䂬读音g·ong(ˊ),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居悚切,上,肿韵。 ❶水边的大石头。《广韵》:“䂬,水边大石。” 上一条: 宫 下一条: 汞
䂬读音g·ong(ˇ),为ong韵目,属eng—ong—iong—ueng韵部。居悚切,上,肿韵。 ❶水边大石。《广韵》:“䂬,水边大石。” 上一条: 㧬 下一条: ⻀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石部 > 雜石 > 䂬2 䂬2 gōng 水邊大石。《說文·石部》:“䂬,水邊石,從石巩聲。春秋傳曰:‘闕䂬之甲。’”唐·趙冬曦《三門賦》:“摇騰䂬嶼,刷蕩坍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䂬石西南,即出水崖内壑,一潭澄石隙中。”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巖穴 > 䂬1 䂬1 gǒng 呈弧形的孔洞。通“拱”。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其巖東向,中空上連,高䂬若橋。”又《粤西遊日記三》:“江自東而西,有西梁其長而整,下開五䂬,横跨北上江水。”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西四·撫州府·宜黄縣》:“[鳳凰山]其南五里爲石梁,突起數十丈,横跨兩巖下,平廣可容數千人,謂之石䂬。” 䂬 255.䂬(p2245.3)gong 居悚切,上,腫韵,见。 水边大石。《文苑英华·三四·唐·赵冬曦<三门赋>》:“摇腾䂬屿,刷荡坍穴。” 按:释文失误者二: 一、依该字音切,汉语拼音当作:gong,原注阳平,误,不合音切。 二、释义不全,尚有通“拱”义项,拱,弧形孔洞也,当补。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其岩东向,中空上连,高䂬若桥。”又《粤游日记(三)》:“江自东而西,有石梁甚长而整,下开五䂬,横跨北上江水。” ☚ 破绽 碎首 ☛ 䂬ɡǒnɡ [书] ❶(水边的大石) rocks along the waterside ❷(弧形孔洞) arched ca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