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月》


诗写玁狁入侵,周王朝出兵抵抗。尹吉甫为帅,驱逐了玁狁。凯旋归来,接受赏赐,举行家宴。
六月棲棲,(一) 六月匆匆忙忙,
戎车既饬,(二) 兵车整顿妥当。
四牡骙骙,(三) 四匹公马真壮,
载是常服。(四) 旌旗插在车上。
玁狁孔炽,(五) 玁狁这么猖狂,
我是用急。(六) 我们必须提防。
王于出征,(七) 天王这就出兵,
以匡王国。(八) 挽救国家危亡。

比物四骊,(九) 四匹黑马齐壮,
闲之维则。(十) 操练得合规章。
维此六月,在这一个六月,
既成我服。(十一) 制成我的军装。
我服既成,我的军装穿上,
于三十里。即日三十里行。
王于出征,天王这就出兵,
以佐夭子。(十二) 吉甫辅佐天王。

四牡修广,(十三) 四匹公马肥壮,
其大有颙。(十四) 大呀大得那样。
薄伐玁狁,讨伐那边玁狁,
以奏肤公。(十五) 一定要成大功。
有严有翼,(十六) 要严肃、要谨慎,
共武之服。(十七) 小心对待战争。
共武之服,小心对待战争,
以定王国。国家才能安稳。

玁狁匪茹,(十八) 玁狁真不自量,
整居焦获。(十九) 到焦获来扩张。
侵镐及方;(二十) 犯我镐京北方,
至于泾阳。一直到了泾阳。
织文鸟章,(二十一) 旌旗画着飞鸟,
白旆央央。(二十二) 绸旆多么鲜明。
元戎十乘,(二十三) 冲锋兵车十辆,
以先启行。冲破敌方阵行。

戎车既安,兵车行动稳当,
如轾如轩。(二十四) 前后一低一昂。
四牡既佶,(二十五) 四匹公马齐壮,
既佶且闲。既齐壮又快当。
薄伐玁狁,这就讨伐玁狁,
至于太原。(二十六) 直到太原那方。
文武吉甫,(二十七) 能文能武吉甫,
万邦为宪。他是万国榜样。

吉甫燕喜,(二十八) 吉甫欢宴在堂,
既多受祉。(二十九) 接受赏赐多样。
来归自镐,(三十) 他从镐京归来,
我行永久。走的时间真长。
饮御诸友,(三十一) 招饮一些朋友,
炰鳖脍鲤。(三十二) 脍鲤烤鳖真香。
侯谁在矣,(三十三) 谁呀都在这儿,
张仲孝友。孝友张仲在场。


