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们的时空——从汉赋到唐诗》
本书由户仓英美著,东京·平凡社(株式会社)于1988年6月出版,共285页。
作者户仓英美于1949年出生,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系,曾在东大就读博士学位,主修中国文学。现在东京都立大学任副教授。
《诗人们的时空》这本书从时空观这一独特的角度研究、比较和品评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与唐诗的不同之处。
作者认为,从衡量与看重人与事物社会作用的儒家思想转向虚无与无限,这种中国思想史上的转变导致从汉赋到唐诗的时空观的演变。例如,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描写上林苑华丽壮观的景象时,以“缜纷轧芴”形容万物济济充满空间之态。这是汉赋中具有代表性的语句。汉赋的时空是有限的,它离开物便不存在。汉赋描绘不出空山无人、孤帆远影的情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思想与佛教盛行。老庄的“无”与佛教的“空”,庄子的“至大无外”与佛教经典中的“无边、无尽、无量”都运用无限的概念进行思考。古诗十九首所体现的是人们意识到时间推移而产生的悲哀之情;汉魏民间诗歌流露“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情感。这在《诗经》中难以见到。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送应氏》)暗示时光流逝而否定空间描写;谢灵运山水诗以“远近法”表现空间距离;谢朓的诗则表现凝缩的空间。这些都是诗人们在时空观运用上的独特之处。
从汉赋到唐诗的发展道路是从有限世界向无限世界,从“时间诗”到“空间诗”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