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吉尔伽美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吉尔伽美什》 古代巴比伦史诗。长达3000行。早在苏美尔时期已经流行,后经巴比伦人加工而成,最初的文本见于公元前18世纪用楔形文字刻在十二块泥版上。内容说乌鲁克的统治者吉尔伽美什一身“三分之二是神,三分之一是人”,他驯服了天神派来的半神半兽的勇士恩启都,并结为好友,战胜了杉树林中的怪物芬巴巴,救出了女神伊什塔尔。他拒绝女神的求爱,杀死前来复仇的天牛,却遭到失去恩启都的惩罚。于是开始艰难的长途跋涉,探索长生不死之方,结果一无所得。后回到乌鲁克,在神的帮助下与亡友之灵相会,方才明白人类不能永生。史诗歌颂了吉尔伽美什造福人民、鄙视神权和追求真理的英雄主义精神,反映古代人民对自然法则和生死秘密的探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带有鲜明的民间口头创作的特点。是目前所知世界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 《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古代巴比伦的英雄史诗,叙述吉尔伽美什战天斗魔的英雄业绩。全诗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写在12块泥板上,19世纪末在亚述首都尼尼微出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史诗。 全诗3000多行,大体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描述1/3是人,2/3是神的吉尔伽美什役使百姓,引起民怨。天神降怪物恩启都与之抗衡,恩启都被神妓治服,与吉尔伽美什结为兄弟。第二部份描写两人在天神的护佑下战胜魔鬼洪巴巴,为民除害。女神伊什塔尔向吉尔伽美什求爱,遭到拒绝,怒而遣使神牛祸害百姓,被吉尔伽美什和恩启都击毙,因而触怒众天神。众神赐恩启都死,以示惩罚。吉尔伽美什悲痛至极,欲求永生之道。这部分写得精彩动人,是史诗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描写吉尔伽美什千里跋涉,在大海尽头寻找先祖乌特纳庇什廷,询问长生不老的奥秘。得知先祖获神喻,逃过大洪水,从此永生。先祖指引他深入海底取得永生仙草,但仙草被蛇吞食,失望而归。询问恩启都灵魂,再探生死法则,知死乃天定,非人力之所为,终至绝望。 史诗塑造了一个蔑视神威,敢于抗衡,积极进取的英雄形象。吉尔伽美什形象虽然前后不太统一,开始时把他写成残酷的统治者,后又变成为民除害的英雄,但勇武是贯穿始终的特征。他降服天神创造的勇士恩启都,与之结为好友;战胜森林妖怪洪巴巴,杀死残害人民的天牛,得到百姓的拥戴。他不知什么叫屈服,对于命运敢于探索,为求永生仙草,历经艰辛。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英雄的崇敬,反映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诗中多用排比反复、夸张的手法刻划人物,烘托气氛。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诗中汇集许多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将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结合起来,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最著名的长篇史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原为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传唱中不断增补加工,后由编纂家编订定型,雏形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现发现较完整的一部,是用亚述语楔形文字刻在12块大型泥板上的皇家泥板。诗有3000多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吉尔伽美什与恩奇都由敌变友,联手为民除害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吉尔伽美什探索生与死的奥秘,寻访先祖乌特, 乌特讲述大洪水的故事;第三部分是吉尔伽美什到阴曹地府与恩奇都会晤时的所见所闻。史诗英勇悲壮,赞美了两位英雄与命运搏斗的勇气和力量;歌颂了化干戈为玉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宏扬了团结友爱的精神;还告诫世人, 残害人民,天地不容, 只有造福人民,合天意顺民心,方为明君。史诗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具有文献价值。更可贵的是它反映了人类远在童年时期,就已具有明确的生命意识,他们探索自然法则, 与命运抗争,还提出了和平和友谊的思想,极富哲理意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