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寡人之于国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寡人之于国也》[原 文] 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③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⑤凶⑥,则移其民于⑦河东⑧,移其粟⑨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⑩。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11)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12),请以战喻(13)。填然(14)鼓之(15),兵(16)刃既接,弃甲(17)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21五十)步笑百步,则(22)何如(23)?” 曰:“不可,直(24)不百步耳,是(25)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6)望民之多于(27)邻国也。 “不违(28)农时,谷(29)不可胜(30)食也。数罟(31)不入洿池(32),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33)以时(34)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35)使民养生(36)丧死(37)无憾(38)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9)之始也。 “五亩(40)之宅,树(41)之以桑,五十者(42)可以衣帛(43)矣。鸡豚(44)狗彘(45)之畜(46),无失其时(47),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48)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49)庠序(50)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51),颁白(52)者不负(53)戴(54)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55)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6)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57)而不知检(58),涂(59)有饿莩(60)而不知发(61),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2)也。’是何异于(63)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64)岁,斯(65)天下之民至(66)焉。” [注 释] ①梁惠王:战国时魏国的惠王,姬姓,名罃(yīng)。魏国的都城在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所以魏国又称梁国,魏惠王又称梁惠王。②寡人:古代国君自己谦称,意思是寡(少)德之人。③之于:复式虚词,一般用作动词谓语句的主语部分,表示一种态度或做法。可译为“……对待……”、“……对……的态度”。④焉耳矣:语气词连用,以加重洋洋自得的语气。⑤河内:黄河北岸一带。⑥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⑦于:到。⑧河东:黄河以东,现在的山西省西南部。⑨粟:小米,借指谷类。⑩亦然:也是这样。(11)加:更。(12)好(hào)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互相兼并。(13)喻:打比方。(14)填然:形容鼓声咚咚。(15)鼓之:击鼓。鼓,动词。之,没有意义的衬字。(16)兵:兵器,武器。(17)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18)曳(yè):拖着。(19)走:跑,这里指逃跑。(20)或:有的。(21)以:凭借。(22)则:承接连词,那么。(23)何如:即“如何”,怎么样。(24)直:通“只”。(25)是:这。(26)无:通“毋”,不要。(27)于:比。(28)违:违背,这里指耽误。(29)谷:粮食的统称。(30)胜(shēng),尽。(31)数(cù)罟(gǔ):密网。数,密。(32)洿(wū)池:池塘。洿,低凹的地方,也指池塘。(33)斧斤:斧子。纵刃为斧,横刃为斤。(34)以时:按一定的时节(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35)是:这样。(36)养生:供养活着的人。(37)丧(sāng)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38)憾:遗憾,不满。(39)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40五)亩:合现在一亩多。(41)树:种植。(42五十)者:五十岁的人。(43)衣(yì)帛:穿丝织品。衣,这里是动词。(44)豚(tún):小猪。(45)彘(zhì):猪。(46)畜(xù):畜养。(47)时:这里指繁殖期。(48)夺:(因劳役而)侵占。(49)谨:形容词用如使动词,重视。(50)庠(xiáng)序:地方上的学校。殷代称庠,周代称序。(51)申之以孝悌(tì)之义:状语后置,即“以孝悌之义申之”。把孝顺父母,尊兄爱弟的道理反复叮嘱他们。申,反复地开导。悌,善待兄弟。(52)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黑白相间。(53)负:背东西。(54)戴:用头顶东西。(55)黎民:百姓。黎,众。也有人认为“黎”应解作“黑”。黎民,就是黑头发的人,少壮的人。(56)王(wàng):称王,使天下百姓归顺。(56)未之有:即“未有之”,宾语前置。(57)食人食:吃人吃的东西。前一个“食”是动词,后一个“食”是名词。(58)检:约束,制止。(59)涂:同“途”,路上。(60)饿莩(piǎo):饿死的人。莩,通“殍”,饿死或饿死的人。(61)发:指打开仓库,赈济百姓。(62)岁:年成。(63)何异于:与……有什么差异。(64)罪:归罪,归咎。(65)斯:则,那么。(66)至:到,指归顺。 [译 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该是)尽心尽意了吧。(如果)河内遭遇饥荒,(我)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转移到河东,把河东那里的粮食调往河内;(如果)河东遇到荒年,(我)也这样(做)。(我)考察邻国的治理,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征战,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战鼓咚咚地敲响,两军短兵相接,(某些士兵)扔下铠甲,拖着兵器跑了。有的(跑了)一百步而后停了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而后停了下来。因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么怎样?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不(因劳役)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多得)吃不完。(如果)不用太密的鱼网到池塘里捕鱼,鱼鳖就(多得)吃不完。(如果) 按一定的时节砍伐树木,木材就(多得)用不完。粮食与鱼鳖(多得)吃不完,木材(多得)用不完,这样(就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都不会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基础。 “五亩大的宅院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衣服了。鸡、狗、猪等的喂养,不错过繁殖的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百亩大的田地,不错过农耕的时节,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免于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好学校的教育,反复把孝顺父母,尊兄爱弟的道理叮嘱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东西在道路上奔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绸的衣服,吃上肉食,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做却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这种情况)不曾有过。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国君)却不知道制止,大路上有饿死的人,(国君)却不知道开仓赈济。(有)人饿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与(用兵器)杀死别人,(然后)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鉴 赏]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名篇,虽然只是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但是孟子所阐述的行“王道”施“仁政”的基本观点十分有震撼力。 