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明皇秉烛夜游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明皇秉烛夜游图》



高启

花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

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



高启(1336—1374),明著名诗人。字季迪,号青邱子,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初,召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擢户部右侍郎,不受。因写诗讽刺宫廷淫乱生活,得罪朱元璋,后借口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梁文》事,被腰斩于市。高启工诗文,诗风清新俊逸,很有个性,是明初优秀诗人。他与刘基、宋濂,有明初三大家之称。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明皇秉烛夜游图》,元明间多有题咏,今已不存,不知作者是谁。

此诗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唐明皇沉湎于酒色,忘记了国事,终于酿成安史叛乱,自食其果的情况,讽意甚明,具有借古讽今、借画托言的特色。

前一部分十八句,极写唐明皇彻夜欢娱的场面。诗一开始就写太阳刚从花萼楼头落下去,穿着三品紫衣的太监便迫不及待地催促宫女们赶快锁上宫门,集中到西园去,原来天子(太监、宫女、亲近、侍从称天子为“大家”)今日夜宴,那儿已经点亮了上百枝蜡烛。其中“初堕”、 “催上”二词极写唐明皇宴乐心情之急迫, “高爇银盘百枝火”极写宴乐场面之奢华浪费,寓讽于叙,采用《春秋》笔法,使诗句十分凝练。接着, “海棠”二句是说,像海棠花一样娇艳的杨贵妃要想睡也睡不成了,因为点亮的百枝烛火把这位美女全身都照得分外分明了。在这里,用了双重典故。据《冷斋夜话》 引《杨妃外传》:“明皇登沉香亭,诏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韵残妆,钗乱鬓乱,不能再拜。明皇笑曰: ‘是岂妃子醉耶?海棠睡未足耳。’”这是将人比花。而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则是将花比人。现在高启合用这两个典故,以突出杨妃的娇艳媚人和明皇的彻夜观之不足,从而达到加强讽刺的目的。 接着两句,作了强烈的气氛渲染:蜡烛的紫烟变成了弥漫于整个花萼楼庭院的浓浓的春雾,室内烛火通明,已经忘掉空中还有一轮明月高悬着。真是乐极忘情,不知身在何处了。这时,唐明皇新谱写的《霓棠羽衣舞曲》刚在试奏,内使频频在呼唤更换蜡烛,可见夜已很深了。果然,报更的宫女已把铜签投在石阶上铿然作响,但妃子、帝王的歌舞意兴正浓,他们希望更漏休催,时间才刚刚半夜呢!他们都准备欢饮达旦,乐个痛快,至于明日的早朝嘛,无足轻重,完全可以免去。唐明皇担心的只是到了后半夜,天气渐冷,风露侵袭,妃子舞衣单薄,娇嫩怯弱,不知是否能忍受得了?诗人在这儿单刀直入,直捣心源,通过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采用诛心战法,将唐明皇的荒淫昏庸揭露无余。特别是运用了强烈对比,写明皇不忧免朝误政,只忧风露渐冷,使其色迷心窍、私欲膨胀的本质赤裸裸地呈露在读者面前,无法遁形。这部分以“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两句来结束,既点示了“秉烛夜游”的主题,又对前面的描写作了很好的总结归纳,以便很自然地转入后一部的议论批判。据《太真外传》载,唐明皇曾制《紫云回》、《凌波曲》, “二曲既成,遂赐宜春院及梨园弟子并诸王。时新丰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授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因此,这两句诗,又是概括了这段情节。

