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气候feizhou de qihou
非洲的气候具有炎热地区面积广、干燥地区面积广、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三个特征。非洲大陆南北跨纬度72°多,赤道横贯中部,3/4的土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受到阳光垂直照射。气候上的热带,即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由于大陆的纬度位置,赤道以北的陆地面积大于南部的陆地面积,常年受亚洲大陆干燥地区吹来的东北信风影响,以及莫桑比克暖流流经东南部沿海、本格拉寒流流经西南部沿海等原因,故非洲北部气温高于南部,东南部的气温一般高于西南部。最凉月(赤道以北为1月,赤道以南为7~8月)平均气温,除高山地区外,全洲都在8℃以上;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最凉月平均气温均在16~28℃之间,约占全洲面积3/5。最热月(赤道以北为7~8月,赤道以南为1~2月)平均气温,除高山地区外,全洲都在20~40℃。非洲最热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在赤道以北的撒哈拉沙漠的大片低地上和埃塞俄比亚及红海、亚丁湾沿岸地区,年平均气温达30℃以上。索马里的柏培拉,7月平均最高气温曾达47.2℃,利比亚西北部的阿济济亚绝对最高气温达5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
非洲降水量一般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全洲约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由于来自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和热带飓风以及来自南大西洋上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所以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雨较多。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在1000~3000毫米,其中喀麦隆和利比里亚山地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高达5000毫米以上,为世界上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部、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属暖季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200~1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北部撒哈拉沙漠和西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纳米布沙漠属全年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甚至几年无雨;北部地中海沿岸和西南沿海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200~1000毫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70%。形成非洲干旱地区面积广的根本原因是地理位置。非洲大陆位于赤道两侧的低纬地区,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这是非洲大陆区别于其他大洲的独特条件,因而它受副热带下沉气流影响的地区范围极广,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和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分别横跨在两回归线上的事实是这种因果关系的明证。同时,非洲大陆东北部紧接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一地区吹来的东北风都是干燥的,它们只能加强而不能减弱非洲北部的干燥程度。所以非洲东北部,即使是濒临红海与东地中海的地段也是沙漠区,这就使得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绵延万里、几乎三面都达到海边的沙漠。而南部非洲纬向幅度狭于北非,卡拉哈里沙漠偏在大陆西部,沙漠东缘距大陆东岸约1000公里,与撒哈拉沙漠直达红海边的情况迥然不同,这显然是由于非洲南部的东南方没有和干燥大陆相接的缘故。非洲的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如以赤道为中轴,气候带大体向南、向北两方,由赤道气候带分别依次递变为热带气候带和亚热带气候带。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个别地区为高山气候。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理位置和范围,因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部,南北两端所处的纬度位置都未进入温带范围。同时,非洲大陆的地貌是一片起伏和缓的中、低高原,地貌简单,各地区海拔差异不大,较高的高原山地范围很小,再加上海岸平直,少半岛、海湾,所以气候的水平地带性能相当明显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