注 释
(一)陈奂:“棲通作栖。《论语·宪问篇》邢疏云:‘栖栖,犹皇皇也。’”
(二)朱熹:“饬,整也。”
(三)朱熹:“騤騤,强貌。”
(四)林伯桐:“《传》曰:‘日月为常。’谓画日月于旗,则为太常。”
姚际恒:“常服。常,旂也。服,属也。言常之属也。”
(五)毛亨:“炽,盛也。”
(六)戴震:“按《盐铁论》引此诗作我是用戒。戒,犹备也。治军事为备御曰戒。”
马瑞辰:“急通作戒。”
(七)胡承珙:“此与《秦风》之王于兴师,文法正同。……王氏《释词》曰:《尔雅》:‘于,曰也。’曰,古读如聿字,本作欥,或作曰,或作聿。王于兴师,王聿兴师也。王于出征,王聿出征也。聿、曰,古通用。《笺》每以《尔雅》之于曰,为《论语》子曰之曰,失其指矣。”
(八)马瑞辰:“匡者,助也。……匡又为救。”
(九)朱熹:“比物,齐其力也。”
(十)毛亨:“则,法也。”
朱熹:“闲习之而皆中法则。”
(十一)姚际恒:“我服,戎服也。观上云维此六月,其亦夏时之戎服,故曰既成与?”
(十二)方玉润:“王于出征者,王于是自将亲征也。曰以佐天子者,以吉甫为副,参佐王师也。曰以定王国者,将以一战而定王国。”
(十三)毛亨:“修,长。广,大也。”
(十四)毛亨:“颙,大貌。”
(十五)毛亨:“肤,大。公,功也。”
(十六)毛亨:“严,威严也。翼,敬也。”
黄焯:“二有字皆语助。”
(十七)郑玄:“服,事也。”
马瑞辰:“按共、恭,古通用。共武之服,即言敬武之事。”
(十八)郑玄:“匪,非。茹,度也。……言玁狁之来侵,非其所当度为也。”
(十九)朱熹:“整,齐也。”
毛亨:“焦获,周地,接于玁狁。”
(二十)俞樾:“侵镐及方者,侵镐京而及其方也。方,犹竟也。……乃近北之一方。……水北曰阳。至于泾阳,谓至泾水之北耳。……所谓泾阳者,即指其入渭之处,阳陵故城。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高陵在府东北七十里。上文焦获,在今西安府三原县。三原在府北九十里,非其所当度为也。”
(二十一)朱熹:“织、帜字同。鸟章,鸟隼之章也。”
(二十二)严粲:“曹氏曰:‘白,帛也。’白斾以绛帛为斾也。以帛续旐末为燕尾,战则斾之。”
(二十三)马瑞辰:“《史记集解》引《韩诗章句》曰:元戎,大戎。谓兵车也。车有大戎十乘,谓车缦轮,马被甲,衡阨之上,画有剑戟,名曰陷阵之车,所以冒突先启敌家之行伍也。”
(二十四)朱熹:“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
(二十五)毛亨:“佶,正也。”
胡承珙:“马以整齐驯习为善。佶者整齐,闲者驯习。”
(二十六)吴闿生:“太原,后魏原州。地在今平凉。”启华按:太原,《集传》误以为太原府阳曲县。吴氏订正为在平凉,较是。惟太原地区本广,实在今甘肃省平凉县以北环县以南一带。
(二十七)毛亨:“吉甫,尹吉甫也。有文有武。宪,法也。”
(二十八)方玉润:“盖吉甫成功凯还,归燕私第,幕府宾客,歌功颂烈,追述其事如此。故末以孝友之张仲陪笔作收,与上文武字相应,且以见宾客之贤。是私宴作法,亦献诗之自占身分处。”
(二十九)严粲:“《传》曰:‘祉,福也。’今曰:即王之赏赐也。”
(三十)俞樾:“则又言吉甫自镐京归其私邑,与其私人燕饮也。”
(三十一)毛亨:“御,进也。”
(三十二)严粲:“今云炰鳖,谓火熟之也。……《说文》曰:‘脍,细切肉也。’”
(三十三)毛亨:“侯,维也。”

注 音
棲xi西 饬chi斥 騤kui葵 炽chi翅 骊li离 颙yong喁 玁xian险 狁yun允 茹ru孺 获hu护 镐hao浩 斾pei配 轾zhi至 佶ji吉 炰pao袍 脍kuai快

