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见利忘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见利思义;见利忘义

 见利思义 见到财货等利益,就想到道义。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常作谓语、定语,亦作宾语等。
儒家文化主张“义以为上”,要求“见利思义”。……由此可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注重道德的价值取向了。(司马文杰《文化价值论》第九章)例如在早期儒家那里虽然讲“义为至上”、“见利思义”,但是他们还是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充分肯定了人的欲望和人的价值。(司马文杰《文化价值论》第九章)
见利忘义 见到财货等利益就忘掉了道义。语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等。
那些制造假商品案的犯罪分子,正是吸食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鸦片”,才干这种见利忘义、伤天害理的卑鄙勾当。(郭飞、张忠任《由假商品案引起的思考》)大利所在,见利忘义的人非互相残杀不可。(金庸《碧血剑》第十四回)
  • 上一篇:嫁祸于人;引咎自责
  • 下一篇:见利忘义;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见义勇为”的拼音、意思、反义词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见利忘义;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 见132页。
见义勇为 见132页。
  • 上一篇:见利思义;见利忘义
  • 下一篇:见死不救;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
看到有利可图就忘了道义。

【色彩】
贬义。

【近义】
惟利是图︱利令智昏。

【反义】
见义勇为。

【造句】
 ❍ 张小二~,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 人人谴责他这种~的卑鄙行径。

拾钱不认街坊——见利忘义

街坊:邻居。
拾到邻居丢的钱也不还给人家,转指人看到有利可图就不讲道义。

见利忘义

(同)忘恩负义
(反)见义勇为 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为了私利就不顾情义: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平儿笑道,“不相干。”(五六·1317)

拾钱不认街坊

见利忘义

见利思义;见利忘义

○见利思义jiàn lì sī yì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见危授命|~,不忘诚信|~,可立于不败之地。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看见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这些家伙,~,尽干整人害人的事情。

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看见有利可图,就忘了道义。

☚ 化公为私   见死不救 ☛
不讲道义

不讲道义

见有利可图就不顾违背道义:见利忘义 好利忘义 昧利忘义 向利背义 乡利倍义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贪利忘义
背弃道义:背道
 毁弃道义:贼义
不廉洁而违背道义:伤廉愆义
违反天理,不讲道义:逆天无道
不讲仁爱和道义:不仁不义
不讲信用,不讲道义:背信弃义弃义背信弃义逾约 弃信忘义
为了活命而不要道义:贪生舍义
为了活命而损害道义:求生害义
贪恋生存,危害道义:贪生害义
残暴狠毒,不讲道义:暴虐无道

☚ 道义   德行 ☛

见利忘义

用于贬斥极端自私的恶劣品质的道德用语。指看到有利可图,就不择手段地追求,忘掉了道义和原则。语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原指卖友求荣的人,后又泛指那些为了一己之私利,丧尽天良,趁火打劫,图财害命,以欺骗他人,从中谋利的人。旧时,见利忘义多指一些为富不仁者。唐·王勃《送劼赴太守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转进苟劼,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明·邵璨《香囊记·媾媒》:“须知为富不仁,自来见利忘义。”见利忘义,作为极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与“爱财如命”、“唯利是图”的意义相近,同“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道德品质相对立。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forget all moral principles at the prospect (/sight) of profits; forget honour at the sight of money; 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三国演义》27) I am a fellow villager of his and know him well,his bravery,his stupidity,his cupidity and unscrupulousness.
❍ 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跃跃欲试。(《毛泽东选集》645)At the prospect of profits,some conscienceless capitalists forget all moral principles and itch to have a go.
❍ 探春笑道: “虽如此,只怕他们~呢。” (《红楼梦》713) Tanchun teased,“I’m only afraid they may 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呸! ~的事我不干。(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Ⅰ—218) Pooh! “To forsake good for the sake of gold” is not for me!

