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泛:透出。崇光:高洁美丽的光泽。香雾:飘香的夜雾。空蒙:雾气迷 茫的样子。花睡去:相传唐玄宗召杨贵妃宴饮,贵妃宿酒未醒,唐玄宗 说:“海棠未睡足耳。”这里借其意以咏海棠。高烛:高大的蜡烛。红妆: 指海棠花。 【大意】袅袅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海棠花,透出华美的光泽;飘香的夜雾迷茫一 片,夜深了,空中的明月也已经转过了曲折的回廊。怕只怕夜色深沉时 花儿会缓缓睡去,所以我燃起了高大的蜡烛,观赏那娇艳的海棠花。 《海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王直方诗话》记载: 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对于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横遭贬谪的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一到黄州,便目其为知己,并数次小酌花下,为之赋诗。这首七绝也当是咏此海棠。 诗的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也兼顾侧面渲染。“袅袅”,微风吹拂。“崇光”,此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蒙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在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一句,似借用了唐明皇、杨贵妃的一段故事。施注《苏诗》引《明皇杂录》: 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召见杨贵妃,而她酒醉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来后,她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拜见。明皇笑道:“岂是妃子醉耶?真海棠睡未足耳。”明皇是以人喻花,而苏轼这里是以花喻人。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说不定会像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他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古人作诗,常有痴语。人花对话,怕花睡去,这当然只是诗人的想象,是痴语。这种痴语是从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花下醉》)化出,较李诗更有情致。诗人叹良辰之易逝,伤盛时之不再,其深情绵邈之致在这两句中充分显现。虽然用了典故,却使人不觉,原因在于运化入妙,情景真切。 这首绝句,由于造语之工,想象之妙,感情之真诚,构思之别致,所以历来脍炙人口。早在南宋时期,它便和东坡的另一首作于元丰三年的七古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起,为人们广泛传诵。如果把这首绝句和其他几首作于黄州的“海棠”诗结合起来读,或许理解会更加深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