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信南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信南山》


描写贵族祭祀情况。首先从地利、天时写起,接着写祭祀前的想象,末后写祭祀时宰牛献酒,求得福寿。
信彼南山,(一) 南山原野远又长,
维禹甸之。(二) 夏禹这儿来开荒。
畇畇原隰,(三) 高田低地垦得光,
曾孙田之。(四) 曾孙这儿来种粮。
我疆我理,(五) 察土地,划田疆,
南东其亩。(六) 南边东边田地一方方。

上天同云,(七) 冬季天,云多阴郁,
雨雪雾雾,雪花纷纷地飞出,
益之以霢霂。(八) 加着那小雨来润物。
既优既渥,(九) 雨水多,雨水沃,
既霑既足。(十) 雨水润,雨水足。
生我百谷。生长我们的百谷。

疆埸翼翼,(十一) 田塍上呀多整齐,
黍稷彧彧°(十二) 黍米高粱长满地。
曾孙之穑,曾孙收来的庄稼,
以为酒食。做酒做饭都用它。
畀我尸宾,(十三) 献给尸神和宾客,
寿考万年。长寿万年多康乐。

中田有庐。(十四) 田地里,有萝卜。
疆埸有瓜。田塍上,有菜瓜。
是剥是菹,(十五) 削了它,淹了它,
献之皇祖。皇祖面前献上它。
曾孙寿考,曾孙获得了长寿,
受天之祜。(十六) 受着老天的保佑。

祭以清酒,(十七) 祭祀的时候用清酒,
从以騂牡,(十八) 献上一头大红牛,
享于祖考。老祖宗呀来享受。
执其鸾刀,(十九) 操着那带铃的尖刀,
以启其毛,(二十) 拨开那红牛身上毛,
取其血膋。取它的鲜血和脂膏。

是烝是享,(二十一) 这样捧上,这样献上,
苾苾芬芬。香喷喷,喷喷香。
祀事孔明,敬神祭礼多堂皇,
先祖是皇。(二十二) 祖宗对这来赞扬。
报以介福,给你大大的福气,
万寿无疆。又使你呀“万寿无疆”。


注 释
(一)马瑞辰:“按‘信彼南山’与‘节彼南山’、‘倬彼甫田’的句法相类,节、倬,皆为貌,则信亦为南山貌也。古伸字借作信。……信为南山之野长远貌,犹畇畇为原隰垦辟貌也。信当读伸。”
朱熹:“南山,终南山也。”
(二)毛亨:“甸,治也。”
(三)郝懿行:“《释训》畇者,均之或体也。《释文》引《字林》云:‘均均,田也。’《夏小正》云:‘农率均田。’《释诂》云:‘均,易也。’《孟子》易其田畴,是均以平治为治。”
毛亨:“畇畇,垦辟貌。”
(四)朱熹:“曾孙,主祭者之称。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
(五)严粲:“曹氏曰:‘疆者,正其经界。’苏氏曰:‘理者,分其土宜。’”
(六)林义光:“亩有东有南,从土宜也。一亩之田,广六尺,长六百尺。”
何楷:“说田事喜阳而恶阴,东南向阳则茂盛,西北背阴则不实。”
(七)何楷:“《尔雅》:‘冬为上天。’朱子云:同云,云一色也。将雪之候如此。陆佃云:夏则天降而下,冬则天升而上。燠则云阳而异,寒则云阴而同。”
陈乔枞:“《韩诗外传》:……雪云曰同云,自上而下曰雨雪。乔枞谨案:《初学记》云:同云谓阴云,竟天同为一色。……纷纷,毛诗作雰雰。”
(八)毛亨:“小雨曰霢霂。”
(九)马瑞辰:“按优者,瀀之假借。《说文》:‘瀀,泽多也。’引《诗》既优既渥。又曰:‘渥,霑也’。”
(十)孔颖达:“既已沾润,既已丰足。”
(十一)毛亨:“埸,畔也。”
朱熹:“翼翼,整饬貌。”
(十二)毛亨:“或或,茂盛貌。”
(十三)朱熹:“畀,与也。……于是以为酒食,而献之于尸及宾客也。”
惠周惕:“尸者,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立尸而事之,则意主于尸,犹主于亲也。尸必筮于庙,求神意之所属也。……尸必以昭穆,孙可为王父尸,子不可为父尸也。……孝子以人道事神也。人之饮,非主不行,非宾不欢,故祝以导尸,侑以贰尸,宾以酬尸,而尸安也。则宾为尸立也。”
(十四)郭沫若《由周代农事诗论周代社会》:“中田有庐与疆埸有瓜为对文,可知庐必然是芦字。(《说文》:‘芦,芦菔也。’)……其实这犹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一样,台与莱为对文,是莎草,并不是亭台楼阁的台,这儿的庐,也断不是房屋庐舍的庐啊。”
(十五)严粲:“剥而削治之,菹而淹渍之。”
(十六)郑玄:“祜,福也。”
严粲:“令君得寿考之福也。”
(十七)严粲:“丘氏曰:‘清洁之酒也。’”
(十八)朱熹:“騂,赤色,周所尚也。”
(十九)孔颖达:“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
(二十)严粲:“以开其牲之皮毛,以告纯也。又取其血以告杀,取其脂膋,以升臭也。”
(二十一)毛亨:“烝,进也。”
(二十二)孔颖达:“毛以先祖之精魂,于是美大之。”