后一部分十句,议论批判唐明皇不顾民生疾苦, 荒淫贾祸,自食恶果。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两句,反用聂夷中《咏田家》诗意,聂诗说: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如今唐明皇一心追欢逐乐,哪有工夫去关心百姓的死活呢?接着,诗人又用吴王夫差浪费民力筑姑苏台为长夜之饮的典和隋炀帝夜游江都遍放萤火虫的典,批判唐明皇也像这两个亡国昏君那样,只知享乐,毫无节制,终于酿成了战乱。这六句诗,连用三个典故,如盐入水,溶化无迹,显示出诗人深厚的功力。最后四句,概括白居易《长恨歌》诗意,寓议论于描写,突出玄宗从四川归来后,被儿子唐肃宗软禁在南内兴庆宫,显得十分衰老、孤独、凄凉的情景。其中“可怜”、 “凄凉”、 “孤灯”、 “秋萧瑟”等字眼似乎充满了诗人的同情,但冷静地与前一部分彻夜荒淫的场面描写一对照,立即悟到,这是强烈的对比手法,是诗人所采用的一种巧妙的批判方式,这不明明在说:那是唐明皇咎由自娶自尝苦果啊!

这是一首题画诗,但对绘画技巧一句也没有涉及,可是我们读了这首诗后,可以想象到这幅古画场面之宏大、人物之传神、绘艺之精采、立意之高超,这真是不写之写!

《明皇秉烛夜游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明皇秉烛夜游图》

高启



华萼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

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

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

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

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

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

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

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

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11)

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12)?

可怜蜀道归来客(13),南内凄凉头尽白(14)

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15)



【注释】

①华萼楼:唐长安兴庆宫中楼名,全称为花萼相辉楼,是唐玄宗和诸弟会集、宴乐的地方。《新唐书·让皇帝传》:“先天后,以隆庆旧邸为兴庆宫,于宫西南置楼,其西署曰花萼相辉之楼,南曰勤政务本之楼。” ②紫衣:穿紫色衣服的太监,地位在三品以上。《新唐书·车服志》:“以紫为三品服。” ③大家:古代宫中称皇帝为“大家”,蔡邕《独断》:“亲近侍从官,称天子曰大家。” ④爇(ruo):烧。⑤海棠:这里以海棠喻称贵妃杨玉环,乐史《太真外传》云:“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酒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落,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今本《太真外传》无,引自惠洪《冷斋夜话》卷一) ⑥《霓裳》:全称为《霓裳羽衣曲》,传为唐玄宗作。《逸史》:“罗公远中秋侍明皇宫中玩月,以拄杖向空掷之,化为银桥,与帝升桥,遂至月宫。女仙数百,练素霓裳,舞于广庭。上问曲名,曰:《霓裳羽衣》。上记其音,归作《霓裳曲》。”按,此曲本名《婆罗门》,自西凉传入,经唐玄宗润色,更名《霓裳羽衣曲》。⑦知更宫女:值班负责报告更点的宫女。报铜签:古代无钟表,用漏壶报时。宫中根据漏壶的刻度,以铜制签筹报时。《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下,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 ⑧羯鼓:古代羯族乐器,形如漆桶。杨贵妃善弹琵琶,唐玄宗善击羯鼓,郑处诲《明皇杂录》云:“贵妃每抱是琵琶奏于梨园,音韵凄清,飘出云外。而诸王贵臣洎虢国以下,竞为贵妃弟子。”乐史《太真外传》:“时新来初进女伶谢阿蛮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授焉。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觱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洽异常。” ⑨“此时”两句:化用唐聂夷中《伤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⑩姑苏台: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山上有姑苏台,为吴王阖闾、夫差所筑。(11)“江都”句:此用隋炀帝故事,《北史·隋炀帝纪》:“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偏岩谷。”江都,即扬州,隋代改扬州为江都郡。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即用此典。(12)烽火忽至: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自渔阳起兵反,此即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3)蜀道归来客:指幸蜀避乱归来的唐明皇。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两京收复,明皇始归长安。(14)南内:即兴庆宫。唐玄宗归京后,先居于兴庆宫,后迁至西内太极宫。(15)“梧桐”句: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



【评说】

本诗选自高启《高青丘集》卷八、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三九。

高启(1337—1374),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洪武年间,应召纂修《元史》,擢为户部侍郎,启恳求辞官归故里。后为苏州知府魏观撰写《郡治上梁文》,触怒朱元璋,被处腰斩极刑。高启工诗文,诗风清新雄健,高华俊逸,是明初的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被称为“吴中四杰”,有《高青丘集》。

