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诗篇名。五律。杜审言作。见《全唐诗》卷六。诗题一作《和陆丞早春游望》,作者一说为韦应物。晋陵,今江苏常州市。陆丞,姓陆之县丞,名不详,杜审言之友人。作于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是对陆丞所作《早春游望》的和诗,抒写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首联言宦游之人对节物气候的变化尤为敏感,起得警拔精巧。中间两联承“物候新”一语,分写江南春景,景中寓情。尾联交待和诗之意,点明思归之情,收结妥帖有力。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精工,为唐代五律名作。明杨慎评曰:“首句‘独有宦游人’,第七句‘忽闻歌古调’,妙在‘独有’、‘忽闻’四虚字。”(《升庵诗话》卷五)近人高步瀛云:“此等诗当玩其兴象超妙处。”(《唐宋诗举要》卷四)明胡应麟赞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诗薮》内编卷四)诗中“云霞出海曙”一联,对仗工整,词语华妙,为历来传诵之名句, ☚ 人日思归 正月十五夜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①。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②。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③。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④。 【作者小传】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咸亨元年(670)登进士第,任隰城尉,转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与同僚不睦,被诬下狱,其子杜并刺杀仇人,冤获雪,武后召见,甚加叹异,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因谄附张易之,中宗神龙元年(705)流放峰州,次年召还,为国子监主簿,加修文馆直学士,卒于任。两《唐书》有传,今人傅璇琮有《杜审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其诗擅长五律,属对谨严,对近体诗之成熟颇有贡献。今存诗一卷。 【解题】 此诗约作于永昌元年(689),时审言在江阴任职。和(he):仿照别人诗作的主题、体裁和韵脚作诗。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晋陵县丞陆某。陆某先写有《早春游望》诗,审言唱和。今陆某的原诗已佚。此诗抒写长期宦游者对早春景物变化的特别敏感,中间二联分写物候之新,隐含怀乡之情,属对精工,意境清丽。结句点出“归思”,与起句“宦游人”呼应,章法细密。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云:“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认为此诗是韦应物所作。清编《全唐诗》则于杜审言、韦应物名下均收录。 【注释】 ①二句意谓只有在异乡做官的人对自然界反映出的季节变化特别感到触目惊心。偏:出乎寻常,特别。物候:节物气候。②二句意谓曙光从海中升起将云气映成绚丽的霞彩,梅花和杨柳一过长江就换成了春妆。③二句意谓温和的气息催促黄莺早鸣,晴日阳光的照耀使水中蘋草转成深绿色。淑气:温和的气息,即春气。黄鸟:黄莺。转:吴曾《能改斋漫录》作“照”。④古调:赞美陆丞《早春游望》诗的格调有古风。沾巾:泪水沾湿手巾。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①,偏惊物候新②。 常州本春秋时吴季札的封地延陵邑,西汉置毗陵县,西晋永嘉五年(311)改晋陵县。东晋、南朝为晋陵郡治所,隋代先后为常州、毗陵郡治所。因东晋及南朝有侨置的兰陵县、兰陵郡(治所在今常州西北),故常州又称兰陵,或称南兰陵。这是一首唱和诗,写常州一带的早春景色所引发的感慨和归思。前人欣赏此诗,往往爱首尾两联,实际上没有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整首诗就不会如此丰满和别有情趣。中间两联写江南春色,锻字炼句极见功力。陆丞,当为晋陵县丞。大约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作者在江阴任职,与陆某为邻县僚友,陆某原唱已不可知,也不详其名。 【作者】 杜审言(645—708),唐代诗人,杜甫的祖父。