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气朝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气朝元wǔ qì cháo yuán道教认为修炼成道之时,可使五行(金木水火土)生灵气,会聚于顶。元,指六阳之首。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亦为道教修炼之法。认为炼丹者不视、不听、不言,不闻、不动,而五脏之精气生制化,最后朝归于黄庭(人体中央的脐内空处,或指脾脏)。这即五气朝元。 ☚ 三花聚项 宪节 ☛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道家内丹术术语。指五脏之气上聚于脑(天元泥丸宫)。内丹修炼中,通过调形、调息、调心,使五脏之神(神、魂、魄、意、志)安定;五脏之气旺盛到一定程度,就会归入于下丹田,这时脐部可出现内收现象;下丹田精气进一步充盛,通过周天运转而上朝于泥丸宫:此称“五气朝元”。《性命圭旨》元集《五气朝元说》:“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此谓五气朝元,皆聚于顶也。” ☚ 三华聚顶 禅定 ☛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五气朝元,是指在气功锻炼中,通过掌握五官、情志以充实五脏之气。此说初见于署名宋·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中。它说:“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由于心气通于舌,肺气通于鼻,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所以五官与内脏之气相关连。这五脏之气,古代练功人士称为“五牙”,非常重视。如《黄庭内景经·常念章》中说:“存漱五牙不饥渴。”还由于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以情志与五脏也相关连。这就要求在练功时五官要: 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轻合齿。这样使 “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 (《金丹四百字序》)。这样掌握好五官而使精神内敛,避免外界对练功的干扰,称之为无漏。可使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五脏之气得到充实,从而收到更好的练功效果。 ☚ 上下鹊桥 和合四象 ☛ 五气朝元wǔ qì cháo yuáncovergenceof qi from five zang-organs on the top ofhead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