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户收入 一、农户收入新中国成立前,河南省大多数农民收入微薄,生活困难。到1949年,全省农民人均总收入为53.73元,纯收入仅39.7元。多数农民家庭收不抵支。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民收入已基本恢复到抗日战争前的水平。1953—1957年,政府组织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下降,从农业生产合作社得到的收入所占比重迅速增长。1958—197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集体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农民家庭副业生产和自留地生产是农民收入的补充部分。这一时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1年间,人均纯收入仅增加40.16元。农民集团内部收入差距不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农民经营自主权,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多层次的综合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农民从集体经营中得到的收入的比重下降。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总收入1 862.87元,纯收入为1 231.97元,比1949年增长30倍,比1978年增长10.8倍。 ☚ 第三节 农户经济收支 (一)收入水平 ☛
一、农户收入 一、农户收入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辽宁农民收入增加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从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29年间,辽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加132.2元,年均增加4.56元; 改革开放至1997年的18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了550元,年均增加30.3元。 ☚ 第三节 农户经济收支 (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时期 ☛
一、农户收入 一、农户收入新中国成立以来, 湖南农民的收入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据农村住户调查, 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425.16元, 比新中国成立前的1948年增加1 385.23元,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 实际增长5.9倍,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9%; 改革开放后1979—1995年平均增长6.02%。 ☚ 第三节 农业经济收支 (一)改革开放前 ☛
一、农户收入 一、农户收入农户收入,指年内农村住户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际收入。新中国成立前,山东省农民收入水平一直较低且增长缓慢,建国前夕的194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4.74元,比1936年的59.21元下降14.47元,下降19%。新中国成立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山东省农民收入有了很大增长,到199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680.18元,比1949年增长14倍。历年农民人均总收入、纯收入增长情况,见表9-4-1、9-4-2。 表9-4-1 1949—1990年农民平均每人总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 元年份 | 收 入 合 计 | 其 中 | 1.从集体得到 的收入 | 2.从经济联合 体得到的收入 | 3.家庭经营 收入 | 4.其它非生产性 收入 | 备注 | 1949 1952 | 56.40 78.17 | — — | — — | 51.10 72.17 | 5.30 6.00 | |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80 1981 1982 | 81.60 74.11 81.99 87.68 105.78 134.58 240.98 282.07 343.99 | 51.82 46.70 52.08 56.38 70.38 82.43 144.86 161.47 206.24 | — — — — — — — — — | 21.95 21.93 20.21 22.60 28.90 40.78 75.63 96.82 117.14 | 7.83 5.48 9.70 8.70 6.50 11.37 20.49 23.78 20.61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 500.68 554.61 592.50 644.65 740.61 862.80 939.57 994.36 (939.85) | 35.66 38.92 44.40 49.83 62.04 77.68 84.01 92.33 | 0.05 0.25 4.58 2.93 2.85 4.52 3.01 1.75 | 438.64 492.27 512.66 557.93 638.05 739.56 806.56 850.98 | 26.33 23.17 30.86 33.95 37.67 41.04 45.99 49.30 |
|
