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宛委别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宛委别藏》《宛委别藏》
《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乾隆以前的所有重要典籍,但某些罕见的珍本秘籍也有遗漏,因此在《四库全书》编成之后,一些学者便千方百计搜访为《四库》漏收的宋元秘本,试图拾遗补阙,《宛委别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宛委别藏》是阮元在嘉庆初年主持编纂的一部丛书。阮元,字伯元,江苏仪征人,历任各地督抚要职。嘉庆四年(1799),阮元任浙江巡抚,邀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广泛采集征购宋元以来各种钞刻本,从中择取确有价值而又为《四库全书》漏收的书籍,组织人力影钞誊录,然后汇集成编,分批进呈朝廷。这批图书中除3种为明清人著述外,其余全为元代以前典籍,包括不少宋元旧本。这些书籍全部进呈完毕后,嘉庆皇帝赐名《宛委别藏》(“宛委”是传说中的山名,传说夏禹登此山,得金简玉字之书),并命仿《四库全书》之式,按经史子集四部排比装潢。 阮元在搜集到这些图书之后,仿照《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为各书撰写提要。阮元生前未对这些提要进行整理,后来他的儿子阮福把这些零散的提要稿汇辑起来,编为《研经室外集》(一名《四库未收书提要》)5卷,共计173篇,阮福编录的这个本子没有分类,杂乱无章,而且还遗漏了1篇《资治通鉴释文》的提要。光绪年间,傅以礼重新对这些提要稿进行整理编排,按《四库全书》分类,并将遗漏的1篇提要稿也补进去,编成《研经室经进书录》4卷。这些提要在体例和格式上也一仿《四库提要》,但更注重版本的记载。 阮元所撰提要稿今存174篇,但今存《宛委别藏》却只有160种书,其中有16篇提要没有存书,另有两种书未见提要。数目不符的原因,一是有的书撰了提要后来却未进呈,一是有的书进呈后又散佚了。但当初阮元总共进呈了多少种图书,现在已无可查考。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由于考核不精,也有少数误收的书籍,如俞琰《书斋夜话》即与《四库全书》相重复;又如严器之《伤寒明理论》,即《四库全书》中的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阮元误把作序的严器之当成了此书的作者,所以以为是四库未收书而采录进呈。 此书编成后一直藏在清宫中,后于建国前夕运往台湾,今存台湾故宫博物院。1935年商务印书馆曾从中挑出40种流传较少的书籍影印出版。1981年台湾商务印书馆进而将《宛委别藏》今存160种书籍全部影印出版,198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又据以翻印出版。 宛委别藏一百六十种,一千七百卷。清阮元(1764—1849)编辑。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后为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曾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自任。在浙设 “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主编《经籍纂诂》、汇刻 《皇清经解》一百八十余种。有《揅经室集》正续编,又有外集五卷为《四库未收书提要》。《宛委别藏》即为阮元所奏进的四库未著录之书,共一百七十四种。据阮福 (阮元之子)《四库未收书提要序》,阮元任职浙江时曾广购四库未收古书以进呈内府,且每进一书必仿《四库提要》之式奏进提要一篇,十数年间进书一百数十部。仁宗(嘉庆)皇帝将此一百七十四种书赐名为《宛委别藏》,以补《四库全书》之阙。“宛委”是传说中的山名,传说夏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此即取书之珍贵罕得为义。民国十三年建故宫博物院,于养心殿发现了这批书,书目二函,书百函,共一百六十种,大约亡佚了一部分。后来陆续刊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未曾合刊全套。今《委宛别藏》只有一套原稿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