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姓铁勒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姓铁勒

唐朝对蒙古高原北部的回纥、仆固、同罗、浑、思结、拔野古、契苾、阿布思、骨仑屋骨思等游牧部落的总称。因为他们是铁勒部落的分支,每部一姓,所以称之为“九姓铁勒”。

九姓铁勒

亦称“外九部”或“铁勒九姓”。为唐代回纥初起时和其他八个部落构成的部落联盟。分布在漠北、西域一带,包括回纥(时在色楞格河)、僕固(多览东,散居漠北)、浑(在皋兰)、拔野古(僕固东,邻靺鞨)、同罗(薛延陀北,多览东)、思结(阿尔泰山东麓)、契苏(由鹰娑川迁振武)、拔悉蜜(又作“阿布思”,在乌德鞬、北廷)、葛逻禄(又作“骨仑屋骨”,在金山西、乌德鞬山)。早在南北朝和隋代,铁勒的十个部落中已包括有九姓回纥和其他小部落;唐代史书中首先有“九姓铁勒”和“九姓回纥”,因铁勒诸部落中只有九姓内属,被封为都督,故名为 “九姓铁勒”。此九姓即上举回纥的外九部。

九姓铁勒

九姓铁勒

唐时铁勒诸部中居主体地位的九姓部落的联合体。所谓九姓包括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蜜(又作阿布思)、葛逻禄(又作骨仑屋骨),分布在漠北至西域阿尔泰山一带。有学者认为即突厥碑文中出现的ToquzOyuz。契苾、拔悉蜜、回纥先后担任九姓铁勒联盟之共主。

☚ 九姓乌古斯   薛延陀 ☛
九姓铁勒

九姓铁勒

唐朝对蒙古高原北部的回纥、仆固、同罗、浑、思结、拔也古、契苾、阿布思、骨仑屋骨思等游牧部落的总称。因为他们是铁勒部落的分支,每部一姓,所以称之为“九姓铁勒”。《资治通鉴》卷200:“回纥酋长婆闰卒,侄比栗毒带领其众,与同罗、仆固犯边,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将兵讨之。”“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余万以拒之。”上文译成现代汉语是:“回纥首领婆闰死后,他的侄儿比栗毒代替他统领部众,与同罗、仆固二部一起侵犯唐朝边境。唐高宗下诏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领兵讨伐他们。”“九姓铁勒听说唐军将要到来,集合部众十余万人,进行抵抗。”

☚ 回鹘   回纥外九部 ☛

九姓铁勒

唐初分布于漠北诸铁勒部落之称呼。又称铁勒九姓、敕勒九姓、九姓敕勒。九姓构成,史无明文。《唐会要·铁勒传》主要载回纥(鹘)、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览)葛、思结、阿跌、浑、斛萨(一作薛)。《资治通鉴·唐纪十四》无后二者,而有契苾、跌结。但亦有学者力主为回纥外九部,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蜜(又作阿布思)、葛逻禄(又作骨仑屋骨),以为九姓铁勒、九姓回纥、九姓乌护都是一回事。诸部初隶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以薛延陀破灭,相率归附唐朝,唐于其地分别置瀚海、燕然等都督州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

九姓铁勒

亦称“外九部”或“铁勒九姓”。古代北方部落群体。为唐代回纥初起时和其他八个部落构成的部落联盟。分布在漠北、西域一带,包括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早在南北朝和隋代,铁勒部落中已包括有九姓回纥和其他小部落。唐代因铁勒诸部落中只有九姓内属,被封为都督,故名为 “九姓铁勒”。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