高启为《明皇秉烛夜游图》题诗,有二首,《高青丘集》卷一八有《秉烛夜游图》,云:“内家持烛尽红妆,仗入华清看海棠。羯鼓声中春夜短,君心何暇照逃亡。”这是绝句诗,短小精练,情韵悠长。与本诗相较,诗人用两副笔墨,写同一题材内容,题旨相仿,而写法却有极大的差异,体现出长、短篇诗歌体裁的不同审美特征。

本诗是二十八句长篇七言古诗,诗的前十六句,极意铺陈,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画面上唐明皇彻夜欢娱、沉缅于歌舞声色的场面。诗人依次写出“燕西园”、“高爇银盘”,点明明皇秉烛夜游意,接着描写贵妃出行,光彩照人,庭内灯火通明,蜡烛紫烟,弥漫如春雾。进而,随着《霓裳羽衣》舞曲的节奏,宫女翩翩起舞,歌舞不休,醉饮终宵。在铺叙过程中,插入唐明皇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娇”,更深化了讽刺唐明皇荒淫昏聩的力度。

“琵琶羯鼓”以下四句,是全诗的“过脉”,起着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琵琶羯鼓相追续,白日君心欢不足”,言唐明皇还嫌白日欢娱不能满足,他和杨贵妃又参预这场夜间歌舞活动,亲自弹奏乐器,这是对上段秉烛夜游诗意的总结,起“承上”的作用。“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檃括聂夷中诗意,批判唐明皇只顾自己欢乐,哪里会想到老百姓的苦难生活。这两句开出下文的观画感慨,起“启下”的作用。

最后八句为第三段。诗人从唐明皇想到吴王夫差、隋朝炀帝,夫差劳民伤财修筑姑苏台,以供长夜欢歌,炀帝遍搜萤火虫,以备夜游之用。他们和唐明皇一样,“一般行乐未知极”,到头来引来战火,招致杀身亡国之祸。唐明皇虽然没有身亡,却也落得个晚年的悲惨命运,被儿子肃宗软禁在兴庆宫内,孤独、衰老、凄凉,全诗以景结情,含蕴深远,与前半首欢乐场面的渲染,形成强烈对照,而诗人的一切议论、情感,尽在不言之中。

鉴赏这首诗的朋友,对诗的分段、分层往往会有不同意见,产生分歧意见的源由在于“以意分段”。我们认为,按照高启惯用的平仄交叉用韵的方法分段,再参照诗歌内容,便不会产生歧义。全诗二十八句,每四句换一次韵,平仄韵交替,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前四句用上声二十哿韵,次四句,用平声八庚韵,再次四句,用上声十五翰韵,最后四句用平声二萧韵,这一段铺写唐明皇秉烛夜游场景,叩应画题。第二段四句为过渡段,入声一屋、二沃通押。第三段前四句用平声五歌韵,后四句,入声四质、十一陌通押,写出观画感慨。鉴赏长篇古诗,不能不知道用韵的规律,否则难以把握诗人开合变化、顿折夺换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读高启的《明皇秉烛夜游图》诗,益发明白这个道理。

古代文学作品《明皇秉烛夜游图》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明皇秉烛夜游图》

《明皇秉烛夜游图》

诗篇名。明高启作。王文濡《宋元明诗评注读本》卷二评此诗说:“欢不可以极,前车之覆,即来者之鉴。此诗自盛至衰,写得历历,无限感慨,却处处不脱秉烛夜游。‘化光明’二语,活用聂夷中诗意,尤觉巧而不纤。”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说:“这是一首题画的诗,极意描写唐明皇沉酣酒色,忘怀国事,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此诗是作者为同名画卷所作的题画诗。诗中以秉烛夜游为描写中心,极力铺写唐明皇沉缅酒色、不理朝政的糜烂生活。作品采用长篇歌行的形式,描写有声有色,并拿杨玉环死后唐明皇自蜀归京的凄凉场景与秉烛夜游的画面作对比,讽刺意义十分明显。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