宜良、嵩明、禄劝4个县划归昆明市,1999年2月,东川、寻甸2县市亦划归昆明市,至此,昆明市辖盘龙、五华、西山、官渡、东川5个区、安宁市和晋宁、宜良、呈贡、富民、石林、禄劝、嵩明、寻甸8个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47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0.5万人,占61.4%。
昆明市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类型有盆地、河谷、丘陵、山地和江川、湖泊。1999年全市幅员面积15 942平方千米,其中盆地面积约2 011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2.6%;山地、丘陵面积13 213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82.9%。耕地面积19.36万公顷,耕地在万亩以上的坝子有15个,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全市82%的地区海拔在1 800米以上,最高点海拔4 344.1米,最低点海拔695米。昆明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常青,素有“春城”美誉。年平均气温15.4℃,相对湿度69%,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盛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蔬菜、干鲜果、花卉、水产品、畜禽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盐、铁、钛、石英砂、铝土矿等,磷矿储量位居全国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昆明市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发展极不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较低。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63亿元(当年价),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的13%;粮食总产70万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231千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农村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大农业投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提高。1978—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6.6%,199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3.34亿元(当年价,下同);其中农业产值38.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185元,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4.5平方米;有1 039个行政村通电话,1 020个行政村通汽车,分别占全市1 047个行政村的99%和98%;888个行政村用上自来水,88个乡镇跨入小康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