表9-4-2 1949—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单位: 元年份 | 收 入 合 计 | 其 中 | 1.从集体得到 的收入 | 2.从经济联合 体得到的收入 | 3.家庭经营 收入 | 4.其它非生产性 收入 | 备注 | 1949 1952 | 44.74 60.22 | — — | — — | 38.74 54.53 | 6.00 5.69 | 1.资料来源: 《山东省农村 经济调查资料》 山东省农村社 会经济调查队 编。 | 1957 1962 1965 1970 | 78.62 70.38 77.71 81.49 | 51.82 46.70 52.08 56.38 | — — — — | 18.97 18.20 15.93 16.41 | 7.83 5.48 9.70 8.70 |
|
(续)年份 | 收 入 合 计 | 其 中 | 1.从集体得到 的收入 | 2.从经济联合 体得到的收入 | 3.家庭经营 收入 | 4.其它非生产性 收入 | 备注 | 1975 1978 1980 1981 1982 | 90.61 114.56 210.23 251.62 299.95 | 70.38 82.43 144.86 161.47 206.24 | — — — — — | 13.73 20.76 44.88 66.37 74.68 | 6.50 11.37 20.49 23.78 19.03 | 2.所列数字 系按1986年口 径调整后的数 字。 1990年为 新口径数,旧口 径数列于括号 内。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 360.64 394.99 408.12 449.27 517.69 583.74 630.56 680.18 (644.70) | 35.66 38.92 44.40 49.83 62.04 77.68 84.01 92.33 | 0.05 0.25 4.58 2.93 2.85 4.52 3.01 1.75 | 301.59 336.00 332.85 366.92 420.27 465.54 502.90 542.05 | 23.34 19.82 26.29 29.59 32.53 36.00 40.64 44.05 |
|
☚ 第四节 农户经济收支 (一)合作化时期农民收入 ☛
(一)合作化时期的农户收入/(二)公社化时期的农户收入/(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户收入 ☚ 第三节 农户经济收支 (一)合作化时期的农户收入 ☛
一、农户收入 一、农户收入农户收入, 指年内农村住户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经济收入。新中国成立前, 陕西省农户收入水平一直较低, 而且增长十分缓慢。据有关统计资料计算,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 当年价格 (下同) 的全省农户人均总收入不足45元, 人均纯收入不足35元。新中国成立后,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农户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快增加。据省农调队对农户家庭收支抽样调查, 到1995年, 全省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达到1 440.10元, 人均纯收入达到962.89元, 分别比1949年增长31倍和26倍多。历年农户人均总收入、纯收入增长情况见表8-3-1、2、3。 表8-3-1 农民人均总收入及构成 (1955—1995年)单位: 元年份 | 平 均 每 人 总收入 | 从集体 经 营 得 到 | 从经济 联合体 得 到 |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 其他非 生产性 收 入 | 年份 | 平 均 每 人 总收入 | 从集体 经 营 得 到 | 从经济 联合体 得 到 |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 其他非 生产性 收 入 |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 103.80 89.80 81.10 80.40 | 11.00 49.10 42.90 50.60 | | 86.10 33.20 30.10 25.50 | 6.70 7.50 8.10 4.30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 309.09 343.21 404.58 412.85 456.76 | 9.42 8.90 9.32 9.48 9.14 | 0.89 1.40 1.18 0.99 0.34 | 265.12 296.00 361.31 367.85 410.65 | 33.64 36.91 32.77 34.53 36.64 |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80 1981 1982 | 94.20 120.70 124.50 109.40 95.30 114.10 157.17 198.92 251.00 | 55.50 62.00 50.10 50.60 43.10 64.80 72.86 77.69 99.08 | | 30.10 46.90 57.40 49.30 41.90 39.90 61.72 88.23 118.05 | 8.60 11.80 17.00 9.50 10.30 9.40 22.60 33.00 33.87 | 1988 1989 199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562.70 609.08 643.56 734.44 768.45 815.45 917.53 1 155.40 1 440.10 | 9.60 10.85 14.31 14.31 18.10 19.12 28.61 40.27 57.55 | 0.63 0.14 0.62 0.62 0.58 0.25 | 511.46 551.15 579.86 670.87 705.89 745.99 763.34 964.64 1 192.70 | 41.01 46.94 48.77 48.64 43.88 50.09 37.72 51.46 61.40 |
|
