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题曾无逸百帆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题曾无逸百帆图》
宋·杨万里 千山去未已,一江追之。余观百馀舟出没于风涛缥缥云烟有无之间2,前者不徐,后者不居,何其劳也! 而一二渔舟往来其间,独悠然若无见者,彼何人耶? 1曾无逸(生卒年不详):名三聘,字无逸,宋代画家。2轻轻飘举的样子。 【析点】 为山水画写题跋,与一般记写湖光山色、秀峰丽水的游记不同,题跋山水系有感而发,长短不论,丰约自裁;游记必须认真绘景,饱览山水,探幽挹秀。杨万里这篇题画短文,似于不经意之中,用一组闲散潇洒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意味深远的山水画境,颇具晋人玄远的旨趣,予人一种纯乎自得的美感享受。 “千山去未已,一江追之”,劈头两句,高点透视,千山一江,逶迤奔流,大为从容,已占尽山水风流。而在这山水之间,百帆出没,错落有致,不徐不停,宛转相随。写至此,作者一方面巧妙地点出画题——百帆图——之意,也现出了山水与人事的和谐与默契。然而,百帆之间,又有“一二渔舟”“独悠然”地“往来其间”,更为逍遥、舒散、闲逸,大有出世之态。更值得寻味的是,对千帆的描绘以“何其劳也”的叹句作结,对渔舟的描写以“彼何人耶”的问句作结,显然作者已意在画外了:大千世界,百事纷扰,若能悠然物外,又是何等心怀气度! 情中有理,理中有情,入画出画,意味深长,令人神往 《题曾无逸百帆图》千山去未已,一江追之。余观百余舟出没于风涛缥缥、云烟有无之间,前者不徐,后者不居,何其劳也!而一二渔舟往来其间,独悠然若无见者,彼何人耶? (《诚斋集》) 注释①曾无逸——曾三聘,字无逸,临江新淦人。宋乾道二年进士。 赏析题跋写山水,与一般专记湖光山色、秀峰丽水的游记文字有所不同。前者系有感而发,长短不论、丰约自裁;而后者必是周详记其美景,探幽挹秀,饱览山水。杨万里这篇题画文字,在不经意之中,用一组闲散潇洒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意味深远的山水画境,入画,出画,颇具晋人玄远的旨趣,予人一种纯乎自得的美感享受。“千山去未已,一江追之。”辟头两句,高点透视,大为从容,既已占尽山水风流:千山重叠,山脉绵延远去,一水沉沉,相随千山不放。而在这山水之间,“余观百余舟出没于风涛缥缥、云烟有无之间,前者不徐,后者不居,何其劳也!”一江之上,百舸争流,而又错落有致,不徐不疾,宛转相随。写到这里,作者一方面巧妙地点明了画题之意,另一方面也读出了山水与人事的和谐与默契。然而,在这之中,却有“一二渔舟往来其间,独悠然若无见者,彼何人耶?”文章最后,景中有理,理中有情,显然作者已经意在画外了,大千世界,百事纷扰,若能悠然物外,又何等潇洒。作者用“彼何人耶?”一问语作结,意味深长,令人神往。 这篇题跋,文字简炼,意在言外,笔墨随意而又颇具匠心,确是一篇难得之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