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韩非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末韩非的著作集。共20卷。其中较为重要的篇目有《说难》、《孤愤》、《内储说》、《定法》、《问田》、《难势》、《显学》、《五蠹》等篇。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学者。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先秦法家法、术、势的思想主张,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许多重要情况。直接抄摘《尚书》、《鲁春秋》、《晋乘》、《楚梼杌》、《秦记》等各国史书的原文,可以补正现有史书的不足。其中的《解老》、《喻老》2篇是最早注释和解说《老子》的著作,反映了法家学派与道家的渊源关系。以寓言见长,包含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强调名实的逻辑关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五蠹》篇说到有巢氏、燧人氏时代的状况;《六反》、《八奸》、《十过》、《亡征》、《定法》等篇说到旧制度的利弊;《显学》篇论述儒墨两大显学的发展,提到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情况;《有度》篇中提到“司南”,说明当时已知道利用磁石指示方向;《难一》篇引述楚人鬻矛盾的故事,“以子之予,陷子之盾,则子之技穷矣”,成为后世“矛盾”一语的由来;《说难》篇论述进说君主的困难,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等等。据《史记》记载,在韩非生前,“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夫,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见当时对该书的评价已经很高。《汉书·艺文志》著录为55篇,与今本末篇目相同,但部分篇目已有脱失,一些篇目也似经过后人搀改。注本有唐房玄龄旧注,但较简略。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汇集了清代学者的注释成果,但疏漏较多,有《诸子集成》本,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近代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和《韩非子集释补》本,有1958年上海中华书局本和1961年中华书局本,注释较为完备,是目前较好的版本。此外,梁启雄《韩子浅解》,有1960年中华书局本,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大字本,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影印本,也是目前较为流通的注本。


古代文学作品《韩非子》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韩非子》

《韩非子》

书名。法家的重要著作。全书五十五篇,大部分是战国韩非自著,少数篇章为后人增补或由他书窜入。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汉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韩子》五十五篇。名非,韩诸公子,使秦,李斯害而杀之。”并将其列为“法家”。汉王充《论衡·非韩篇》说:“韩子之术,明法尚功。贤,无益于国不加赏;不肖,无害于治不施罚。责功重赏,任刑用诛。故其论儒也,谓之‘不耕而食’,比之于一蠢,论有益与无益也。……夫韩子所尚者,法度也。人为善,法度赏之;恶,法度罚之。虽不闻善恶于外,善恶有所制矣。”今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说:“韩非吸取了老子、稷下唯物派和荀子的自然观,把法家的唯物主义思想更加充实起来。他也综合了以前法家的社会政治思想,提出了一个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的历史观,以为社会政治改革的理论依据。他的哲学和社会思想是先秦法家思想的总结”;“他的学说标志着古代奴隶制的终结和封建势力的胜利,集中地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到来封建统一大帝国的要求。”郭沫若认为:严格地说,韩非应该称为“法术家”,“在秦以前,法与术有别,《韩非》书《定法篇》言‘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韩非则兼而有之”;韩非个人在思想上的成就,最重要的似乎是在把老子的形而上观,接上了墨子的政治独裁的这一点。他把墨子的尊天明鬼,兼爱尚贤,扬弃了,而特别把尚同、非命、非乐、非儒的一部分发展到了极端。非命是主张强力疾作的,《韩非》全书是对于力的讴歌。”(《十批判书·韩非子的批判》)今人张少康《先秦诸子的文艺观》说:“韩非的文艺思想,从批判儒家的《诗》、《书》、《礼》、《乐》来说,和商鞅有比较一致的地方”,“他认为儒家的文学和游侠的武术,都是违反‘法治’原则的,是导致国家混乱的主要原因。因此,他坚决反对仁义之说,不用文学之士”,“韩非是主张‘法治’,而反对儒家的‘德治’的。在儒家学说中,文艺(诗和乐)是进行‘德治’的重要手段。所以,韩非就把文艺看作破坏‘法治’的东西而加以反对”,“韩非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强调文艺应该以功用为标准,要以能否对‘法治’起作用来衡量’;“韩非从‘以功用为之的彀’的文艺思想出发。在对待文艺的内容和形式关系上,是重视内容而不大讲究形式之美的,是重质而不重文的……片面地追求形式之美,形式不能为内容服务,这是不对的。韩非反对这种倾向是正确的,它对后代反对形式主义文风曾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韩非没有看到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完全否定形式美的作用,对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韩非子》一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韩非的刑名法术之学。韩非是先秦法家之集大成者,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而加以发展,主张因时制宜,强调法治和君主集权,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封建君主统治之策,对后世影响很大。该书在写作上总的特点是:逻辑严密,议论透辟,锋芒犀利,深刻明切,具有严峻峭拔的风格;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阐明事理,形象生动,切中要害,读之颇有刻骨铭心之感,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行的注本有: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今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今人梁启雄的《韩非子浅解》等。


《韩非子》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韩非子》

 散文集。韩非(前280?—前233)作。有后人补入的篇章。55篇。韩非,韩国贵族出身,战国末期的哲学家,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荀况的学生。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认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主张“赏厚而信,刑重而必”,“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鼓吹“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文章犀利峻峭,说理精密透辟,善于用寓言故事说理。郭沫若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峭削,实在各有千秋。” (《十批判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