《六月》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六月》

 六月栖栖,六月匆匆忙忙,


戎车既饬。兵车整顿妥当。


四牡骙骙,四匹公马真壮,


载是常服。旌旗插在车上。


𤞤狁孔炽, 𤞤狁这么猖狂,


我是用急。我们必须提防。


王于出征,天王这就出兵,


以匡王国。挽救国家危亡。



比物四骊,四匹黑马齐壮,


闲之维则。操练得合规章。


维此六月,在这一个六月,


既成我服。制成我的军装。


我服既成,我的军装穿上,


于三十里(11)。即日三十里行。


王于出征,天王这就出兵,


以佐天子。吉甫辅佐天王。



四牡修广(12),四匹公马肥壮,


其大有颙(13)。大呀大得那样。


薄伐𤞤狁(14), 讨伐那些𤞤狁,


以奏肤公(15)。一定要成大功。


有严有翼(16),要严肃,要谨慎,


共武之服(17)。小心对待战争。


共武之服,小心对待战争,


以定王国。国家才能安稳。



𤞤狁匪茹(18), 𤞤狁真不自量,


整居焦获(19)。到焦获来扩张。


侵镐及方(20),犯我镐京北方,


至于泾阳(21)。一直到了泾阳。


织文鸟章(22),旌旗画着飞鸟,


白旆央央(23)。绸旆多么鲜明。


元戎十乘(24),冲锋兵车十辆,


以先启行(25)。冲破敌方阵行



戎车既安,兵车行动稳当,


如轾如轩(26)。前后一低一昂。


四牡既佶(27),四匹公马齐壮,


既佶且闲。既齐壮又快当。


薄伐𤞤狁, 这就讨伐𤞤狁,


至于大原(28)。直到大原那方。


文武吉甫(29),能文能武吉甫,


万邦为宪(30)。他是万国榜样。



吉甫燕喜(31),吉甫欢宴在堂,


既多受祉(32)。接受赏赐多样。


来归自镐,他从镐京归来,


我行永久。走的时间真长。


饮御诸友(33),招饮一些朋友,


炰鳖脍鲤(34)。脍鲤烤鳖真香。


侯谁在矣(35),谁呀都在这儿,


张仲孝友(36)。孝友张仲在场。


(采用金启华译诗)



[注释] ①栖(xi)栖:忙碌不安的样子。②饬(chi):整。既饬,已经准备好了。③骙(kui)骙:马强壮的样子。④常:古旗帜名。服:军服⑤𤞤狁(xian yun):民族名,在周之北方。 孔炽:孔,甚、大;炽,势盛。⑥是用:因此。⑦于:命令。⑧匡:救助。⑨比物:齐其力。骊:黑色马。⑩闲:通“娴”,熟练。维:语助词。则:法则。(11)于:往。三十里:古行军三十里为一舍而安营扎寨。(12)修:长。广:大。(13)顒(yong):大头。引申为马身高体大。(14)薄:进迫。一说为发语词,无实义。(15)奏:成效、成功。肤公:大功。(16)严:威严。翼:慕敬。(17)共:供。一说共(gong)为恭,恭谨也。服:事。(18)匪:非,不。茹(ru):忖度。(19)整居:整军。居,居住、占据。焦获:周地名,即焦获泽,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20)镐、方:均古代北方地名。方:朔方。(21)泾阳:泾水的北边。(22)织文鸟章:织同“帜”;文,花纹;鸟章,鸟隼之章。全句的意思为旌旗画着飞鸟的花纹。(23)白旆:白,帛也;旆(pei),古时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旒,即旗的飘带。央央:鲜明的样子。(24)元戎:大型兵车。乘(sheng):辆。(25)启行:开路。(26)轾(zhi)、轩:轾,车子前低后高;轩,车子前高后低。(27)佶(ji):壮健的样子。(28)大原:地名,在今甘肃省境内。(29)吉甫: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其人能文能武。故谓文武吉甫。(30)宪:效法,榜样。(31)燕:通“宴”,宴饮。(32)祉(zhi):福。指受王赏赐之福。(33)御:迎接。(34)炰(pao):烹煮。脍(kuai):将鱼、肉切成薄片或细丝。(35)侯:发语词。(36)张仲孝友:张仲,周之名臣,为尹吉甫之良友,其人以孝著称,故称孝友。



[赏析] 《六月》是 一篇歌颂宣王中兴,尹吉甫北伐𤞤狁有功的诗。全诗分为六章,每章八句,是一篇较完整的叙事诗,也是一篇抵御外族入侵的爱国主义颂歌。


第一章写𤞤狁入侵,形势紧迫,宣王命令出征。开首 句“六月栖栖”下子就创造了一种紧迫惶急的战争气氛。按古兵法,冬夏不兴师,今六月破例出兵,可见战事危急。 𤞤狁是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春秋时称为狄,战国、秦汉时称为匈奴。𤞤狁所居之地在大同塞外,以大原为边。 《序》曰:“西有昆夷之患,北有𤞤狁入侵之难。”诗的五、六二句“𤞤狁孔炽,我是用急”点出了𤞤狁入侵的嚣张气焰,它已严重地威胁了周王朝的安全,因此必须百倍提高警惕。战争迫在眉睫,周朝立即作好了出征迎战的准备。二、三、四句“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作者选取了戎车、战马、军服这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描写了周朝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威武气势。你看:兵车已整顿妥当,拉车的四匹公马整齐健壮,战士们穿着战袍,旌旗插在车上。一切准备就绪。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周宣王命令出征,北伐𤞤狁,以挽救国家危亡。


