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南吕】干荷叶(干荷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南吕】干荷叶(干荷叶)

 

刘秉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鉴赏】【干荷叶】是当时以“干荷叶”起兴的民间小曲,又名【翠盘秋】,属南吕宫,专作小令用。“干荷叶”在元初是女子色衰失偶的隐语,作者因题起意,即物取喻,作【干荷叶】八首。杨慎《词品》说:“此秉忠自度曲。”从内容上看,有直接吟咏干荷叶的(前五首),有感叹兴亡更替无常的(第六首),还有直接表现男女情事的,可见非一时所作。
 此曲为其中第一首。前三句用白描的手法,分别从形态、颜色、情态三个角度描绘了荷叶叶质枯干,颜色由盛夏的翠绿变为深青,叶柄在秋风中无力摇摆的图景,给人以萧瑟之感。接下来的三句更进一步重笔渲染了本已干枯的荷叶在一夜寒霜侵袭后,花尽香消,颜色越发萎黄的残败景象。最后一句:在清冷寂寥的秋江水的映衬下,枯败的荷叶更显得寂寞而飘零。这最后一句将全曲冷寂凄清的意境和盘托出,使人不禁想起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寂寞”这一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的使用,丰富了“干荷叶”这一意象的内容(或指美人迟暮,或指人生的老境、困境),使这支小令脱离了纯粹咏物之作的范畴,从而具有更广泛、更深远的内涵,引发出读者对于人生、世事无尽的思考和感悟,
 


 前面六句,作者着意刻画、极尽形容荷叶的颓萎零落衰败之态:干枯的茎秆、苍黄的叶、老弱的柄、无力地随风摇荡,这些意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体现了散曲描绘事物穷形尽致的艺术特点。另外,“荷”在古典诗词中始终是一种雅致的意象,即使是“残荷”,也是以“菡萏香销翠叶残”如此诗意的语言来呈现的,可是作者却直接将“干荷叶”、“老柄”、“减清香、越添黄”这些浅俗的口语入曲,显现了散曲的本色,因此,“干荷叶”被认为是散曲和民歌两相结合的佳作。
 刘秉忠所处的元初,散曲还只是一种民间兴起的歌唱曲调,尚未大量进入文人创作的视野。刘秉忠拟【干荷叶】创作了八首同题小令,可见其对这种新兴的歌曲形式和风格的特殊兴趣,也演示了曲由民间歌唱向文人案头转化的进程。赵义山《元散曲通论》认为刘秉忠【干荷叶】小令“既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但其造语自然圆熟,又非纯民间之物可比……可视为较成熟的曲作。”刘秉忠作为元代开国元勋、仕途得意的高官显宦,参与散曲创作,这对文人散曲的兴起和散曲与诗词同列,成为有元一代文学样式的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南吕】干荷叶(干荷叶) 原文和鉴赏 - 元曲三百首 - 可可诗词网

【南吕】干荷叶(干荷叶)

 

刘秉忠


 干荷叶,色无多,不耐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鉴赏】这支小令与前一首同题,是第四首,第二、三首紧承第一首,描写与盛夏时的挺拔茂盛相比,“干荷叶”的衰败之态。这一首描写随着秋日渐深,“干荷叶”更见颓败的情状。一方面是荷叶的颜色由原来的深青色(色苍苍),经霜渐渐发黄(越添黄),到现在已经几乎全变黄了。“色无多”,即苍翠的颜色已经几乎看不见了。另一方面是叶柄更加枯萎无力,原本还可以在秋风中摇摆,在寒霜侵凌下依然在秋江上寂寞站立,而现在却根本经不起风霜的挫折,在风吹霜打之下,枝干尽折,倒浮在水面上。“锉”同“挫”,折磨,挫伤之意。《淮南子·原训》:“秋风下霜,倒生挫伤。”“锉”字暗示了风霜的严酷无情,同时也反衬了荷叶的衰弱无力。一个“贴”字,看似信手拈来,却在无形中道出了荷叶的枯干殆尽,毫无重量,只能依靠水的浮力,轻轻地随波漂浮。“秋波”,秋天的水波。如果说前面三首中的荷叶呈现的是一种“衰”态的话,此曲中的荷叶已经“衰”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境地,进入一种“颓”态。“宫娃齐唱采莲歌”一句,语调一改之前的消极衰败,忽然变得昂扬激越,仿佛把人带到了江南盛夏采莲时节的热闹场景。“采莲时唱采莲歌”(五代李珣《南乡子》)是采莲季节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宫娃”,宫女,吴楚之间称美女为娃。“齐”字反映出采莲人数之多,场景之盛。由此我们想到了荷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盛况,又想到了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汉乐府·江南》),“过莲塘,棹歌惊飞睡鸳鸯……竟折田荷遮晚照”(李珣《南乡子》)的热闹繁华。这种一冷一热,一悲一喜的强烈对照,让作者不由生出“梦里繁华过”的感叹。且以往日的繁华反衬今时的衰败,更让人觉得眼前的干荷叶“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李璟《摊破浣溪沙》)。
 兴亡无常、繁华易逝是元曲中常见的表现主题,而以“干荷叶”为意象,且通过极力描画其秋日的残败之态来表现往日繁华梦一场的人生观照,实在是别有洞天,且这组同题小令细致地描绘和记录了“干荷叶”一步步衰落颓败的过程,体现出作者深刻的人生洞察力。
 从这两支小令的风格可以看出,刘秉忠散曲的突出倾向不是阔大雄浑而是平淡悠远,即使是那秋风中枯败零落的干荷叶,作者寄予的苍凉意味,也使我们能玩味出其中的旷达。《元史·刘秉忠传》说:“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诗如此,曲亦如此,这是其亦儒亦僧的人格心态的外在投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