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改善舰艇舱室空气卫生,送入新鲜空气,同时排出污浊空气的换气技术。住舱或工作舱多用压入式通风,将外界新鲜空气压入舱室内,以降低温度、湿度。厨房、厕所多用抽出式,将高温、湿的污浊空气直接排出。医疗室、手术室以及潜艇舱室则同时使用压入式和抽出式的混合式通风。
舱室通风
舱室通风是用外界新鲜空气置换舱内污浊空气的措施。潜艇在密闭的情况下,舱内空气与外界大气隔绝时,可利用通风装置进行舱室间空气的搅拌。
舱室通风按动力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类。
自然通风 完全利用自然动力(如利用风压和温差)进行空气交换称为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途径是通过舷窗、天窗、扶梯口、升降口; 自然通风的装置有伸出舷窗的折转板、通风管道及不同类型的通风帽和烟筒外套等。其通风效果取决于舱内外温差、航速、航向与风向之间的角度。自然通风效果很不稳定,有时甚至不能获得通风效果。
机械通风 利用机械动力使外界新鲜空气与舱内被污染的气体进行交换,称为机械通风。
(1) 机械通风的方式及选择:通风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三种。
压入式通风是将外界空气压入舱内,以降低舱内的温、湿度,并能保证进入舱内空气的清洁。多用于住舱或工作舱。
抽出式通风是把舱内高温、高湿和(或)含有害物质的气体直接排出舷外,以降低其温、湿度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并使它们不致传播到邻近舱室。多用于厨房、厕所、蓄电池舱、弹药库和仓库等。潜艇的水下厕所还装有活性碳过滤器,以保持潜艇舱室空气的清洁。
混合式通风是同时使用压入式和抽出式的通风。多用于医务室和手术室等。潜艇各舱室多采用混合式通风。
在舰艇的高温舱室和主机舱、锅炉舱,除供全舱通风的设备外,还装有局部机械通风的空气淋浴装置。其目的是降低工作场所的气温并增加气流速度,以促进机体散热。空气淋浴的风速一般应为3~8m/s,吹送的方向要求能笼罩作业人员的整个身体,送入空气的温度与舱温之差,一般不宜超过8~10℃。
大部分舰艇都装有空调设备,它可使舱室温、湿度达到卫生学标准。部分舰艇上虽装有致冷机,但致冷能力较小,可增设向住舱和高温舱室工作带或战位局部送冷风的降温装置。
潜艇在潜航时,只能进行舱室间搅拌,以降低某一舱室的温、湿度和有害气体的浓度。这种通风在舱室温度不太高时,可起到使机体增加散热的作用; 当舱室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则不起散热作用;而舱室温度达到40℃时,反可导致中暑的发生。所以,在40℃以上的舱温环境,必须采取相应有效的降温措施。
(2) 机械通风系统的卫生学要求与管理机械通风系统包括: 通风机、通风管道、末端支管和喷嘴。
舰艇上使用的通风机多为离心式,但也有用轴流式的。通风管道要求内壁光滑、阻力小,外壁用隔热材料裹覆,以免因管内空气的低温在管外形成水滴。通风管口应设置金属网,以防鼠类和异物落入。压入式通风管末端多装有各种类型的喷嘴。它除使空气分布均匀外,且能调节旋转,使之吹向人体;如感到寒冷或因风速大而感到不适时,还可把布风器转向它方或者关闭。末端支管和喷嘴的风速卫生学要求是: 气流速度要适当。喷嘴处空气的流速根据送入空气的温度和喷嘴离最近吊铺之间的距离而定。一般情况下,住舱内不应超过1m/s如果气流不直接吹向人体,则可在3~5m/s之间。抽出式通风的气流速度可大些。在寒冷季节,舱内通风气流速度不宜过大。
为了获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必须对通风系统进行合理的卫生学管理和定期的检查。
舰艇军医应根据通风舱室空气的理化性质、舰员的劳动强度、季节、气候特点,航行或停泊以及利用自然通风的可能性,与舰首长、机电长共同制订通风部署表。其内容包括: 各类舱室在不同季节每天通风时间、次数,在不同风向时如何利用自然通风装置,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关闭节气阀和通风口等。将该通风部署表的使用情况详细记录,并根据在使用时期内舰员的反应进行调整修正。检查通风效果的方法,可以在通风后测定舱室内CO2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气温和舱室内实际通风量等,以确定是否达到卫生学要求。
通风管道应定期清洁,必要时应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