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咸亨元年(670)进士,授隰城尉,转洛阳丞,贬吉州司户参军,被诬构下狱,其子杜并刺杀伊家,冤获雪,历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国子监主簿,官至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以五言诗著,原有集散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 【注释】 ①宦游:旧谓外出求官或做官。②物候:应季节气候变化而呈现的自然景物。③此句谓梅柳枝头的春意,渐渐由江南渡越到江北。④淑气:暖和之气。黄鸟:黄莺,又名仓庚。《礼记·月令》言仲春二月“仓庚鸣”。西晋陆机《悲哉行》:“蕙草饶淑气,时鸟多好音。”⑤转:催转。绿苹:即浮萍。南朝梁江淹《咏美人春游》:“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萍。”⑥此句赞陆丞原唱,谓其格调古雅。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原诗今译】
【鉴赏提示】 这是一首唱和诗。原唱是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作的《早春游望》。在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仕途失意,在江阴县任职。他在和晋陵县丞陆某同游唱和时,以原唱同题,通过对江南春天景色的描绘,生动地抒发了怀念家乡的真挚感情,曲折地表达了政治失意的苦闷心情。 首联以情起,正面抒写诗人长期宦游的孤独感受。因是宦游人,久客在外,所以用“独有”表现对异乡节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而“偏惊”之情又是因处境困窘而生。正是在这强调的语气中,烘托了诗人在宦游中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的矛盾心情,暗示出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功业无就的苦闷。二、三联再承“独有”“偏惊”,以远近相间的笔势,从“物候新”的角度,刻意描绘了江南绮丽壮美的自然风光。 “云霞”句描写江南早春的特有风光。由于江南近海,所以太阳还未从海上升起,就先看见了绚丽灿烂的朝霞,使人感到新春已降临人间。“梅柳”句描写江南早春的花木。梅树开花,柳树披绿,更使人感到江南比江北春早。“淑气”句着一 “催” 字,突出了江南暖和的气候撩逗得黄莺欢快地啼唱。“晴光”句用一“转”字,刻画出江南晴朗的阳光使水中的蘋草变得深绿可爱。云霞、沧海、红梅、绿柳、春江、黄鸟、白日、绿蘋,这一切富有特色的景物,构成一幅江南早春气象万千、景色秀美的艺术画面。“出”“渡”“催”“转”四个动词,更把江南早春物候独有的美,作了动态而形象的刻画。这正是诗人所“偏惊”的“物候新”,是诗人作为“宦游人”的独特感受。诗人之所以惊江南物候之新,正是因为心中有怀念中原故土之情,因而也就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对思乡之情的抒写。 结尾二句笔势急转,以忽闻陆丞格调高古的歌声,思乡之泪沾巾,点明了和诗之意。诗人用“忽闻”对上面“物候新”的早春景色作急骤转折,表明江南新奇的春色已使诗人惊心,友人的古调更触动诗人心中的思乡之痛。江南非久恋之地,归思之情也就更浓了。 全诗以情起,抒发孤独之感,感受新奇而思绪凄清;以景衬,铺写诗人感受到的江南早春的新奇景物,寓含着怀念中原故土的深深情意,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以情结,写归思悲慨之态。首尾照应,章法严谨。又以“独有”“偏惊”“忽闻”,构成转折顿挫,构思完整又有变化,意境贯通而别有情结。故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赞此诗“高华雄整”,为初唐五言律诗之首。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题解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①。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②。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③。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④。 注释 ①宦游人:在异乡做官的人。偏惊:对眼前的景物感到惊讶新奇。物节:随节气、时令而发生变化的景物、气候。 ②出海曙:旭日从海水中升腾。海,借指长江。 ③淑气:温熙的春气。黄鸟:黄莺,入春始鸣。春光:晴朗的阳光。绿萍:浮萍的一种 。 ④古调:指陆丞的诗,已不可考。 赏读 诗的首联抒发感慨,说只有久居异乡的游子才会对节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独有”“偏惊”强调语气,“宦游人”既有杜审言本人,也包括陆丞。