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干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干旄》


招聘贤德的人。
孑孑干旄,(一) 旄旗儿高高竿上飘,
在浚之郊。(二) 到那浚邑的城外了。
素丝纰之,(三) 束着洁白的素丝,
良马四之。带着好马有四匹。
彼姝者子,(四) 那个美好的人呀,
何以畀之?(五) 我赠给他什么呢?

孑孑干旟,鸟旗儿高高竿上飘,
在浚之都。(六) 到那浚邑的边地了。
素丝组之,捆着洁白的素丝,
良马五之。带着好马有五匹。
彼姝者子,那个美好的人呀,
何以予之? 我送给他什么呢?

孑孑干旌,旌旗儿高高竿上飘,
在浚之城。(七) 到那浚邑的都城了。
素丝祝之,绞着洁白的素丝,
良马六之。带着好马有六匹。
彼姝者子,那个美好的人呀,
何以告之? 我奉送他什么呢?


注 释
(一)朱熹:“孑孑,特出之貌。”
马瑞辰:“是古者聘贤招士,多以弓旌车乘,此诗干旄、干旟、干旌、皆历举招贤者之所建。”
陈奂:“旄与牦同。《说文》:‘牦,犛牛尾也。’”
(二)毛亨:“浚,卫邑。”
(三)闻一多《诗经新义》:“纰、组、祝,皆束丝之法。”
(四)毛亨:“姝,顺貌。”
陈奂:“诂姝为顺,顺读如《易》君子以顺德之顺。”
(五)闻一多《诗经新义》:“畀之、予之、告之,告与畀、予义同。”
(六)陈奂:“周制,乡遂之外置都鄙。都为畿畺之竟名。其实削县皆有封邑。侯国封邑,亦在四郊之外,亦有县都之号。”
(七)陈奂:“是诸侯封邑大者,皆谓之都城也。”

注 音
旄mao毛 浚jun峻 紕pi皮 姝shu枢 畀pi庇 旟yu余 告gu谷

《干旄》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干旄》

 孑孑干旄,牛尾饰的旗帜高高挑,


在浚之郊。树立在浚邑的城郊。


素丝纰之,白丝编成马缰绳,


良马四之。驾车的好马有四匹。


彼姝者子,那位贤德的才士,


何以畀之? 用什么礼品来馈赠?



孑孑干, 绘着鹰隼的旗帜高高挑,


在浚之都。树立在浚邑的市镇。


素丝组之,白丝织成马缰绳,


良马五之。驾车的好马有五匹。


彼姝者子,那位贤德的才士,


何以予之? 用什么给予来酬谢?



孑孑干旌,五色羽饰的旗帜高高挑,


在浚之城。树立在浚邑的城里。


素丝祝之,白丝结成马缰绳,


良马六之。驾车的好马有六匹。


彼姝者子,那位贤德的才士,


何以告之? 用什么忠言来相告?



[注释] ①畀(bi):给予。 ②(yu):绘有鸟隼图像的旗子。 ③四之、五之、六之:孔广森:“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转益其庶且多也。《左传》王赐虢公晋侯马五匹,楚弃疾遣郑子皮马六匹,皆不必成乘,故或五或六也。”(转引自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赏析] 《诗序》指出:《干旄》这首诗是“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尽管《诗序》对各诗题解多穿凿附会,存在许多谬误,但对这首诗的解释还是正确的。《左传·定公九年传》:《干旄》“何以告之?”“忠也。”可能是这首诗的古义。《韩诗外传》曾引“彼姝者子,何以告之?”在诗句之后接着指出:“君子善以诚相告也。”这个以诚相告,与“忠告”之义相合。既然臣子好善,当然贤者便出于诚心,忠告以善道了。


全诗共三章。首章起句为“孑孑干旄”。孑孑,特出的样子。干旄,竿顶用旄牛尾为饰的旗。 以下各章分别言“干”、“干旌”,互文见义,说的都是“建旗招贤”。跟后世的“扯旗招兵”所招不同,而“建旗”以广招徕其用意则是一样的。由于求贤于野,自然至于城邑,故曰“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所以浚郊、浚都至浚城之中都高悬着招贤的旗帜。诗篇从建旗写起,铺写其事,托事于情,绘出了招贤的生动场景。


招致贤人,当然要有一定的待遇。这车和马便是象征。“素丝纰之,良马四之。”“素丝组之,良马五之。”“素丝祝之,良马六之。”不仅彩旗绘饰鲜艳,连招致贤人使用的马缰绳也编织得十分精美。“初言纰,中言组,终言祝”,这纰和后二章中的组、祝统为编织、镶饰的意思。缰绳是用白丝镶饰、编织成的,赋诗句以鲜明色彩。而且驾车的好马有四匹、五匹至六匹,马数逐步递增,说明招贤之心愈急切而诚恳。因此,就对“彼姝者子”,即那位贤德的人提出了“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的问题。“姝”,既可以指女子,亦可指男子;既可训美好,亦可释婉顺。这里的“姝”指贤者,作为被招聘的贤者,用什么馈赠、酬谢作为回敬之礼? “用什么忠言来相告?”这是招贤者深思而切盼的,因而发为歌咏。卫文公的君臣,由于虑事深,望治切,“非复前日之淫乱无礼,耽于佚乐者比。故其终能恢复卫室而再造侯服者,亦有以哉!”(方玉润《诗经原始》)


《干旄》这首诗主要运用赋的表现手法。即着重写卫文公派大夫在浚地建旗招贤,从一地一事一个场面,从车马之礼,从忠言之求,写出卫文公于国破之途,奋发自强,励精图治,好贤求谏,终以复国。明净的画面,典型的细节,跳跃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充分体现了赋的托事写情的特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