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酚钠中毒
五氯酚钠(C6Cl5ONa · H2O),工业品呈浅黄色鳞片状,易溶于水。主要用于木材防腐、杀灭钉螺并用作除草剂。中毒原因多为农村使用五氯酚钠灭螺时不注意个人防护,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或误饮被污染的水而引起中毒。大都发生在夏天炎热季节。也有误将五氯酚钠作为六六六使用熏杀蚊蝇而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病例报告。五氯酚钠对人的致死量约为2g。
五氯酚钠直接作用于能量代谢过程,使细胞氧化过程受刺激,而磷酰化过程被抑制,刺激氧化过程所增加的能量,不能通过磷酰化转变为三磷酸腺甙或磷酸肌酸的形式贮存,而以热能散发,因而引起新陈代谢亢进和高热。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痛、高热、全身衰弱及胃肠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可迅速转重,高热可达40℃以上,大汗淋漓,极度疲乏及口渴。患者心率及呼吸加速,肌肉痉挛及全身抽搐。血压初见上升,继则下降,可引起肺水肿、失水及酸中毒。严重者多于24小时内死亡,死因为高热及循环衰竭。如病程迁延,则可出现肝、肾损害症状。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和痤疮。
尸体检查 死后往往很快出现明显尸僵,尸冷较慢。有时皮肤可见散在斑点状出血。脑水肿,肺郁血水肿。心腔内血液不凝固,各脏器显著郁血。迁延性中毒病例,可见心肌浊肿、肝小叶中央区坏死和肾小管上皮坏死等病变。可取血、尿、大便、内脏等为检材。
毒物鉴定 分离方法:水蒸气蒸馏,馏液浓缩或用有机溶剂提取。
筛选试验: 馏液加发烟硝酸生红——黄色反应。
颜色反应: 与亚甲蓝作用后产生蓝色络合物,用氯仿提取后,颜色深浅与五氯酚的浓度成正比。
薄层色谱法: 硅胶G板。展开溶剂,苯:丙酮(9:1)或正己烷单一展开。显色剂,0.5%邻联甲苯胺乙醇液,显蓝色斑。
分光光谱法: 馏液用乙酸异戊酯或苯提取,加藏红或芷苑红显色后在pH9~10范围内于320nm比色,可检出1~2μg的五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