这两句为末句“思归”埋下了伏笔。 中间二联写在“早春游望”中闻见的物候。早晨,太阳未出,已是一片朝霞。一轮红日从海平线升起后,天色大亮了,望眼看到的是一直延伸到江北的没有凋残的梅花和枝拂江边的绿柳。接着写春鸟、水草。黄莺因感到春天的和暖,迫不及待地放声歌唱;池塘中浮萍已由黄转绿,由浅转深。这两句诗人通过红梅绿柳,黄鸟浮萍的描写,使人感到春天的活力,也寓含着诗人心中怀念中原故乡的情感。 最后两句点出“和”的本意。“古调”是指陆丞的《早春游望》,“忽闻”暗接“偏惊”。诗人本来思乡情切,又被陆丞的诗触动了思乡之痛。于是潜藏的感情一下子爆发出来,忍不住潸然泪下,把身上的佩巾都湿透了。结尾这句,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这首诗篇末点题自然,首尾呼应,构思完整而独特,语言色彩鲜明,声调优美和谐,是五律中的典范之作。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1〕这首律诗约作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前后,当时杜审言在毗陵郡江阴县任职,他的朋友陆某(名不详)在晋陵(今江苏常州)任县丞,二人是同郡邻县的僚友。陆丞写了《早春游望》一诗,杜审言作这首诗酬答,所以称“和”。杜审言(约公元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迁居巩县(今河南县治)。咸亨元年进士,先后任城尉、洛阳丞,武则天时代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元年因交通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峰州。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杜审言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者之一。他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全唐诗》收其诗一卷,计四十余首。 〔2〕“独有”二句:宦游人,见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物候,自然界动植物随季节气候而产生的周期变化现象。二句说只有为做官在外乡漂泊的人,对大自然的周期性变化特别惊心。纪昀评曰:“起句警拔,入手即撇过一层,擒题乃紧,知此自无通套之病。”(《瀛奎律髓汇评》)起联承题,物候新,睛点早春。“偏惊”,则领起中二联实写景物之新。 〔3〕“云霞”二句:曙,曙光。这里指拂晓时云霞从海中涌起的灿烂景色。渡江春,晋陵位于江南,春早,渡过长江到晋陵,便见到梅红柳绿,一片盎然春意。二句写景之新。 〔4〕“淑气”二句:淑气,春日和煦的空气。蘋,多年生水草。二句续写景之新,和煦的春风引得黄莺鸣唱,明朗的阳光照耀蘋草,草的颜色由暗转绿。 [5]“忽闻”二句:古调,古代的曲调,这里指陆丞的诗。归思,怀乡思归的情思。沾巾,指流泪。结联“以歌古调”上应“和”字,又以“思归”上应“宦游”。 这首五律抒写诗人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瀛奎律髓》说:“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起句为题目。”本诗首联承题并总领全篇,而起句惊矫不群。中间二联写景,正合“游望”,又都应在“新”和“惊”,用字精练,如《诗境浅说》的评语:“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渡’字、‘催’字、‘转’字,用字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渡’字尤精确。”“偏惊”、“忽闻”也用得精彩。“惊”、“新”是全篇关键字,而“忽闻”则上和题,下领结句,道出本诗的伤春本意。全诗构思缜密,起承转合严密合缝,而且格律谨严,对仗工整,表明在作成此诗时,即7世纪末五言律诗已经基本成熟。所以明人胡应麟说:“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古人学律诗亦常以杜审言诗为范本,《唐诗绪笺》说:“五言律诗贵乎沉实温丽,雅正清远。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无艰难之患,最不宜轻浮俗浊,则成小人对属矣,似易而实难。又须风格峻整,音律雅浑,字字精密,乃为得体。初唐惟杜审言创造工致,最为可法。”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译】 只有—— 远离故乡的宦游, 才会惊心于外物的变化、季节的流走。 你看,天边的云霞正从黎明的海边涌出, 不觉间,春天已渡江南,处处是—— 梅的清幽、绿的柳。 和暖的气息,催着莺儿鸣鸣啾啾, 明媚的春光,将池中的萍草妆扮得翠绿如油。 此时间,更听得你那古雅的曲调, 令我思乡之心呵,泪流欲打湿襟袖。 