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关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关雎》《关雎》
关关雎鸠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注释】 ①关关: 雄雌二鸟相对而鸣的声音。雎 (ju居)鸠:水鸟名。②洲:水中陆地。③窈窕 (yao tiao咬挑):美好的样子。淑女:好姑娘。淑: 善,好。④君子:泛指未婚的男子。好逑 (qiu求):好的配偶。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ing杏)菜:一种生在水中的植物,可以采来做菜吃。⑥流: 求,采摘,择取。⑦寤 (wu悟): 睡醒。寐 (mei媚):睡着。⑧思服: 思念。⑨悠: 想着。哉: 语气词。⑩辗转反侧: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11)琴瑟友之:弹起琴瑟来表示对她的爱慕。友: 亲爱。(12)芼(mao冒): 采摘,择取。(13)钟鼓乐之:敲钟打鼓来使她欢悦。 【今译】 “关关”一唱一和的雎鸠, 在水中的小洲。 那苗条秀美的好姑娘, 正是未婚小伙子理想的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左右两边来择取它。 那苗条秀美的好姑娘, 睡梦中也想看到她。 梦中看不到啊, 睁眼闭眼都把她想。 想念啊想念, 在床上翻来覆去一直到天亮。 长短不齐的荇菜, 左右两边来采摘它。 那苗条秀美的好姑娘, 我将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左右两边来捞取它。 那苗条秀美的好姑娘, 我将敲钟打鼓迎娶她。 (吴小林) 【赏析】 《关雎》 (属于 《周南》) 是经过加工的一首民间恋歌,写一个男子对一位漂亮姑娘热烈的爱情追求。它在《诗经》中列为十五国风之始,三百篇之首,并非事出偶然。因为《诗经》所以被保存下来,除了音乐方面的原因外,和内容也有关联。《关雎》中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辞句,很适于结婚时歌唱,于是就把它配上起始缠绵悱恻、终乃喜气洋洋的乐调,遂沿用为婚礼奏鸣曲。由于恋爱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本属人之常情,故虽哀而并不伤;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三百篇的乐章既为统治阶级所制定,当然要图个吉利,把体现喜庆气氛而又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作品列于篇首,这不仅符合他们本阶级的利益,而且从人情之常来讲,也是理当如此的。 关于此诗的分章,旧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每四句为一章,全诗共五章;另一种是分为三章,第一章四句,第二、三章各八句。从文义看,以后说为是。该诗第一章是总述,态度比较客观。第二、三章则从男主人公方面落笔,先说他在未得淑女时思念之苦,连觉也睡不着;然后再说他于想象中得与淑女成婚之后,他将千方百计同她鱼水和谐,使她心情欢乐舒畅。如果说第二章近于现实主义的描写,那么第三章便带有浪漫主义情调,抒情主人公被爱情获得成功的美好前景陶醉了。 《关雎》 在艺术上擅用比兴手法,这不仅表现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两句上,而且也体现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等描写上。所谓比兴手法,特别是兴,并非诗人在实际生活之外凭空找点什么来填塞入诗的,而是以目见耳闻的当前实际景物作为抒情媒介,顺带着产生了联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一对在河洲上互相依偎着一唱一和的水鸟,自然会引起未婚青年男子迫切寻找淑女以为配偶的强烈意愿。于此,全诗的开头起到了很好的比兴作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及 “左右采之”、“左右芼之”的 “流”、“采”、“芼”是同义词,都有 “寻求”、“采摘”、“择取” 的意思。“流” 还兼有该字的本义,可理解为顺着流水去择取荇菜。至于 “芼”,宋人朱熹解为“熟而荐之”。此说颇有道理。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北京方言中就有用沸滚水把菜蔬“芼”一下的说法,即等水烧开后把生的菜放进去,“芼”之使熟,随即捞出。所以,荇菜的从“流”到“采”,从“采”到“芼”,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荇菜的被采摘,犹淑女之被君子所选中。开始采时,在水中左一把右一把,顺水捞来捞去,方向无定,一似男之求女,一上来还没有找到明确目标,只能慢慢物色。及至 “采” 时,则目标已明,看准后便采到手了。既采之后,就要 “芼”它一下,使之成为可食之物,亦即是说只等婚期一到,共同生活便将开始了。