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叶甫盖尼·奥涅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俄]普希金 背景搜索 普希金 本书成书于1820年—1830年。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出身俄罗斯贵族世家,少年时即聪慧过人。1820年春,因为写作《自由颂》等诗篇讽刺沙皇专制统治、歌颂自由、鼓吹革命,年仅21岁的普希金被当局判处流放南方。在流放中,长年生活在城市的普希金真正亲密接触了俄罗斯的乡村,萌生了《奥涅金》的最初灵感。之后的流放和旅行,从敖德萨到米海洛夫斯科耶村,从彼得堡到波尔金诺,俄罗斯的乡村和城市、美好与罪恶,无不激荡着诗人的心灵,丰富着《奥涅金》的内涵。《奥涅金》“是一部可以称之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也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1837年,阴谋家们挑起了普希金与法国流亡分子丹特士的决斗,为捍卫尊严,诗人挺身而出,在荒唐的决斗中结束了尚未充分展开的光辉的生命。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冯春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吕荧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均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奥涅金是一个俄罗斯贵族青年,聪明机智,风流倜傥,深得太太小姐的喜欢。然而,在宫廷沙龙、舞会、音乐会里鱼一样游来游去的奥涅金,却在骨子里瞧不起身处的“烂鱼塘”。他常常以自己的俊俏、殷勤和俏皮引逗得贵族小姐春心荡漾,却在鱼儿上钩之际转身开溜。他不愿受庸俗婚姻的束缚,也看不上他的情感俘虏。他只想证明自己的魅力。对社交的厌倦使他钻进了书斋,他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尤其喜欢拜伦。他梦想做一个诗人,却又久久写不出一个字。 父亲病故了,奥涅金突然发现自己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但旋即又传来喜讯:乡下的伯父死了,留给他大笔财产。奥涅金匆匆赶到伯父的庄园,葬礼之后,作为新领主,他住了下来。乡村使他感觉非常新鲜。但没多久,他就又厌倦了。他尝试着用轻微的地租代替农奴繁重的徭役,却被周围的乡绅视为不懂礼貌的、危险的人物。他也懒得和他们交往。孤寂中,一个年轻的乡绅——刚从德国返乡的连斯基满腔热情地走进了奥涅金死水般的生活,激起层层涟漪。两人你来我往,谈古论今,谈最新的哲学、社会学,谈英国浪漫派。 某一天,连斯基邀请奥涅金共赴女友奥丽加家的聚会。在聚会中,奥涅金的翩翩风度点燃了外表沉静如水的达吉雅娜内心的爱火。一个不眠之夜过后,达吉雅娜给奥涅金写了封信,勇敢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但冷酷的奥涅金依然冷酷,他轻看了一个乡村少女的炙烈情感。几天之后,他以自己只能带给人痛苦为由婉言拒绝了她。 达吉雅娜日渐憔悴,奥涅金依然孤独。连斯基和活泼可爱的奥丽加的婚期却逼近了。热恋中的连斯基再次邀请奥涅金去参加达吉雅娜的命名日聚会。也许出于礼貌。也许挂念被自己拒绝的纯洁的姑娘,又加上连斯基说保证那天不会有乌七八糟的客人,奥涅金答应了。 然而,命名日的聚会却十分的隆重。军乐队和众乡绅以及不入流的诗人都来了。奥涅金感觉自己被连斯基愚弄了,决定小小地给他一个报复。他频频邀请奥丽加共舞,甜言蜜语向她献媚,奥丽加被哄得飘飘然不知所以,竟拒绝了早已醋性大发的未婚夫的共舞请求。连斯基愤怒之极,夺门而出,派人向奥涅金下了决斗书。一天之后,年仅18岁的连斯基在决斗中丧生。奥涅金懊悔痛苦,遂离开了庄园四处云游。奥丽加哭了几天,抹掉眼泪后,嫁给了一个枪骑兵。达吉雅娜也明白了不久前自己的噩梦,忧愁、相思中她长久徘徊在溪流、田野和山林之间。 两年后,漂泊已久一事无成的奥涅金回到了彼得堡。他惊奇地发现,昔日的淳朴村姑达吉雅娜已经成为某公爵夫人,成了上流社会社交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奥涅金被达吉雅娜的仪态万方激起了满腔热情,他不断向她发出求爱的信号,试图重新拥有她。达吉雅娜却久久没有回音。焦急难耐的奥涅金最终忍不住,直奔公爵府,求见达吉雅娜。 看着跪在脚下的昔日的心上人,达吉雅娜心潮澎湃:我爱你,这不必否认。但你必须尊重我。我已经结婚,我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知名篇章 达吉雅娜向奥涅金发出求爱信后,焦急万分,期待着那关键的时刻。以下选文对一个初恋少女的情怀作了极富天才的刻画,其间,有家庭的温馨,有民歌的淳朴,有田野的舒缓,有少女的心跳,还有隐隐飘来的命运的阴影,合奏出一首优美动人的古典协奏曲。 三六 可一天过去了,没有见到答复。 第二天又来了,还是没有回音。 她苍白得像幽灵,一早穿好衣裳, 达吉雅娜等待着:何时会来信? 奥丽加的爱人翩翩来到了。 “请问您那位朋友在哪里?” 主妇对他提出一个问题: “他简直已完全把我们忘记。” 达吉雅娜脸上一热,颤栗起来。 “他说过今天要来做客,” 连斯基回答老妇人说, “大概是因为信件耽搁。” 达吉雅娜垂下她的眼睑, 好像听到了恶意的责难。 三七 黄昏来临,桌上灯光闪闪, 烧晚茶的茶炊咝咝作响, 烫热着中国的细瓷茶壶, 轻轻的水汽在它下面飘荡。 奥丽加亲手给大家倒茶, 香气馥郁的茶水像一股 浓黑的水流斟入了茶碗, 小厮还双手送上了凝乳; 达吉雅娜呆呆地站在窗前, 对着冰冷的玻璃窗呼吸, 我的宝贝,她默默地想着心事, 轻轻地划动着细嫩的手指, 在蒙着雾气的玻璃窗上面, 写上心爱的奥和叶两个字。 (选自《叶甫盖尼·奥涅金》,冯春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上天让我们习惯于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 她总是那么谦和,那么温顺,/总是像早晨一样充满欢欣。 对女人我们愈显得冷淡,/愈容易取得她们的欢心,/而且更能够牢牢地用那/诱惑的罗网来毁掉她们。 阅读指导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天才诗人之一,俄国现代文学的鼻祖。他的天才诗作,是俄罗斯“黄金时代”的巅峰,影响着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及读者。美国当代俄裔著名作家纳博科夫说法更为精当:普希金的血液流遍了整个俄罗斯文学,就像莎士比亚的血液之于英国文学一样。《叶甫盖尼·奥涅金》就是这位天才诗人传诵至今流传最广的诗作名篇。 在这部诗体长篇小说中,普希金成功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奥涅金。贵族出身,教育良好,聪颖机智,风流倜傥,有抱负却流于空想,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厌恶贵族的腐朽却又难以根本离开它,游离于腐朽的贵族圈却又不能融入新生的革命队伍。如此种种,使奥涅金对于当时俄国社会的诸层面都成为一个局外人、多余人。普希金敏锐地把握了近代俄国社会变革的脉搏和独特现象,并艺术地表现了出来。在此之后,才有了“毕巧林”、“罗亭”等,站成长长的一排,形象地展示着俄国由贵族革命向平民革命历史转换中贵族的渐趋没落。 奥涅金的爱情悲剧,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对庸常的厌恶,对空想的追逐,使奥涅金丧失了对婚姻和家庭的兴趣和信念,他以空想的高傲拒绝了淳朴的达吉雅娜的热烈爱情,却又在空想破灭后,复又为情所困,向已为人妇的达吉雅娜求爱,重新狭隘地以个人感情的满足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跪下后的奥涅金已经比当年傲然而立的奥涅金矮了许多。 女主人公达吉雅娜的形象,集中了优秀俄罗斯妇女的种种德行,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光辉动人的女性之一。她美丽善良,敏感多思,是俄罗斯乡村大地真正的精灵。她敢于向高傲的奥涅金大胆表白自己的爱情,并力图在精神上去了解自己的心爱。她的初恋是少女的心动,也在至深处感染着俄罗斯的历史厚重。这种精神的爱情开始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是俄罗斯文学由韵文时代向散文时代过渡的产物。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使其成为俄语语言文学的经典。相当一部分抒情插笔的存在,是这部诗体小说的外在形式特征之一。“抒情诗人”的广阔视野和精当的议论,丰富了诗篇的内涵,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阅读建议 本书值得反复阅读。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多余人”链条的第一环,奥涅金的形象需要重点把握。 《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俄国诗人普希金(1799—1837)的诗体小说。作品描写贵族青年奥涅金的生活。他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浮华空虚的生活,来到乡间继承叔父的遗产。经朋友连斯基介绍,结识了当地地主拉林一家。该家长女达吉雅娜爱上了奥涅金,写信倾吐衷情,奥涅金却因对人生失望而拒绝了她纯真的爱。达吉雅娜命名日晚会上,奥涅金出于对连斯基一再相邀的报复,故意向其未婚妻大献殷勤,导致这对朋友决斗,结果连斯基被打死。奥涅金满怀悔恨,外出漫游。3年后在彼得堡与达吉雅娜相遇,这时她已是将军夫人、京都社交界的王后。奥涅金转而狂热地追求她,表示炽烈的爱情。达吉雅娜虽然爱他,但身不由己,无奈地拒绝了他的追求。 奥涅金是俄国社会当时的进步贵族知识分子典型。他的性格充满着矛盾:生活于上流社会又厌恶上流社会;不满空虚无聊的社交生活又远离朴实的劳动人民;聪明有才华却又没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渴望自由、斗争却又没有目标、缺乏勇气;思索整个社会却又陷入个人感情的天地。结果是想干一番事业却一事无成,成为社会的“多余人”。奥涅金性格的矛盾,是当时矛盾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当时的进步贵族青年不满现实,要求改革,但脱离人民,必然失败。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证明了这一点。作品通过奥涅金形象的塑造,对十二月党人失败的一经验教训作了艺术的总结。达吉雅娜是俄国文学中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出生在乡村,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长,朴素纯真,温柔敦厚,诚实善良,即使成了显赫的贵妇,仍然向往自然和睦的乡村生活。 