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清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清人》

 清人在彭。清邑军队守彭庄,


驷介旁旁。驷马披甲真强壮。


二矛重英,两矛装饰重缨络,


河上乎翱翔。河边闲游多欢畅。



清人在消。清邑军队守在消,


驷介麃麃。驷马披甲威风骄。


二矛重乔,两矛装饰野鸡毛,


河上乎逍遥。河边闲逛多逍遥。



清人在轴,清邑军队守在轴,


驷介陶陶。驷马披甲如风跑。


左旋右抽。身子左转右抽刀,


中军作好⑨。将军练武姿态好。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清:郑国邑名。清人,清邑之人。此指高克统率的清邑兵众。彭、消、轴:均为卫国边境邑名,在黄河北岸。②驷:四马。每辆兵车用马四匹。介:甲衣。驷介,四马披甲。旁旁:“騯騯”的假借字,强壮的样子。③二矛:建于兵车上的武器,长 二丈,一枝击刺,一枝备用。重(chong):重叠。英:矛上的饰物,用染红的毛羽制成。④翱翔:犹“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⑤麃(piao)麃:英武的样子。⑥乔:“”的假借字,野鸡的一种。 矛上以羽作饰物。 ⑦陶陶:“騊騊”的假借字,马疾驰的样子。⑧左旋:左手麾旗指挥。抽:《说文》引《诗》作“搯”,抽刃以击刺。⑨中军:“军中”的倒文。作:故意做作。好:容好,指英武的姿容。



[赏析] 郑国大夫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郑文公厌恶他,想将他逐出朝廷而未得适宜借口。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入侵卫国。卫在河北,郑在河南,两国毗邻,一衣带水。郑文公恐狄人渡河侵郑,遂令高克率清邑之兵进驻黄河北岸卫国边境防御。文公此举表面上是出师救卫,骨子里是借机以遂其逐出高克的阴私。所以当狄人退走以后,仍久久不召回高克。清邑之师滞留边境,无所事事,军纪败坏,终于溃散。高克则逃奔陈国避难。郑国诗人认为郑文公与高克的所作所为是危国亡师之本,因此而赋《清人》。


本诗凡三章,每章四句,用赋体写成。第一章写清邑军人在彭地的军容风纪。驾车的驷马身披铠甲,盛多而健壮,建立在兵车上的两枝长矛装饰着两重红缨,鲜艳夺目。然而将士们百无聊赖,驾着兵车在河滨任意驰驱打发时光。第二章写清邑军伍屯驻消地的军容风纪。驾车的驷马铠甲在身,威武雄骏,树立在兵车上的两枝长矛再加缀上野鸡毛,美丽无比。然而将士们闲散无事,乘驾上兵车在河滩上逍遥取乐。第三章写清邑将士在轴邑的军容风纪。披甲的驷马拉着兵车,浩浩荡荡地奔跑不息。主帅秉驾戎车率领部下游乐,你看他左手麾旗指挥进退,右手拔出刀刃模拟击刺,俨然一副身手不凡的姿态。


本诗写于清邑之师溃散之后,但诗中描叙的却是将溃未溃之时的情景。一、二两章的中间两句描写驷介、二矛的威武、光鲜,可谓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然而这样的兵众 一不抗狄救卫,二不严阵守边,却整天在黄河之滨游乐戏耍。诗人并未对高克之流直言斥责,而只是客观地展现“清人”闲散无聊的状况,其讽刺之意自现。尤其是一、二两章第四句中的那个“乎”字,摇曳多姿,意味十足。


诗人在每章首句点出“清人”的驻地,由彭而消,由消而轴,所到之处无不翱翔逍遥游荡嬉乐,军纪败坏无可收拾。如果说一、二章用“翱翔”、“逍遥”刻画清人的闲散无聊还比较抽象的话,那么通过第三章三、四两句的具象描绘,则将全盘写活。原来高克不仅在轴地“左旋右抽,中军作好”,在彭、在消也同样如此嬉耍啊! 前人称赞“结二句摹写翱翔逍遥,有绘水绘风手段”,是深得个中滋味的。


《春秋》就此役发表评论:“郑弃其师。”读了《清人》,我们对此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高克领兵无方,固然应受谴责,而郑文公命将不当,也难逃其咎。《诗序》认为《清人》一诗的主旨是“刺文公”,原是不错的。

诗经《清人》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清人》


写戍守防地的将士们生活。
清人在彭,(一) 清邑的健儿彭地来设防,
驷介旁旁。(二) 披甲的驷马气昂昂。
二矛重英,(三) 两矛上饰着红羽毛,
河上乎翱翔。(四) 在那河上呀游逛。

清人在消,(五) 清邑的健儿消地来防守,
驷介麃麃,(六) 披甲的驷马雄赳赳。
二矛重乔,(七) 两矛上饰着野鸡毛,
河上乎逍遥。在那河上呀逍遥。

清人在轴,(八) 清邑的健儿轴地来驻防,
驷介陶陶。(九) 披甲的驷马意扬扬。
左旋右抽,(十) 左手儿挥旗,右手儿抽刀,
中军作好。(十一) 将军的姿容真美好。


注 释
(一)陈奂:“清人,清邑之人。……彭,河上地名。”启华按:清,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
(二)朱熹:“驷介,四马而被甲也。旁旁,驰驱不息之貌。”
(三)朱熹:“二矛,酋矛、夷矛也。英,以朱羽为矛饰也。酋矛长二丈,夷矛二丈四尺,并建于车上,则其英重叠而见。”
(四)朱熹:“翱翔,游戏之貌。”
(五)毛亨:“消,河上地也。”
(六)毛亨:“鹿鹿,武貌。”
(七)陈奂:“释文云,乔,……雉名。韩诗作鷮。……谓以鷮羽饰矛也。”
(八)毛亨:“轴,河上地也。”
(九)朱熹:“陶陶,乐而自适之貌。”
(十)马瑞辰:“左旋右抽,亦谓将之左右手也。旋车曰旋,旌旗之指靡亦曰旋。……抽通作掏。《说文》:‘掏者,拔兵刃以习击刺也。’”
(十一)郑玄:“中军,谓将也。”

注 音
麃biao标 轴zhou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