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既显得真切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有寄托遥深,言近旨远之妙。 这诗另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是言切而意婉。第一章还只是直往直来,连个小弯儿也不拐。但从第二章起,细节描写增多了,开始有起伏波折了。小伙子由于“寤寐思服”,彻夜翻来翻去,睡不踏实,这的确是真情流露。越睡不安稳,就越是心潮起伏;而人在恋爱时总是往乐处设想,于是他想到结婚时场面多么热闹,婚后感情多么融洽和谐,生活多么美满幸福。这一切遐想,都是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失眠中幻化出来的。虽说是主观的一厢情愿,却并非可望而不可及。后来的剧作家代剧中人立言,讲“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反嫌说得太露; 而《关雎》的作者以丰富而圆满的想象来填充眼前无法排遣的相思,则显得深婉含蓄,更富有诗意。 《关雎》关关雎鸠,(一) 王雎儿𠴨𠴨地对唱, 在河之洲。在那河中小洲上。 窈窕淑女,(二) 美丽善良的姑娘, 君子好逑。(三) 哥儿想和她配成双。 参差荇菜,(四) 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流之。(五) 这边那边来捞它。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寤寐求之。(六) 睡梦里都追求她。 求之不得,追求她呀、追不上, 寤寐思服。(七) 睡梦里都把她想。 悠哉悠哉,(八) 长长的夜,夜长长, 辗转反侧。翻来复去不能忘。 参差荇菜,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采之。这边那边来采它。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琴瑟友之。(九) 弹着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芼之。(十) 这边那边来拣它。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钟鼓乐之。敲着钟鼓来娱乐她。 注 释 (一)王先谦《三家诗义集疏》:“《鲁》说曰:‘关关,音声和也’。……《玉篇》:‘关关,和鸣也。或作𠴨。’” 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序》:“凡雁鹜之类,其喙扁者,则其声关关。鸡雉之类,其喙锐者,则其声鷕鷕,此天籁也。雎鸠之喙,似凫雁,故其声如是,又得水边之趣也。”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毛亨:“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 朱熹《诗集传》:“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 许谦《诗集传名物钞》:“《语录》王雎,见人说淮上有之,状如此间之鸠,差小而长,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立处须隔丈来地,所谓挚而有别也。……挚与至同,言情意相与深至而未尝狎。……凫,似鸭而小,长尾背有文,又有青色,卑脚短喙,水鸟之谨愿者。鹥,鸥也。” (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按《广雅》:‘窈窕,好也’。窈窕二字叠韵。《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盖对言则异,散言则通尔。” 毛亨:“淑,善。” (三)毛亨:“逑,匹也。” 陈奂《诗毛氏传疏》:“匹,配也。好匹,犹嘉配耳。” (四)朱熹:“参差,长短不齐之貌。荇,接余也。根生水底,茎如钗股,上青下白,叶紫赤,圆径寸余,浮在水面。” (五)毛亨:“流,求也。” 余冠英《诗经选》:“流,通摎,就是求或捋取。” (六)马瑞辰:“寤寐,犹梦寐也。” (七)毛亨:“服,思之也。” 陈奂:“传以思之释经之服。……则经中思字为助词,无实义。” (八)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毛诗正义·关雎五》:“《传》、《笺》以服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远!正复顺理成章。” (九)陈奂:“友之友,读得相亲有之有。乐之乐,读如喜乐之乐。” (十)毛亨:“芼,择也。” 孔颖达:“《释言》云,芼,搴也。孙炎曰,皆择菜也。某氏曰,搴犹拔也。郭璞曰,拔取菜也。以搴是拔之义。” 注 音 雎ju居 逑qiu求 参cen 差ci疵 荇xing杏 芼mao冒 乐yue跃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 《关雎》是《诗经》的开卷第一篇,也是所谓的“四始”之一(《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周颂之始),因而受到了历代经师们的重视。