见利忘义jian li wang yi

forget what is right at the sight of money

见利忘义

forgetting all moral principles at the sight of profits;be actuated by mercenary views

见利忘义

forsake principle for profit;trade integrity for profits;be a man blinded by gain;discard one’s honor for selfish interests;sacrifice(or compromise on) principle for profit;opt for profits over morality; reap profits against values; profit-mongering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dishonesty and greed;unjust profits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ɡ yì

看见眼前的私利,就忘记了道义。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forget honour at the sight of money, sell one’s birthright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解义】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用法】专用于批评品德极坏,有财可发便什么坏事都做的人。
【例句】他是个~的人,不能结交他。
【近义】利令智昏
【反义】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见能得到私利,就把正义忘了。《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探春笑道:‘虽如此,只怕他们见利忘义呢。’”

见利忘义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夺取了政权。她对吕氏家族的子弟分王封侯,而对一些持不同政见的大臣却加以镇压。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在她的遗诏中,任命侄子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京都禁卫军统领。他们准备联合其他吕氏的党羽篡夺刘汉政权。
刘邦手下的一批开国元勋对吕氏家族的阴谋非常愤怒。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决心将政权夺归刘氏,但兵权掌握在吕氏手中,无法成事。
两人经过商量,认为吕禄与曲周侯郦商父子交情最深,就把郦商软禁起来,胁迫他的儿子郦寄去引诱吕禄交出兵权。郦寄因父亲被扣作人质,只得按计行事,去对吕禄说:“王侯大臣们对你们封王都没有异议。但如今你们掌握兵权,大臣们便怀疑你们要兴兵作乱。你何不把兵权交给太尉,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福,这样就可以避免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你们。”
吕禄本就胸无大志,见好朋友说得有理,就去请教其他吕氏子弟。众人众说纷纭,吕禄心烦意乱,拉着郦寄去打猎。他们回来路过临光侯吕须(吕氏的妹妹)的府第,吕禄顺便去看望姑母。吕须听说吕禄要交出兵权,气得将家中的珠宝都扔在地上,大骂吕禄道:“兵权一失,我吕氏一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呢?”
郦寄听到吕须的话后,立即报告周勃和陈平。恰巧此时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来报:大将军灌婴与齐王刘襄联军,准备回京除掉吕氏一族。陈平、周勃精神为之一振,决定立即动手,里应外合。
在刘邦功臣纪信的儿子纪通的帮助下,周勃凭着纪通拿来的符节,进入了北军(护卫京城的禁军)帅营。他怕吕禄不服,就派郦寄和典客刘揭去劝诱吕禄说:“太尉奉命掌管北军,你最好交出将印,否则将大祸临头,后悔莫及啊!”
吕禄本就对交兵权之事犹豫不决,见郦寄相劝,便认为好友不会欺骗自己,就交出了兵权。
周勃掌握兵权后,立即行动,诛杀了吕氏一族,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郦寄在诛灭诸吕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因此袭父爵为曲周侯。但有些人却认为郦寄见利忘义,出卖了朋友。
后来,人们就用“见利忘义”这个成语,来指见了私利,就忘了正义和义气。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ɡ yì

【释义】见到有利可图就忘了道义。
?有利可图?? ?? ??? ??.
??? ?? ??? ??.
????? ?? ?? ??? ??.
【例句】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你不要跟他合作。
?? ????? ? ? ?????? ?? ??? ??.
【近义词】利令智昏 唯利是图
【反义词】见利思义 见义勇为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ɡ yì

看见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冯玉祥《我的生活》三二:“贪得无厌的张作霖,~,自食诺言,入关后将河北一下攫夺到手。”
〔近义〕利令智昏
〔反义〕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 急公好义
〔辨析〕见“忘恩负义”(585页)。
〔连用〕铤而走险
〔俗语〕认钱不认街坊——见利忘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见利忘义

格式 直叙式。
释义 义:道义。
出处 《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举例 ~的行为是可耻的。