【评】 杜审言在五言律诗的形式上,拥有重要的一席。此诗高华雄整,兴象超妙,为初唐五言律诗之冠冕。 晋陵:唐时为江南东道毗陵郡治所,即今江苏省常州市。陆丞:作者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前后在江阴县任职时同郡县的僚友,名不详。《早春游望》:本篇所和陆丞原作的诗题。 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五评: “杜审言《早春游望》诗,《唐诗三体》选为第一首是也。首句‘独有宦游人’,第七句‘忽闻歌古调’,妙在‘独有’‘忽闻’四虚字。”以“独有”发起,特别揭示一位宦游他乡的游子独自面对春天的独特感受,正因为是“独有”,才会在“物候新”时感受到“偏惊”;而结句以一“忽闻”呼应“独有”,飘然而来,却又在情理之中,自然推出“归思欲沾巾”的主旨。 中间两联,为此孤独者“偏惊物候新”的具体内容,无之,则“偏惊”沦为抽象,有之,则早春意境在目,其中“出”字、“渡”字、“催”字、“转”字,四个动词,一气呵出,成为组接镜头的蒙太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审言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 诗词简介: 此诗约作于永昌元年(689),时审言在江阴任职。和(he):仿照别人诗作的主题、体裁和韵脚作诗。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晋陵县丞陆某。陆某先写有《早春游望》诗,审言唱和。今陆某的原诗已佚。此诗抒写长期宦游者对早春景物变化的特别敏感,中间二联分写物候之新,隐含怀乡之情,属对精工,意境清丽。结句点出“归思”,与起句“宦游人”呼应,章法细密。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云:“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认为此诗是韦应物所作。清编《全唐诗》则于杜审言、韦应物名下均收录。 这是一首广为传送的诗篇。晋陵县陆丞是杜审言的朋友,作了一首诗叫《早春游望》,写的是游览春景引动乡思的内容,杜审言依照他的意思作了这首诗,抒发自己宦游的感慨和归思。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惊黄鸟,晴光转绿萍。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这首诗篇法圆紧,句法精警。中间两联全从“物候新”三字衍出,写早春物候,从春朝著笔,曙光到来之际先见云霞,故上句云:“云霞出海曙”;梅花柳叶乃早春物候,因春天的到来,气候由江南向江北逐渐转暖,故下句云:“梅柳渡江春”。由此可见,律诗因声律和对仗的关系,形成了与散文有别的特殊语法,它以实词为主而虚词锐减,字词的倒腾非常灵活,从而含蕴容量远较文句为大,读者通过对句的比勘,可以领会到极其深长的诗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开头二句写宦游人对早春的感受。“物候新”三字,紧扣诗题的“早春”,是全诗诗眼所在。“宦游人”兼指作者和陆丞,为结尾所述“归思”作了伏笔。中间四句写“游望”,具体描绘了新的物候。三四句写远望所见春景。先写春云。黎明,云霞似从海上升起,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曙光与朝霞。继写春树,诗人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梅花柳叶,在江北还伴着残雪,在江南却迎来早春。五六句写近望所见春景。先写春鸟,天气转暖,黄莺鸣叫。再写春草,春光明媚,青萍灿然。这四句既描写了春天的景物,又描写了春天的气候,再加上出、渡、催、转四个动词的活用,表现了一幅幅早春物候的图景。 结尾二句点出“和”意,表现了归思。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说:“末二句指陆丞之诗,言陆怀归,并动己之归思也。”古调句,是对陆丞诗的赞美;归思句,表现了作者的共鸣。 王夫之《薑斋诗话》说:“近体,梁陈已有,至杜审言而始叶于度。”杜审言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是作了贡献的。这首诗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全诗平仄韵脚均符合五律规则,可见五律至此已经定型。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he jin ling lu cheng zao chun you wangSightseeing with Lu Chen of Jinling in Early Spring→杜审言 (Du Shenya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