自汉代《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的阐释流传后,本诗即被儒家诗说罩上了浓重的灵光圣彩,成为“纲纪之首、王教之端”进行封建伦理教育的典范诗章。其实,撇开儒家经师的迂腐曲说,诗歌的本旨即可准确理解: “乃君子自求良配,而他人代写其哀乐之情耳。”(清·崔述《读风偶识》) 诗歌抒发的是男女两性之间的思恋之情。着重刻划了“君子”思念、追求“淑女”的生动形态和心理过程:相思的折磨、求之不得的焦灼和梦中成婚的欢乐。诗人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丽姑娘是小伙儿的好对象,来总领全诗;然后用“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的生动细节,展现男子梦萦魂牵的思恋深情;结尾则借助幻境,写男子在梦幻中,弹琴奏瑟、敲钟打鼓与所爱之人亲近、成婚。并由此抒发了诗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给全诗添画了一层温暖明亮的色彩。因此,发表于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述,可说是从总体上准确地把握了此诗情绪抒发的特点。 前人曾经把《诗经》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而其中“兴”的运用则更为普遍。本诗即是以“兴”作为主要的写作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诗集传》)本诗的开端,就是先描述了河边成对雎鸠和鸣的自然风光,来作为起兴的。 “雎鸠”,是一种喜在江渚边食鱼的水鸟,据传雌雄情意专一。 “关关”,即其雌雄相对的鸣叫声。听着雎鸠鸟的觅偶呼鸣,诗人触景生情,生发出了强烈的求爱、结婚的感情要求。第二、三章中起兴的事物变了。“荇(xing)菜”,多年生水草。 “流”,顺着流水去择取。 “芼(mao)”,拔取。此处用顺着流水去择取河中荇菜象征开始时淑女的难求,用荇菜的得而采之寄寓淑女的求得而友之乐之。由此可见,成功的起兴,它的比衬象征作用,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深远的思绪,从而使得诗歌的抒情含蓄委婉、意蕴无穷。 《诗经》305篇原本都是合乐可以歌唱的。为增强诗歌音律的宛转铿锵和描述的生动,国风中的民歌在语言文字上,大量地使用了双声叠韵连绵词。本诗的这个特点也很突出。如用叠韵词“窈窕”来修饰姑娘的美丽,用双声词“辗转”来描写小伙难以入睡的动态,用双声词“参差”来摹绘水中荇菜的长短不齐,都声情并茂地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 《关雎》的精神感化力量也是巨大的。不少礼教重压下青年士女的春心,曾被它的真挚描叙所启引。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写的杜丽娘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句激动而“游园惊梦”的情节,即是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典型概括。 《关雎》(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四)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五)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和鸣声;雎(jū)鸠:鸠类鸟。 君子:当时贵族男子的通称;逑(qiú):配偶。 荇(xìng):水生植物,嫩时可食用。 流:顺水流择取。 思:语助词;服:思念。 悠:忧思的样子。 友:亲爱。 芼(mào):择取。 〔鉴赏〕 《关雎》是《诗经》、也是《国风》的第一首诗歌,诗中表达的是对于自己心仪的女子强烈的爱情追求。孔子的八字评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很是恰当。可为什么汉代以来的学者要赋予这首情歌那么多的教化内涵呢? 在我们看来,男女相悦首先是“人道之大伦”,夫妇之道是“人伦之始”。当然,这也是孔子把它列为《诗经》之首的原因之一;其次,“关雎”出自“周南”,周国本在雍州境内岐山之阳,后稷十三世孙古公亶甫始居其地,传子王季历,至孙文王昌。所以后人常常把诗中的君子、淑女与文王、后妃联系起来;再就是对“风”的理解有时代的差异。最初“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后来衍化为“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是以诸侯采之以贡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乐官,以考其俗尚之美恶,而知其政治之得失焉(《毛诗序》)”。这样“风”就与“讽”联系起来,转化为讽谏、教化,即“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诗集传》)”。当然诗词意象的多义性、朦胧性也给了读者多样读解的可能。在这些心理范式的影响下,把“关雎”附会为“后妃之德”,或者说“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同上),也就不难理解了。