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洲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洲菊flameray gerberaGerberajamesonii,别名扶郎花、嘉宝菊、大丁草。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染色体数2n=50。1887在南非金矿产区发现此花,次年送往英国丘园。英国用它和绿叶大丁草(Gerbera viridifolia)育出种间杂种,继之在法国育成切花用品种‘超级’(cv. Super)、‘卡曼’(cv. Carmin)和‘歌迷曼’(var. comet)等。1950年以后,在欧洲育成一些新的品种。80年代还育成矮生盆栽品种,花期几乎全年不断。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已引入橙红色单轮和深红重瓣品种,从80年代开始,引入现代切花品种。 主要类型可分现代切花型和矮生盆栽型。前者又分单瓣(舌状花2列)、重瓣、半托桂型(盘中外圈的两性花发育成两唇状小舌状花)、全托桂型(盘中全部两性花呈托桂状)、管瓣型等。花径大者为10~12.5cm,花梗长60~80cm。矮生盆栽型有‘喜钵’(cv.Happipot),现又有花径为8~10cm的新类型。80年代中国引进的荷兰切花品种有‘红管’(cv. Terratuba)红色大花、高产。此外,还有粉、白、黄等各色品种。 原产南非。栽培品种现已广布全球各地。适应温和气候,耐热、又稍耐寒。生长适温白天20~25℃,夜间16℃左右。开花适温不低于15℃。在7~8℃以上环境越冬。对光周期的反应不敏感,自然日照的长短对开花数和花朵质量无影响。要求通风的环境和轻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常用分株法繁殖,每个母株可分5~6小株。也可用单芽或发生于颈基部的短侧芽分切扦插。播种繁殖用于矮生盆栽型品种或育种。种子发芽适温20℃~25℃,经10~14天萌发。切花用品种很多选自杂交一代,因种子不孕,故大量繁殖采用组织培养法。 非洲菊越冬需要较高温度,中国北方只能在温室栽培,长江流域可用不加温的大棚栽培。土地须先施肥、翻耕、整地作畦,再行药物熏蒸,经通风7天后定植,适期为5、6月份。用带2芽的子株繁殖,定植距离为30cm×30cm,当年秋冬即可产花。用单芽或短侧芽繁殖,定植密度为20cm×20cm,经一周年开花。在夏季,棚顶需覆盖遮荫网,并掀开大棚两侧塑料薄膜降温。冬季外界夜温接近0℃时,封紧塑料薄膜,棚内还需增盖塑料薄膜。遇晴暖天气,中午揭开大棚南端薄膜通风约一小时。浇水时结合施肥,夏季3、4天一次,冬季约半个月一次。每半月喷一次药防治病虫害。管理得当,可延续采花3~4年。忌连作,无法实行轮作时,可用人工介质栽培,切花产量和质量均显著提高。切花应在花盘外圈未出现花粉之前采收。剪下的切花在4℃下贮藏,能保鲜8天,水养期3~8天。 病毒病有黄瓜叶嵌黄病(CMV),烟草叶嵌黄病(TMV)、蚕豆枯萎病(BBWV)和非洲菊潜隐病(GLV)等,用试管育苗可控制此病。其他病害有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斑点病(Phyllosticha sp.)、菌核病(Scterotinia liberliena)等,可用土壤消毒和定期喷杀菌剂防治。虫害有白蝇、蓟马、潜叶蝇及食叶害虫等,较易预防和控制。而螨类一旦发生,外轮花瓣难以展开,危害较大,应经常喷杀螨剂预防。 非洲菊是现代切花中的重要材料。矮生盆栽种也受欢迎。或用于花坛、花境或树丛、草地边缘丛植。温暖地区露地栽培,冬季可在根部加盖腐熟厩肥防冻。 非洲菊flameray gerberaGerbera jamesonii Bolus,又称扶郎花。菊科,非洲菊属。观赏植物。多年生草本。2n=50。原产非洲南部。中国已有生产性栽培。叶基生,羽状浅裂。头状花序,花梗长而中空,高出叶丛。花有两种,外围为带状舌形花,内围为管状花,花色有红、橙红、淡红、白等。园艺品种繁多。喜温暖、阳光充足和肥沃、疏松的腐殖质土。分株或组培繁殖。喜光,光线不足时叶片瘦弱,花梗下垂,花小色淡。用于盆栽,装饰厅室,在室外可散植庭院、花境、草坪边缘。同属观赏种还有杂种非洲菊,头状花序大,色艳,有重瓣和双色品种。 非洲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