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溪亭〕临水的亭台。此为作者饮酒的所在。〔沉醉〕喝酒大醉。〔藕花〕荷花。

作为“婉约派”词宗的李清照的词,以清新含蓄别致见长。从这首《如梦令》不难窥见其风格特色。李清照自幼性格活泼,热爱生活,珍视友情,经常同一些女友聚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到郊外游玩。这首词是写她在少女时代的一天,同女友们到郊外游玩,日暮归舟的情景,表现了无比欢快的情绪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常记”二字起笔轻松自然,仿佛是在叙述难忘的往事,不知不觉地把读者引导到她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所,“日暮”是指时间,她们几个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异常,到日暮时还兴犹未尽,留连忘返。这两句既写出了她们郊外游玩的欢愉心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做了必要的铺垫。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两句,使词的意境出现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曲折。她们喝得醉眼朦胧,归程中迷失了方向,未免有点让人提心吊胆。但词作者并没有让读者扫兴。她们是误入“藕花深处”,从而使这种曲折又构成了新的意境:在苍茫的暮色中娇美动人的荷花与几个划船的少女互相映照,仍给人以美感享受。

“争渡”的叠用,从结构上看是词格的要求,而从内含上看则是写出了几个少女急于摆脱“藕花”的羁绊,找到“归路”的焦灼心情。“惊起一滩鸥鹭”与“争渡”相呼应,写出了“争渡”的喧闹景象。“争渡”,着力表现的是划船的动作与心情,“惊起”则着力渲染了你吆我喊,前呼后应的喧闹声。所取角度不同,但都有助于表现这几个天真活泼的少女的性格和她们带有几分焦灼,又带有几分喜悦的心理世界。

这个小令虽尺幅短小,但情真意笃,曲折多姿。作者不追求华丽的词藻,不堆砌故实,只凭白描手法,浅俗的语言,就创造了饶有情韵的意境,轻巧尖新,清丽俊朗,姿态百出。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 可可诗词网

《如梦令》 - 宋·李清照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描写闺情,反映抒情主人公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的词。全词截取了暮春时节风雨过后清晨睡起的一个生活片断,曲折有致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爱花、惜花和留恋美好春光的情怀。

词的开头两句写了互为因果的两种情事:风雨和饮酒。正因为昨夜的雨稀稀疏疏,风时紧时猛,才使抒情主人公生产了惜春怜花的哀愁。她不忍继续去听那摧残春花的风雨声,索兴饮酒以解忧。到清晨睡醒时还觉得酒意未消。这里,借风雨、饮酒事从侧面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怜惜和对花事的关注。

三、四两句写主仆的对答极为简洁。主人的问话没有写出,却以仆人的回答加以暗示。从“却道”一词不难看出,主人醒来问得经意、认真,而仆人的回答却是漫不经心,这就难免引起主人的惊讶和不满。“知否”的叠用,反映了主人的埋怨语气,“应是”体现了指责、校正的口吻,而“绿肥红瘦”,用语精炼,形象传神,神气活现地展示了风雨过后的暮春景象。

《蓼园词选》说此词“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惋,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确然,此词层次跌宕,一波三折;叙事浅易、流畅,但传情又含蓄、工巧。全词以色写春,前半部清雅轻淡,结尾处又浓墨重彩,于浓淡相映、朴直含蓄之中,将抒情主人公惜春、怜花的感情,以及悠雅、闲逸的生活情调表现得别有一番风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