现在重读这首诗,当然不必理会这些牵强说词,从诗中我们所感受到的是古代先辈追求情爱的热烈与情感的细腻丝毫不比当下的青年男女逊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周礼·地官·媒氏》中得到证实。其中说“媒氏(媒官)……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未婚男女在爱情上不但是自由的,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全诗可分五章,每章四句。首章用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河滩边对雎鸠咕咕和鸣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成双成对和鸣的雎鸠与两情相悦的“淑女”、“君子”都有互相爱慕的特点,这同时又是比。第二章也采用了兴中有比的手法,以不停地采荇菜与对爱慕的“淑女”的苦苦追求相比。当男主人公“求之不得”时,第三章很细腻地描写出他的心理活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朝思暮想。“悠哉悠哉”,这儿当然不是悠闲自得,而是失魂落魄地正遭受相思的煎熬。姚际恒的《诗经通论》认为这章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因为“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启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方‘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苦尽甘来,方显得爱情的珍贵。 四、五章也以采摘荇菜起兴作比,当追求有了进展,就通过“琴瑟”、“钟鼓”去“友之”、“乐之”,去赢得心爱女子芳心。当然美人也可能芳心已许,二人抚琴弹瑟相和,鸣钟击鼓相乐。这种表达爱情方式既浪漫又富有诗意。虽然朱熹赋予这首诗过多的伦理含义,但在这点上还是很有见地,我们需要借鉴的就是“得其性情之正,声气之和”。因为“德如雎鸠,挚而有别,则后妃性情之正固可以见其一端矣。至于寤寐反侧,琴瑟钟鼓,极其哀乐而皆不过其则焉。则诗人性情之正,又可以见其全体也。独其声气之和,有不可得而闻者,虽若可恨,然学者姑即辞而玩其理以养心焉,则亦可以得学诗之本矣”。今天不少“快餐”式反叛传统婚姻家庭的做法与之相比,是进步还是倒退?也许这就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人类不得不付出的精神代价。 孔子之所以把《关雎》列为《诗经》之首,除了作为“人伦之始”的因素外,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是最成功的,语言美、景美、人更美。本诗又以赋的手法,铺陈叙事,活泼泼地把热恋中的男女的心理、行为呈现出来。这一点是与《诗经》“如画工之肖物”的技巧分不开的,诗人不但运用了大量的双声叠韵,注意了韵位的安排,而且善于用清隽的词语与优美的景物营造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既便于歌唱,又能够很容易地打动听众、读者的心扉。现在读来,仍能令我们对人类美好的爱情产生丰富、优美的遐想。 《关雎》 诗歌。 《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首。这是一首恋歌。表达了一个男子对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的爱慕之情。这个姑娘使得他夜不成寐, “辗转反侧”,他梦想着能和这个姑娘结成情侣。诗以河中洲上雌雄相和鸣的雎鸠鸟起兴,诗意隽永,接着对这个男子思念时的行动和幻想加以具体描绘,感情真挚而深切。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洲:水中陆地。窈窕(yǎotiǎo):长相、身形美好的样子。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通称。逑(qiú):配偶。参差(cēncī):长短不一的样子。荇(xìng)菜: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流:顺着水势去采摘。寤寐(wùmèi):日夜。寤,醒的时候。寐,睡着的时候。思:语助词。服:思念。辗转反侧:形容心里有事情而翻来覆去睡不着。瑟(sè):古代弦乐器,像琴,常常和琴一起演奏。友:亲近。芼(mào):择取。乐(lè):使快乐。 【大意】雎鸠关关地相对鸣唱,双双栖息在河中的小岛上。纯洁美丽的好姑娘,真的是君子的好对象。长长短短的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摘。纯洁美丽的好姑娘,日夜想着去追求她。追求好姑娘不能实现,日夜思念牵挂着。相思之情幽深长远,翻来覆去睡不着。长长短短的荇菜,采了左边采右边。纯洁美丽的好姑娘,弹奏琴瑟去亲近她。长长短短的荇菜,左采右摘仔细选拣。纯洁美丽的好姑娘,敲钟打鼓来取悦她。 