第二章写吉甫为帅,操练军马,带兵出征,以佐天子。如果说第一章是战争的序曲,那么第二章是战争的第一乐章。尹吉甫被周天子任命为主帅,他能文能武,治军有方,尽管战事危急,仍从容镇定。第二章前四句“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再次点出了“六月”这个非同寻常的出征时间,又进一步描写了军马的健壮,将士们戎服的整齐。不仅如此,作者用“闲之维则”四字突出周朝军队训练有素,军马操练动作纯熟,合乎法度。这就从侧面歌颂了尹吉甫治军严格,领兵有方。诗的第五、六句“我服既成,于三十里”,写了周朝军队每天行军三十里。古代三十里为一舍,尹吉甫在紧急情况下,并未劳师穷追,这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尹吉甫镇定自若,体恤士兵的大将风度。


诗的第三章写尹吉甫指挥的军队士气高昂,决心建立大功,打败侵略者,效忠周王,定国安邦。这场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因此将士们同仇敌忾,斗志昂扬。这一章是从备战出征到大规模战斗的过渡部分,使整个诗篇跌宕多姿。


诗的第四、第五章描写了讨伐侵略者的战斗场面,是诗的高潮部分。


诗的第四章先用了四句“𤞤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叙写了𤞤狁的猖獗,形势的严峻。 《诗经稗序》云:“焦获,周之大泽薮,水草所便,虏既屯聚于此,或北蹂鄜、坊,南掠丰、镐。”从这段话中足见焦获对于𤞤狁的重要。愈是古远的年代,人类的活动就愈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那些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更要依赖大自然提供的丰富的水草。 𤞤狁不仅整旅占据了焦获,而且直接威胁到周朝的心脏地带丰镐之地。同时还将他们的铁蹄践踏到朔方以至泾阳一带。侵占的面积如此之大,气焰如此之嚣张,这就具体说明了第一章提到的“𤞤狁孔炽”。 在这存亡危急之秋,只有击退敌人的进犯,才能保卫国家的安全。接着第四章的第五、六、七、八句及第五章的一、二、三、四、五、六句具体描写了那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首先写了战旗“织文鸟章,白旆央央”,旌旗绣绘着鸟隼的形象,白色的飘带鲜明飘扬,正是胜利的象征和标志。接着写“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十辆大型战车作为开路先锋冲入敌阵,锐不可当。大型战车的后面,随之而上的是训练有素的车队和战马。“戎车既安,如轾如轩。四牡既佶,既佶且闲。”在这里虽然只用了十六个字,但我们可以看到战马熟练地向前驰骋,戎车忽高忽低地往前奔驰,从戎车驾御的自如,我们更可以想象主帅的指挥若定,将士们的勇敢拼杀,热血男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敌人的进犯被打退了,但穷寇必追,周军将士因利制弊,追亡逐北,一直把敌人赶到大原。周军胜利了! 这胜利首先应归功于能文能武的尹吉甫,诗的作者用“万邦为宪”高度评价了吉甫,说他是所有人效法的榜样,为这位赢得战争胜利的主帅高唱了一曲赞歌。


诗的第六章写吉甫凯旋归来,接受赏赐,宴请宾客。这是诗的尾声。


《六月》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叙事诗。《汉书·韦玄成传》曰:“周室既衰,四夷并侵,𤞤狁最强。 至宣王而伐之。 诗人美而颂之曰:‘薄伐𤞤狁,至于大原。’”讲的就是这首诗。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记述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始末,这在《诗经》中是较突出的。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了记叙、描写兼及抒情的写法,如作者多次描绘了旌旗的鲜艳漂亮,战马的高大健壮,戎车的势不可当,也多次抒写了将士们“薄伐𤞤狁”的坚定决心和“以匡王国”的爱国主义感情。在诗的结构上,作者的安排是颇具匠心的。全诗六章,第一章为备战,第二、三章为出征,第四、五章为激战,第六章为凯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非常完整。


《六月》是一首歌颂宣王中兴,尹吉甫北伐𤞤狁有功的诗,诗中虽然只歌颂了将帅,赞扬了军队的严整威武,表达了对周王室的忠诚,但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为正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少数是民间歌谣。从全诗内容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六月》的作者也许是亲自参加了这场战争的下层将士,要不然就描绘不出这样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也表达不出勇于赴战,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六月》和表现同样题材的《采薇》、《出车》相比,艺术上是较为逊色的,特别是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采薇》相比,更是相距甚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