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满江红》 - 清·秋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满江红》 - 清·秋瑾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随夫居于北京的秋瑾,在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下,在革命形势的影响下,已由普普通通的阔家少妇而变为忧国忧民、鼓吹革命的民主战士。正是因为这种人生观念的变化,她写于是年中秋的《满江红》词,已经完全摆脱了早期词作钟情于花鸟节序,习惯于吟风弄月的创作定势,而代之以当时民主革命者的忧国虑时、慷慨激昂、壮志欲酬的情怀,从而凸现了诗人巾帼英雄的精神风貌。 词的上片是作者面对良辰美景和舒适生活所抒发的深切的民族忧患和强烈的处境不满。寄身京都,迎来了又一个中秋佳节。看篱下金菊开放,望天空朗洁如洗,好一派宜人的秋景。然而,对于这些,诗人无心观赏。她想的是三年前八国联军洗劫北京的历史惨剧,是已经阔别八年的故乡浙江的社会景况。这种跨越时空的悬想激起了诗人强烈的民族危亡感和责任感,因此她更加不安和不满于眼下的生活环境:身为清庭官员的丈夫苦苦地让我做一个贤妻良母,而我对这一切却偏偏不屑一顾。 词的下片是作者一腔入世之情的天然流泻:我虽然无法加入男儿们出生入死的战斗行列,但一颗忧国济世之心却比他们更为强烈。一生中常为他人抱不平,如今国难当头,我岂能无动于衷。遗憾的是,包括自己丈夫在内的许多人都是一副庸人的眼光,以致无法理解我。这大概是英雄走到末路时,不得不受的折磨吧!莽莽人世啊,到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知音! 作为咏怀言志之作,这阕《满江红》文气跌宕,笔势起伏,有着曲径回廊、一波三折之妙。上片起首“小住京华”以下几句,纯是叙事写景,笔势平平,然而“四面歌残终破楚”几句,却突然移宫换羽,生出波澜,把基调引向高亢,其阳刚之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下片一开始,便密鼓紧锣,铁板铜琶,呈一派昂扬的气势。但至“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两句,昂扬之中便柔进了悲愤。到结尾三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已是近手红牙檀板,低吟浅唱,它使全作显得余音袅袅,了犹未了。 与全篇自抒胸臆的内容特点相协调,《满江红·小住京华》较少比兴而多用议论。由于这种议论经过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浸泡,所以虽然有着形象性不足的缺憾,但仍然能给人以极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揭示的恰是个中道理。 《满江红》 - 清·秋瑾
清·秋瑾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 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 〔云英〕沈云英。明代萧山(今河南内乡)人。道州(今河南郾城)守备沈至绪之女,荆州督师中军贾万策之妻。能征战,工书法,通经史。张献忠攻通州,其父阵亡。云英代父职率军守城。后丈夫亦死,云英辞职,扶其父与夫梓归故里。事见《小腆纪传》卷六十一《沈云英传》。〔爇(ruo)〕燃烧。 同近代史上许多爱国志士慷慨激扬的抒怀之作一样,著名女革命家秋瑾的《满江红》(肮脏尘寰)是一阕洋溢着浓烈的革命激情,挟裹着执著的救国思想的战斗词章。所不同的是,它那豪迈、壮烈的艺术抒情,因词人的女性身份而极为自然地选择了女性的视角,从而使全诗在充盈着革命反满精神的同时,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妇女解放的呼声和要求。 词的上半阕不啻于一篇巾帼不让须眉的宣言。起首四句“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里,时闻杰出。”用一种因充满自豪而不顾偏颇的口吻,抒发了婷婷巾帼亦英雄的情怀。接下来“良玉勋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头血。”借用明代秦良玉随夫征战,沈云英替父守城的事迹,进一步表达了妇女应当投粉从戎,驰骋杀场,为国出力的思想。“醉摩挲长剑作龙吟,声悲咽。”寥寥数字活画出巾帼英雄醉握长剑,心蓄块垒,慷慨悲歌,以抒壮志的形象,它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词的下半阕是作者对推翻清王朝统治的疾声呐喊和热切动员。“自由香,常思爇。家国恨,何时雪?”四个三字句节奏急促,似一气呵成,表现了词人满腔的民族义愤和迫切的自由向往。“劝吾侪今日,各宜努力。振拔须思安种类,繁华莫但夸衣玦。算弓鞋三寸太无为,宜改革。”一连串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语言,呼唤着大都在酣睡的侪辈女性:不要迷恋于衣饰妆扮这种庸俗女性的风习,不必拘束于“弓鞋三寸”这类封建社会的礼法,赶快觉悟起来,振奋起来,投入那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广大妇女始终处于被禁锢、被压迫和被玩弄的地位。她们极少有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自然亦极少有这一方面的愿望和行为。不过,对于这一社会的和人性的悲剧,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一直不曾觉悟,其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所触动。而女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自觉地,大力地鼓吹倡导妇女解放者,秋瑾当为第一人。她的这首《满江红》则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因而颇值得人们重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