文章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文章一开始写梁惠王对自己的统治极为自得:“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但是“民不加多”的结果却让他困惑不解。这一段话既反映出梁惠王自以为“尽心”的骄态,又引出了论辩的话题,即如何才能使“民加多”,使百姓归心。孟子的回答非常巧妙,他先从梁惠王所好的“战”设喻。讥讽他所自夸的举措与邻国之君并无本质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继而抓住他急于“使民加多”的心理,转向儒家对王道的倡导:指出只有关心百姓的生产生活,重视百姓的教育,使他们 “养生丧死无憾”才是“王道之始”。最后批评了梁惠王把黎民的“饥寒”归罪于自然灾害自欺欺人的荒谬,回应开头,再次强调关心百姓的生产生活,重视百姓的教育的重要。 令人惊诧的是: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看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它虽然不是实行“王道”的全部,但做到“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却是“王道之始”(这个“始”字用得多么准确而有力)。不仅如此,孟子还提到了“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保护环境,维护自然生态,使生产能持续发展的前瞻性看法,他这种不只关心当代,而且关心到子孙万代的博大胸怀,不知道能否让那些还在野蛮地掠夺自然、断子孙后路、唯利是图的人汗颜。 字数:3429 [作者及作品简介] 《孟子》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①曰:“寡人②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③。河内④凶⑤,则移其民于河东⑥,移其粟⑦于河内;河东凶亦然⑧。察邻国之政,无如⑨寡人之用心者。国之民不加少⑩,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11),请(12)以战喻。填(13)然鼓之(14),兵(15)刃既(16)接(17),弃甲曳(18)兵而走(19)。或(20)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21)不百步耳,是(22)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23)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24)农时,谷(25)不可胜(26)食也;数(27)罟(28)不入洿(29)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30)以时(31)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32)丧死(33)无憾(34)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35)之始也。 “五亩之宅(36),树(37)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38)帛矣。鸡豚(39)狗彘(40)之(41)畜(42),无(43)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44)庠序(45)之教(46),申(47)之以孝悌(48)之义(49),颁白(50)者不负(51)戴(52)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53)不饥不寒,然而不王(54)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55)人食(56)而不知检(57),涂(58)有饿莩(59)而不知发(60)。人死,则曰:‘非我也,岁(61)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62)岁,斯(63)天下之民至(64)焉。” 【注释】①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魏国都城在大梁(在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②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的谦称。 ③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④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 ⑤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⑥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⑦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⑧亦然:也是这样。 ⑨无如:没有像……。 ⑩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 (11)好(hào)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互相攻打和兼并。 (12)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 (13)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14)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15)兵:兵器,武器。 (16)既:已经。 (17)接:接触,交锋。 (18)曳:拖着。 (19)走:跑,这里指逃跑。 (20)或:有的人。 (21)直:只是,不过。 (22)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23)无:通“毋”,不要。 (24)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25)谷:粮食的统称。 (26)胜:尽。 (27)数(cù):细密。 (28)罟(gǔ):网。 (29)洿(wū):深。 (30)斤:斧头。 (31)以时:按一定的季节。 (32)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33)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34)憾:遗憾。 (35)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36)五亩之宅:五亩大的宅园。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 (37)树:种植。 (38)衣(yì):穿。 (39)豚(tún):小猪。 (40)彘(zhì):猪。 (41)之:助词。 (42)畜:蓄养。 (43)无:通“毋”,不要。 (44)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45)庠(xiáng)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46)教:教化。 (47)申:反复陈述。 (48)悌(tì):敬爱兄长。 (49)义:道理。 (50)颁(ban)白:须发花白。颁,通“斑”。 (51)负:背着东西。 (52)戴:顶着东西。 (53)黎民:百姓。 (54)王(wàng):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55)食:动词,吃。 (56)食:名词,指食物。 (57)检:制止,约束。 (58)涂:通“途”,道路。 (59)莩(piǎo):饿死的人。 (60)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61)岁:年成。 (62)罪:归咎,归罪。 (63)斯:则,那么。 (64)至:到,此指归顺。 【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增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说他胆子太小,行不行?” 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指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绵衣服了。鸡狗猪这一类的家禽家畜的蓄养,不要错过繁殖时机,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耽误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八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反复教导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知道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字数:2790 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66-170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