注:1990年的前一个数字,对农户自产自用及结存的粮食是按统购价计算的,后一个数字是按合同订购综合平均价计算的。 表8-3-2 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来源 (1955—1995年)单位: 元年份 | 人 均 纯 收 入 | 从集体 经 营 得 到 | 从经济 联合体 得 到 |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 其他非 生产性 收 入 | 年份 | 人 均 纯 收 入 | 从集体 经 营 得 到 | 从经济 联合体 得 到 | 家 庭 经 营 收 入 | 其他非 生产性 收 入 | 1955 1956 1957 1958 | 73.40 80.50 76.10 77.10 | | | | | 1976 1977 1978 1979 | 119.07 127.95 133.57 149.60 | | | | | 1959 1960 1961 | 80.47 90.90 105.30 | | | | | 1980 1981 1982 | 142.20 177.17 218.31 | 72.86 77.69 99.08 | | 46.74 66.47 88.97 | 22.60 33.01 30.26 |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 109.40 100.20 87.30 105.90 97.08 97.98 86.73 99.30 109.58 118.23 114.31 122.90 125.51 116.53 | | | | |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236.11 262.51 295.26 299.13 329.47 404.14 433.67 459.72 530.27 533.96 558.79 652.99 804.84 962.89 | 9.42 8.90 9.32 9.48 9.14 9.60 10.85 14.31 14.31 18.10 19.12 28.61 40.27 57.55 | 0.89 1.40 1.18 0.99 0.34 0.63 0.14 0.61 0.62 0.58 0.25 | 196.67 219.99 256.65 258.93 288.18 357.45 380.48 401.33 472.00 476.81 495.18 592.20 719.48 851.65 | 29.13 32.22 28.11 29.73 31.81 36.46 42.20 43.47 43.34 38.47 44.24 32.18 45.09 53.69 |
|
注: ❶1990年“人均纯收入”中对农户自产自用及结存的粮食,前一个是按统购牌价计算的数字,后一个是按合同订购综合平均价计算的数字。
❷为了便于对比, 1993、1994、1995年3年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是按1992年前的统计口径计算的。 表8-3-3 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性质 (1955—1995年)单位: 元年份 | 人 均 纯 收 入 | 生 产 性 收 入 | 农 业 生 产 收 入 | 非农业 生 产 收 入 | 非 生 产 性 收 入 | 年份 | 人 均 纯 收 入 | 生 产 性 收 入 | 农 业 生 产 收 入 | 非农业 生 产 收 入 | 非 生 产 性 收 入 | 1955 1956 1957 1958 | 73.40 80.50 76.10 77.10 | | | | | 1976 1977 1978 1979 | 119.07 127.95 133.57 149.60 | | | | |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 80.47 90.90 105.30 109.40 100.20 87.30 105.90 97.08 97.98 86.73 99.30 109.58 118.23 114.31 122.90 125.51 116.53 | | | | |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 142.20 177.17 218.31 236.11 262.51 295.26 299.13 329.47 404.14 433.67 459.72 530.27 533.96 558.79 652.99 804.84 962.89 | 106.85 130.96 160.50 196.71 226.61 262.50 261.79 293.04 363.13 386.73 407.77 478.73 485.03 502.28 621.43 759.75 909.20 | 92.10 112.88 138.34 169.55 196.75 221.88 211.44 224.41 278.13 297.54 295.53 372.98 353.33 364.23 483.62 588.72 660.88 | 14.75 18.08 22.16 27.16 29.86 40.62 50.35 68.63 85.00 89.19 112.24 105.75 131.70 138.05 137.81 171.03 248.32 | 35.35 46.21 57.81 39.40 35.90 32.76 37.34 36.43 41.01 46.94 51.95 51.54 48.93 56.51 31.56 45.09 53.69 |
|
注: 1990年前一个数字是对农户自产自用及结存的粮食按统购牌价计算的, 后一个数字是按合同订购综合平均价计算的。 ☚ 第三节 农户经济收支 (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初期 ☛
一、农户收入 一、农户收入农户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际收入。但它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反映农民实际收入水平是以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衡量的。这是用来观察农民实际收入水平,扩大再生产和改善生活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农民富裕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全国统一的调查统计标准,将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其计算公式是: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税收—上交集体承包任务—集体提留和摊派—调查补贴 ☚ 第三节 农户经济收支 (一)1949—1957年农民收入有所增长 ☛ 00028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