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画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画兰》
文征明 至日闲弄笔①,为君写幽兰。 潜阳知已复②,生意满毫端。 【注释】 ①至日:每年有两个至日,即冬至和夏至,本诗指夏至。②潜阳:潜藏的阳气,语出《易·乾》:“阳气潜藏。” 【评说】 本诗选自文征明《文征明集》补辑卷一一、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卷二。 文征明善画兰花,师法赵子固,以秀润天然为特色,轻盈流利,融入行草书的笔法。在明代花卉画中,自成一家,清代范玑《过云庐画论》说:“写兰以文门之法为宗。” 这首题诗,撇开画面,一、二两句,用叙述笔法,写出作画的经过。夏至日乘闲暇摆弄瑶笔,为君画作幽兰。幽兰,语出《尔雅翼》:“以其生深林之下,似慎独也,故称幽兰。”三、四句,扣到画兰上。兰草在冬天枯萎,到春天,潜藏的阳气已经复苏,兰草得春天的阳气而萌生,生机盎然,所以文征明毫端的兰草,也就充满“生意”。文征明作画,重视表现大自然万物的“生意”,他在画论和题画诗里每每表述自己这种美学思想,《题赵大年春江小景》:“闲窗生意忽在眼,千里风烟入舒卷。”《古木竹石》:“空山生意多,春光遽如许。”他在《跋仇实父画罗汉图》中说:“今实父白描,种种生态,色色飞动,无减宋人笔也。”《野花卉册》云:“大抵古人写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故有一种生色。”《题袁安卧雪图》云:“余为袁君与之临此(指临摹赵松雪《卧雪图》),遂于墙角着败蕉,似有生意。”上述种种言论,都足以见出文征明执着追求表现“生意”之美,这也正是他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 《画兰》
谭嗣同 雁声吹梦下江皋①,楚竹湘舲起暮涛②。 帝子不来山鬼哭③,一天风雨写离骚。 【注释】 ①吹梦: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江皋:水边高地。②舲(ling):有窗的小船。③帝子:尧帝二妃,娥皇,女英。 【评说】 本诗选自蔡尚思、方行编《谭嗣同全集·诗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谭嗣同(1865—1898),近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字复生,号壮飞,别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湖南浏阳人。少年读书广博,好任侠,遍游西北、东南诸地,有报图济世大志。甲午中日战争后,决然抛弃旧学,探求新学,投身变法活动。是康梁维新运动的主将之一,戊戌政变以后,变法失败,谭嗣同拒绝出奔,慷慨陈词:“我国二百年来未有为民变法流血者,流血请自谭嗣同始!”(《清国殉难六士传》)其诗慷慨激昂,沉雄苍郁,又显幽愈纡婉。曾自编诗集《莽苍苍斋诗》二卷,补遗一卷。今人辑有《谭嗣同全集》。 诗题《画兰》,而作者不着一“兰”字,仅以画兰为契机,借以抒怀而已。首句中不见“兰”字,实则暗寓其中,“江皋”一词引出了丰富的内涵。江皋仅不过是水中小洲,而屈原赋中有“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之说,(《离骚》)此“皋”自然就和“兰”绾联在一起了。诗人画兰看图,一阵雁鸣,吹梦下兰皋,这是顺理成章的,而诗作的思路跳跃离奇,省却了一些中间环节,读者不妨逆向回味。江水之滨,荆楚翠竹,斑斑点点,那是帝子娥皇、女英的眼泪,一叶湘舲飘荡水中,这些景象不时浮现于诗人脑际。这样由竹及人,又使人联想起屈原笔下的湘水女神,“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湘夫人》)然而女神不来,山鬼黯然伤神,流下眼泪,更那堪眼前又是“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风雨之中,愤笔疾书,作《离骚》以抒怀,所谓“《离骚》者,犹离忧也。”通观此诗,寓意比较隐晦,但仍可依稀见出诗人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慨之志,这种情思与“风雨写《离骚》”的屈原是相通的,所以,通篇运用《楚辞》中的典故,虽然构思跳跃奇特,风格凄清幽峭,但诗人哀愤孤激之思,就可从中得到些许的暗示和透露。 《画兰》
李日华 懊恨幽兰强主张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②,着意寻香又不香③。 【注释】 ①懊(ao)恨:恼恨。②消受:享受。③着意:刻意,有意。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七五。 兰花身为“花中君子”,它远离尘嚣,孤傲不群的气度与品性,历来就是文人雅士比德颂美的对象。李日华的这首题诗,一仍传统题意,表现手法却一反常态,与众不同。诗歌以质问开篇,出语天真。兰花独生幽谷,寻觅非常不方便,早已令我懊恨不已,更有甚者,它竟“强作主张”,开花都不与我商量一下。这实乃是寓扬于抑,反写兰花深处幽谷,不畏风寒,不为外界困扰与压力左右,更不任人摆布的傲岸性格。紧承其后,次句继续表现兰花“强主张”的性格特征,它的生长,开花,一任自然,开出朵朵清幽淡雅的花。“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兰花不献媚的独立品格,正所谓:“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唐·王绩《山夜调琴》)兰花“幽居在空谷”(杜甫《佳人》),没有姹紫嫣红,绚烂多姿,更没有浓郁扑鼻的香气,只有清淡的雅韵,近乎无味。称之为“空谷佳人”,就是以显示出与众芳不同的韵趣,并不以姿容取悦人,而是孤傲不群,自得其乐。若是凡夫俗子有意寻香觅幽,却只有失望而归,望兰兴叹;唯有“识曲知音”,才能辨识兰之幽操,嗅得其中真味。这也就是后来“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题画中所说的:“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金农《题菖蒲》) 兰花的性格确是诗人所要追求的人格理想,或许“识曲知音”更是诗人的寻梦,读来颇有情味,意蕴不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