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蔹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蔹莓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五爪龙、龙尾、虎莓(《纲目》),五叶莓、乌蔹草(《蜀本草》),五叶藤(《履巉岩本草》),五龙草(《本草述》),母猪藤(《草木便方》)。 基源 为葡萄科乌蔹莓属植物乌蔹莓的全草乌蔹莓属全世界约45种;中国约12种,5变种。 原植物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又名五叶莓、地五加(《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历史 乌蔹莓一名,始见于《唐本草》,谓:“乌蔹莓,蔓生,叶似白蔹,生平泽,四月五月采,阴干。”《蜀本草》谓:“乌蔹莓蔓生,茎端五叶,花青白色,俗呼为五叶莓,叶有五梗,子黑,一名乌蔹草。”《纲目》谓:“五叶如白蔹,故曰乌蔹,俗名五爪龙,江东呼龙尾,亦名虎莓”;塍堑间甚多,其藤柔而有棱,一枝一须,凡五叶,长而光,有疏齿,,面青背淡,七八月结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栗,黄色四出,结实大如龙葵子,生青熟紫,内有细子,其根白色,大者如指,长一尺,捣之多涎滑。”所述特征与今药材相等。 形态 草质藤本,无毛。卷须纤细分叉,与叶对生;茎有纵条纹,髓白色。 叶具长柄,叶柄长3~5cm,叶片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膜质,披针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2.5~7cm,宽1.5~3.5cm,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小叶柄长2~3cm,两侧4小叶较小,成对著生于同一小叶柄上。 但又各具小柄,伞房花序腋生,具长3~12cm的总花梗,广展成2~3分岐分枝;花小,黄绿色,具短梗;萼杯状,膜质;花瓣4,有粘液,卵状二角形,顶端钝,无芒状小角;雄蕊4,与花瓣对生;花盘小,4裂,与子房相结合。浆果倒卵圆形,长约6mm,成熟时黑色。种子2~4,卵状三角形,背面有沟2条。 花期6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82页.3294图)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路边、谷地或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贮藏 置干燥处;根防蛀 【化学】: 含洋芹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羽扇豆醇(LupOol)、β-谷甾醇和棕榈酸[1]。尚含阿聚糖(Araban)、粘液质、硝酸钾、氨基酸[2]。根中含生物碱、鞣质、淀粉、粘液质、树胶[2]果皮中含乌蔹莓素(Cayratinin)即飞燕草素、3-对羟基桂皮酰槐糖-5-葡萄糖甙[2] 【药理】: ❶ 抗菌 乌蔹梅注射液1%,10%浓度,平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菌作用;乌蔹梅注射液1.2ml/kg sc,对sc肺炎球菌或流感杆菌发热免有解热作用[1]。 ❷ 抗病毒 乌蔹梅注射液(2g/ml浓度原液)按原液1.10,1∶100稀释,与病毒混合注入鸡胚尿囊腔,每胚0.4ml,结果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沪防-77-56-E2及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1∶100稀释,在人胚肾组织培养,对腺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 乌蔹梅水煎醇沉液或醇提液(1 2)25g/kg ig,连续14d,可使大鼠、小鼠胸腺缩小,二种制剂0.5ml/只ig,连续7d,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4]。 ❹ 促血栓形成 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25g/kg ig,连续14d,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4]。 【毒性】 乌蔹梅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ip,对小鼠的LD50分别为51.12g/kg及102.8g/kg[4]。 参考文献 [1] 中药通报 1985;10(8):42 [2] 中药通报 1982;7(2):37 [3] 中药通报 1988;13(9):46 [4] 中成药 1991;13(4):26 参考文献 [1] 中成药研究 1987;(4):30 [2]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473。 【药性】: 性味 苦、酸,寒。 ❶ 《唐本草》:“酸、苦,寒。” 归经 心、胃、小肠经。 ❶ 《闽东本草》:“入心、肝、胃三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 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 ❶ 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浸酒或捣汁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寿域神方》:“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60g,生姜1块,捣烂,入好酒200ml,绞汁热服,取汁,以渣敷之 用大蒜代姜亦可。” 食疗 ❶ 《四川中药志》:“治丸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炖肉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