字数:581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页. 《关雎》在河之洲。在那河中小洲上。 窈窕淑女②,美丽善良的姑娘, 君子好逑③。哥儿想和她配成双。 参差荇菜④,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流之⑤。这边那边来捞它。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寤寐求之⑥。睡梦里都追求她。 求之不得,追求她呀、追不上, 寤寐思服。睡梦中都把她想。 悠哉悠哉⑦,长长的夜、夜长长,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忘。 参差荇菜,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采之。这边那边来采它。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琴瑟友之。弹着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荇菜,长长短短的荇菜, 左右芼之⑧。这边那边来拣它。 窈窕淑女,美丽善良的姑娘, 钟鼓乐之⑨。敲着钟鼓来娱乐她。 [注释] ①关关:𠴨𠴨,和鸣。 雎鸠:王雎,似凫雁。 ②窈窕:美。淑:善。③逑:配偶。④参(cen)差(ci):长短不齐。⑤流:求,捋取。⑥寤寐:梦寐。⑦悠:长久。⑧芼(mao):择。⑨乐(yue):喜乐。 [赏析]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第一篇,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也因而有各种不同的解说,如说它是歌颂后妃之德,或说它是讥讽康王晏起等等。不过我们阅读原诗,觉得这些都是题外之旨,与本诗的内容无关,因而不取其说。我们是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而阅读,重视它的内容,注意它的技巧,也考虑到它的社会效果。这样,阅读这首诗,可以得到较正确的理解,而欣赏它的美学趣味。不过我们也不放弃前人对这首诗的较正确的解说,如说它是人伦之始,又说它是乐而不淫,这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来推衍它的意蕴。这首诗,无疑是一首男女的恋歌,男女的婚姻大事确是人伦之始,且含有成家立业的意思。求食求偶,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繁衍的问题,诗篇接触到这一重大问题,又最早出现在第一部诗集里,哪能不使人重视呢?至于本诗的写作技巧,兴而有比,含而不露,又以赋的手法,铺陈开来,反复吟咏,实是一篇完美的诗篇,显示出中国诗歌良好的开端,给我们很多启发。 诗,共分五章,每章四句,皆为四言。首章兴而有比,以雎鸠之鸣声起兴,也含有和鸣的雎鸠和男女唱和之意,这是比。“窈窕淑女”点题,“君子好逑”,更申述男女之当匹配。二章再以“参差荇菜”点明是在水边,而“左右流之”则是人想捞荇菜。这又是用比,和下文铺写“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相映照,显得境美、人美。三章则引申求淑女而不可得的相思(有的注本是把二、三章合为一章的,亦通)。追求呀追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里尽量抒写相思之苦恼。想呀想,夜里想睡不着,白天更可想而知。真是多情种子。诗篇中翻腾的抒情可以说是达到高潮。四章再以荇菜起兴,紧接描写求女之行为。五章亦然。只是换了一个字,四章为“采”字,五章为“芼”字。采它、拣它,动作一层进入一层,而对那“窈窕淑女”也是先以“琴瑟友之”,再以“钟鼓乐之”,亲近她、娱乐她。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相思究竟成就其好事没有呢?诗里没有交代。我们说四、五章如果是想象之辞,则是留一个美好的愿望,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如果说是实指,则是在琴瑟声中亲近她,钟鼓音中娱乐她,在这和谐、美妙的音乐声中谈情说爱,真是蜜甜滋味。不管是想象也好,实指也好,总之,是纯真的爱,爱的纯真,不是乐而不淫吗?! 不是升华的美吗?! 这一永恒的主题,在《诗经》中第一次出现,真是值得重视的啦。这首诗,从背景来说,是在河洲、水边,又有雎鸠、荇菜,衬托那“窈窕淑女”,真是诗中有画,画里传情。而情的抒泻,又似水之流,无有已时。是一首绝妙的抒情诗。在结构上,它是单音与重调交替进行,一、三章为单章,二、四、五为重调,错杂开来,而抒写情怀,毫无凝滞。二、三章的一尾一首,又似顶针续麻,起着一泻无余而又加深描绘的作用。重调的反复歌咏,四、五章是一层推进一层,又横添了浓郁的喜庆欢娱的气氛。至于有的句式完全是散文句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写景清丽如画,抒情直截了当。又显出它的语言的明白朗畅。再如叠字、双声叠韵字、虚字等的运用,无不惟肖惟妙,而又音响动人。在韵位的安排上,多为一、二、四句押韵,开后代五、七言诗用韵的不二法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