见利忘义;见义勇为jiàn lì wàng yì;jiàn yì yǒng wéi

见利忘义 见132页。
见义勇为 见132页。


见利思义;见利忘义jiàn lì sī yì;jiàn lì wàng yì

见利思义 见到财货等利益,就想到道义。语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常作谓语、定语,亦作宾语等。
儒家文化主张“义以为上”,要求“见利思义”。……由此可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注重道德的价值取向了。(司马文杰《文化价值论》第九章)例如在早期儒家那里虽然讲“义为至上”、“见利思义”,但是他们还是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充分肯定了人的欲望和人的价值。(司马文杰《文化价值论》第九章)
见利忘义 见到财货等利益就忘掉了道义。语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常作谓语,亦作定语等。
那些制造假商品案的犯罪分子,正是吸食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鸦片”,才干这种见利忘义、伤天害理的卑鄙勾当。(郭飞、张忠任《由假商品案引起的思考》)大利所在,见利忘义的人非互相残杀不可。(金庸《碧血剑》第十四回)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见利思义
jian li si yi
【见利忘义】 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源出《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见利思义】 看到货财,要想到道义。源出《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例﹞ 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三国·蜀·诸葛亮:《心书·谨侯》)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义:道义。看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了。
〔例〕医务工作者必须讲究职业道德,以救死扶伤为自己的天职,绝不能~。
【提示】含贬义。

见利忘义jiànlì-wàngyì

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ɡ yì

解释 看到私利,就忘记了道义。
出处 《汉书·郦商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郦商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的勇将。刘邦死后,郦商又继续服侍汉惠帝和吕太后。吕太后死后,吕氏家族的人准备谋反,大臣们谋划诛杀吕氏。当时,吕家的重要人物吕禄担任京城卫戍部队北军的首领,驻扎在营中,所以大臣们无法控制北军。太尉周勃就派人劫持郦商,命令他的儿子郦寄去诱骗吕禄,因为郦寄和吕禄关系非常要好。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跟他外出游玩,周勃才得以进入北军军营,进而控制军队,诛灭了吕氏。当时天下之人都说郦寄出卖了朋友。
东汉的班固不太同意这种看法,他在为郦商父子写完传记后评论说:“在孝文帝时,天下之人都认为是郦寄出卖了朋友。所谓出卖朋友,指的是见利忘义。像郦寄的父亲本身是汉家的功臣,同时又被劫持。郦寄的做法,虽然害了吕禄,却安定了国家,保存了君臣之道和父子之道,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近义 利令智昏
反义 见利思义
例句
吕布是三国勇士,但他的同乡都认为他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见到有利可图,就忘了道义。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解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用法】 专用于批评品德极坏,有财可发便什么坏事都做的人。
【例句】 他是个~的人,不能结交他。
【近义】 利令智昏
【反义】 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ɡ yì

利: 利益,好处。义: 正义,道义。看见有好处就忘掉了道义,不管该不该得,都想要。冯玉祥《我的生活》:“贪得无厌的张作霖,~,自食(违背的意思)诺言,入关后将河北一下攫夺到手。”

见利忘义jian li wang yi

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近】利令智昏见财起意
【反】见义勇为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 爱财如命jiàn lì wàng yì;ài cái rú mìng

义:道义。形容见到有利可图便忘掉道义,见到钱财像命一样,过分贪婪。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他们在长期斗争中,认识了地主阶级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种种丑恶品质,并且恨之入骨,久而久之,便给他们自己造成一种疾恶如仇的性格。”


见利忘义 利令智昏jiàn lì wàng yì;lì lìng zhì hūn

义:道义;令:使;智:理智。形容只顾谋利,不顾道义,利欲使其丧失了理智。王志敏《要加强汽油市场的管理》:“他们所以敢掺水,一是~;二是司机无法当场鉴别,抓不到他们什么把柄,因而他们有恃无恐。”


见利忘义 利欲熏心jiàn lì wàng yì;lì yù xūn xīn

熏心:迷住心窍。形容见到利益便忘记了道义,贪财之心迷住了心窍。程琳《绝密行动》:“~终于把两个卑鄙的灵魂连到了一起。”


见利忘义 损人利己jiàn lì wàng yì;sǔn rén lì jǐ

义:道义。形容见到有利可图便不顾道义,损害他人使自己得到好处。邓玉堂《纠正违章的“专家”》:“他教育商贩们守法经营,若~、明知故犯的,他不管别人怎么说情,也要一管到底。”


见利忘义 贪得无厌jiàn lì wàng yì;tān dé wú yàn

厌:满足。形容看到有利可图便不顾道义,贪财求利之心没有满足之时。刘朱婴《面对253万》:“在韩福才的头脑中,金钱取代了理想,奢欲冲垮了党性,~的畸形心理恶性膨胀,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见利忘义 贪赃枉法jiàn lì wàng yì;tān zāng wǎng fǎ

