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鹊踏枝》 - 敦煌曲子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鹊踏枝》 -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叵耐灵鹊多满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叵耐〕叵为“不可”两字合音,不可耐犹言可恶。〔满语〕即瞒语,或谩语,谎话。〔比拟〕本来准备。

这是一首写征人之妇思夫的民间曲子词。作品避开一般的正面描述,却紧扣词调本意,巧借思妇与人格化的灵鹊之间的心灵对白来表现她的思远之情,构思新颖,刻划生动,语言明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丈夫从军远征,全无音讯。妻子独守空闺,尝尽相思苦。冷寂忧伤之时,忽见一鹊登枝,能不惊喜激动,一展愁眉?“喜鹊噪,行人至。”古时人家以鹊声为喜兆,称为灵鹊报喜。偏偏这只鹊儿“几度飞来”传佳音,却屡报不灵,无一应验。思妇由大喜过望转而大失所望,这才悟出是这多嘴鸟编造谎言。词的上阙略去上述情节,落笔直写屡屡受骗的人物对灵鹊的斥责反诘:“叵耐灵鹊多满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其嗔怨恼恨之情,溢于言表。紧接下来的“活捉取”,“锁上金笼”则是不容灵鹊分辨的连续动作。这一“捉”一“锁”,把思妇羞臊、生气、迁怒的心态情态表现得十分生动真切。而“休共语”三字,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神态刻划,可以想见思妇高挂鸟笼,背过脸去,再不和鹊儿搭腔的赌气表情。

灵鹊入笼成囚,按说是咎由自取、自讨没趣,偏偏还有一肚子委曲。想申辩,一看对方“休共语”的恼态,欲说还休,但又欲罢不能。“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下阙开头两句,与其说是灵鹊的喃喃自语,倒不如说更象戏台上的倒霉角色能向观众说白,大有“让大家来评评理”的味道。

其实思妇与鹊儿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倒是甚有交情的知己关系。灵鹊的“多满语”全无恶作剧的动机,倒出自关心同情,想以开玩笑的方式,化对方愁颜为笑脸的一片好心。无奈效果与初衷相悖,非但未能增添思妇的快乐,反而加重了她的苦闷,以致招人恼恨。从女主人公一方说,她未必不理解灵鹊的用心,只是嗔怪它一而再,再而三地使自己在阵阵空欢喜后,陷入更深的愁郁之中。捉鸟入笼,决非咬牙切齿的报复,而是想“给你点小苦头尝尝。”“休共语”,一方面是因为怄气,另一方面也是再怕它饶舌不止,再勾起心头的无限忧伤。她的心态举止,使人想起唐人李端的一首题为《闺情》的七绝: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看,不忿朝来鹊喜声。

 

同样也表现一位思妇对报喜不灵的鹊儿的恼恨。“不忿朝来鹊喜声”与“送喜何曾有凭据”,异曲同工,看似迁怒于灵鹊,其实都凝聚着对丈夫的深情与痴恋。但诗中的鹊儿只是背景,鹊去声远,衬托出主人公惆怅忧郁的心境;而词中的鹊儿作为角色之一,却使作品呈现出希望的亮色。尽管它被锁笼中,但并未与思妇反目成仇,依然人情味十足。它能体谅对方的苦衷,容忍对方的任性。下阙三、四两句有点象插科打诨,但在诙谐逗趣中,分明又透出鹊儿对思妇的真诚祝愿和重返青云的自信。

“欲他征夫早归来”一句,乃全篇机杼的关键,既暗示灵鹊飞来“送喜”的背景,又点明其“好心”所在。没有这一句,人物的身份、处境、情状无从交代,鸟与人的心灵无从沟通,作品的题旨亦无从显示。这场风波虽无明确的结局,但灵鹊的“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的乐观语调,使人相信会有这么一天,征夫归来,夫妻团聚,鹊儿出笼,飞向蓝天。盼中有愁,愁中有盼,不是无望的期待,而是可能的现实,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得这首《鹊踏枝》在众多同类题材的诗歌中独呈异彩。


《鹊踏枝》 - 敦煌曲子词 - 怨趣怪诗 - 可可诗词网

《鹊踏枝》 - 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叵耐灵鹊多漫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来报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词,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则是民间词的滥觞之作。这首《鹊踏枝》,便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名篇。翻开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没有哪一部不提及这首作品;翻开现、当代编选的任何一本词集,也很少有哪一本将它遗漏。这一方面说明它在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其艺术成就的推崇。

《鹊踏枝》是一首闺怨诗。在佳作如林的这类作品中,它堪称别具一格的上乘之作。闺怨诗,一般围绕“怨”做文章,容易写得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此篇却不然。全词语言诙谐,色调明朗,俏皮奇崛。作品舍弃了被诗家奉为圭臬的赋、比、兴手法,独辟蹊径,避免了作者情绪的直接介入,巧妙地描绘了少妇与喜鹊的情节化心理进程,以“谐”统领全诗,以“趣”贯通首尾,人和鹊均被勾画得活灵活现,因而独具情韵。

通常认为,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人言与鸟语,即少妇与喜鹊的对话。但是,将它们看成是二者内心世界的自白,似乎更为切中肯綮。上片,少妇气呼呼地捉住喜鹊,在心里嗔怪它:

你这该死的喜鹊说话没个准,无凭无据把假喜信送上门。三番五次飞来被活捉,这次锁入金笼不许再吭声!

根据我国的传统民俗,喜鹊临门,是喜事临门的瑞兆,因此,人们视之如福星。独处闺中的这位少妇,也不例外。她心中最大的愿望, 自然是征夫早归。所以,喜鹊起初飞来给她报喜,正与她急切期待的心理偶合,她必定欣喜若狂,以为久久盼着的喜讯真的就要到来了。然而,偏偏“灵鹊多漫语”,且“几度飞来”,一次次给她带来无望的希望,一次次又使她失望!这一次,喜鹊又来报假喜信了,少妇的喜悦终于衍变为恼怒,希望终于蜕变为绝望,不由得不把思夫的积怨发泄在喜鹊身上:将它关进金笼,不再理睬,落个耳根清净。词的上片,作者并未直写少妇对丈夫的思情怨绪,反而一再写喜鹊来报喜,让这子虚乌有的“喜”反衬出少妇的“思”和“怨”,着意揭示其希望与失望的心理落差。这种轻松诙谐的笔调,正写出了她心情的焦急和沉重;少妇有悖常理的行为,正构成了合理的故事情节与心理流程。

被锁进金笼的喜鹊满心委屈:

我好心好意顺着她的心愿来报喜,谁知却被锁进金笼里!但愿她那位远在天涯的丈夫早归来,好让我飞身钻进青云里。

词的下片,作者抓住喜鹊的动机与所受的“报应”所形成的反差,将喜鹊的心理揭示得纤毫毕现。它的好心未得好报, 自然会感到委屈,免不了会在心里埋怨那位“不近情理”的少妇。但灵鹊就是“灵”,它理解少妇,同情少妇,而且早已猜透了少妇的心思。它在埋怨的同时,更希望少妇的丈夫早日归来,因为它的命运取决于少妇的心情,而少妇的心情又取决于它的“漫语”能否变成现实。可以说,喜鹊的怨,源于少妇的怨;它的心愿,更是少妇的心愿。至此,词的上下两片水乳交融,少妇与喜鹊的心曲,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其实,喜鹊并不通人性,它的自白,乃是少妇内心意会的外化,二者融和统一,是很自然的事。不过,作者让少妇借喜鹊道出自己的心事,却给人以可怜可爱的荒唐感,这又增强了作品的喜剧趣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