作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知识分子与人民关系的时代问题作了艺术探求,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京城上流社会、外省乡村生活、贵族沙龙、京都市容,以及俄国的经济制度、文艺流派、历史人物、社会风貌等都得到表现。别林斯基誉它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作品以现实主义笔法,真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形成的社会根源。塑造出时代的典型。诗人调动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将诗、散文、牧歌、哀歌、恋歌、传说、故事、歌谣、书信、时评等融合在一起,把讽刺与赞美、抒情与叙事、梦与真、理想和现实等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整体。诗体韵律也别具一格,采用四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节,既是节奏单位又是意义单位,各节既承上启下,又相对完整,节节相连,延绵不断,似河水汩汩下流,有强烈的音乐感。后人称之为“奥涅金诗节”。 《叶甫盖尼·奥涅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第一部长篇诗体小说。这部作品创作历时8年(1823~1830),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冯春的中译本。小说主人公奥涅金是个贵族青年,对俄国上流社会空虚无聊的生活感到厌倦。为继承叔父财产来到乡下,结识了少女达吉亚娜。少女深深地爱上了奥涅金,而对生活报着消极态度的奥涅金却随意拒绝了少女的爱情。后又因恶作剧调戏达吉亚娜的妹妹奥丽加,导致了他同自已的好朋友、奥丽加的未婚夫连斯基决斗。在决斗中,纯洁而有才华的诗人连斯基不幸身亡。惨剧发生后奥涅金被迫离去。经过一段漂泊的生活后,他在彼得堡邂逅已出嫁的达吉亚娜,此时,奥涅金心中燃起了爱情之火,但达吉恶娜最终拒绝了他。作者通过几个贵族代表人物的刻画,广泛地展示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社会现实生活的图景。别林斯基说:“‘奥涅金’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小说主人公是作者有意塑造的“19世纪青年”的典型。在他的身上集合着“19世纪青年”的一切优缺点:他受过良好教育,充满理想,不满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但脱离实际,脱离人民,贵族的虚荣心使他无力摆脱世俗的习惯势力,庸庸碌碌,虚度一生,最终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一部格律极严的长诗,全书由约400节14行诗组成。为达到艺术上的完美,作者特地创造了“奥涅金诗节”的结构和韵律,作品读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柔和协调。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问世,是作家创作上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重要转折。它奠定了俄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滥觞。 普希金一生除了写诗,还写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和剧作,而后者的成就绝不亚于前者。如: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别尔金小说集》中,第一次提出“小人物”主题。在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和《上尉的女儿》中再现了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普加乔夫起义。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是俄国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典型人物奥涅金,并曲折地反映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危机和贵族先进知识青年的命运。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驿站长 ☛ 《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诗体小说。俄国普希金著。书中贵族青年奥涅金厌倦了都市的放荡生活。来到叔叔的乡村领地。在社交活动中结识少女达吉雅娜,她热烈地表白了对他的爱情,但被拒绝。以后他在决斗中打死友人连斯基,随即怀着惆怅与悔恨去各地漫游。几年后,回到京城与达吉亚娜偶然相遇,她已是一位将军的夫人,但他狂热地追求她。遭拒绝后怅然离开京城,继续其浪游生活。长诗通过奥涅金的经历,反映了一代受新思想熏染对现实不满、却又全然无力改变现状的贵族知识青年的苦闷及其悲剧,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艺术典型。别林斯基称它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长诗主要用独创的十四行诗体写成,并具有普希金诗歌的丰富、优美、流畅等特点。有中译本。 ☚ 艾特马托夫 死魂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