义:道义。指人见到有利可图便不顾道义,干出一些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之事。《锦州日报》1995年12月13日:“通报指出,倪志钦、姚春生等人为满足一己私欲和追求部门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丧失党性原则,~,堕落成为腐败分子。”


见利忘义 铤而走险jiàn lì wàng yì;tǐng ér zǒu xiǎn

义:道义。指人见到有利可图便不顾道义,冒险去干坏事。老理《晚景失足害更深》:“他身居金融战线要害部门的领导岗位,对国家有关财政、信贷的政策等都了如指掌。一旦~时,他所具有的破坏力要比局外人士大出几倍或几十倍。”


见利忘义 惟利是图jiàn lì wàng yì;wéi lì shì tú

惟:只有。形容过分贪财求利,只要有利可得便忘掉道义。吕光光《吃党者戒》:“但也有一些党员,~,俨然是来自‘大食国’的餐客,‘吃’的是党的威信,‘吃’的是祖国的利益,‘吃’的是人民的利益。”


见利忘义 徇私枉法jiàn lì wàng yì;xùn sī wǎng fǎ

义:道义。徇:曲从;枉:侵犯,违犯。指人贪财趋利,不顾道义为曲从他人私利而违法乱纪。《辽宁法制报》1993年4月15日:“4月9日,营口市委、市政府召开有近千人参加的政法干警大会,公开处理在段式流氓团伙案件中……~的分别被判处1—9年有期徒刑。”


假公济私 损公肥己jiǎ gōng jì sī;sǔn gōng féi jǐ

假:借。指借公家名义谋私利,损害公家利益中饱私囊。秦牧《北京漫笔·人民大会堂买茶》:“这些年来,林彪,特别是‘四人帮’一伙,相当严重地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大慷国家之慨’的事情到处涌现。”


见钱眼开 见利忘义jiàn qián yǎn kāi;jiàn lì wàng yì

形容十分贪财,见到有利可图便不顾道义。晓杨《要珍惜自家的信誉》:“确有一些修理业者惟利是图、~,对顾客得唬就唬,得蒙就蒙。”


趋炎附势 见利忘义qū yán fù shì;jiàn lì wàng yì

义:道义。指人一心依附有权有势的人,见到有利可图,便不顾道义去索取。唐人《北洋军阀演义》第四回:“今日之下,处处证明洋人~,昔日与吾朝所订信约,以及所受吾朝好处,如今已经一笔勾消!”


以权谋私 见利忘义yǐ quán móu sī;jiàn lì wàng yì

义:道义。指以权势为自己谋取私利,见有利可图便忘记了道义。巴金《随想录》一二九:“从喜欢空话,爱听假话,发展到贩卖假药、推销劣货,发展到~……也不要紧,因为邪不胜正。”

见利忘义jiànlì-wàngyì

义:正义,道义。看见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赞》:“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例】……这样一来,一些丧尽天良的资本家,就见利忘义,跃跃欲试。(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H43【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去夺取。

见利忘义jiànlì-wàngyì

〔连动〕 看到有利可图,就不顾良心道德。语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二刻拍案惊奇》卷39:“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
△ 贬义。多用于写人的为人处事方面。
【近义】见钱眼开 见财起意 临财苟得
〖反义〗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 轻财重义 临财不苟

见利忘义;为富不仁

见利忘义;为富不仁jiàn lì wàng yì;wéi fù bù rén

【上】利:利益。看到了私利,就忘掉了道义。《三国演义》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下】为:做,谋求。不仁:刻薄,没有好心肠。谓富人唯利是图,没有一点仁慈心肠,心狠手辣。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综】唯利益是图,不顾仁义,心狠手辣,没有仁慈心肠。
【例】他是一个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的奸商,你想叫他为希望小学捐款,那简直是与虎谋皮。

☚ 沽名钓誉;饰情矫行   瞒心昧己;欺天诳地 ☛

见利忘义jiàn lì wàng yì

利:好处。义:道义。即看到好处,就忘掉道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8: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