注 音
甸dian佃 畇yun云 隰xi席 霢mai脉 霂mu木 渥wo握 場yi易 彧yu域 畀bi必 菹zu租 祜hu户 騂xin辛 膋liao辽 苾bi必

《信南山》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信南山》

 信彼南山,绵延不断终南山,


维禹甸之。大禹治过旧封疆。


畇畇原隰,原野平坦又整齐,


曾孙田之。曾孙在此种食粮。


我疆我理,划分田界挖沟渠,


南东其亩。亩亩方正好丈量。



上天同云,天上乌云密层层,


雨雪雰雰。雪花飞舞乱纷纷。


益之以霡霂,加上细雨濛濛下,


既优既渥,雨水充足好年成,


既霑既足,土地潮湿又滋润,


生我百谷。茁壮茂盛五谷生。



疆埸翼翼,疆界齐整划井田,


黍稷彧彧。小米高粱连成片。


曾孙之穑,曾孙收获粮食多,


以为酒食。制酒做饭香又甜。


畀我尸宾,供给神主和宾客,


寿考万年。神灵赐我寿万年。



中田有庐,田中有房住人家,


疆埸有瓜。田边种着青翠瓜。


是剥是菹,瓜儿切开腌起来,


献之皇祖。献给祖先请收下。


曾孙寿考,曾孙寿命长百岁,


受天之祜。皇天赐福保祜他。



祭以清酒,神前斟上清清酒,


从以骍牡,再献赤黄大公牛,


享于祖考。上供祖先来享受。


执其鸾刀,拿起锋利金鸾刀,


以启其毛,分开公牛颈下毛,


取其血䒿。取出牛血和脂膏。



是烝是享,美酒黄牛已献上,


苾苾芬芬,烧起脂膏喷喷香,


祀事孔明。祭祀完备又周详。


先祖是皇,祖宗来临把祭享,


报以介福,神明酬报洪福降,


万寿无疆! 赐您万寿永无疆!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禹甸:大禹治理过的地方。②曾孙:周王对祖神的自称。③畀(bi):给予。④菹(zu):腌菜。⑤祜(hu):福。⑥启:剥开。⑦䒿(liao):脂膏,牛油。



[赏析] 这首诗也是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与《楚茨》的意思大体相同,只是《楚茨》为兼祭秋与冬之乐歌,而本诗则是专为冬祭之乐歌。清人姚际恒说:“此篇与《楚茨》略同,但彼篇言烝(冬祭)尝(秋祭),此独言烝、盖言王者‘烝祭岁’也。”(《诗经通论》)因为《楚茨》中说:“以往烝尝”,而《信南山》只说:“是烝是享”,足见彼此是有区别的。周代统治者,有着严重的敬天重农思想,为了获得农业生产的丰收,总要祭天祀祖,以祈福寿安康。所以《左传》中就明白地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成公十三年)看来他们把祭祀作为首要的政治事件,所以《诗经》的“雅”、“颂”之中,多数为祭祀的乐歌。本篇备说祭祀事宜,足见其心诚之至,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的社会风貌,具有一定的意义。


全诗共六章。


第一章,是写疆理饬修。全诗皆为重农而祭神,因此,开始就从田功起笔。“信彼南山,维禹甸之”,是点明地理环境。“信”(shen),同“伸”字,有延长之义。“南山”,是指终南山地区的田野。姚际恒说得好:“借终南山为言,言畿内之地耳,莫泥‘山’字。”(《诗经通论》)两句意为那延伸无际的终南山原野,是大禹治水之后所开辟的田地。“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是说后世子孙能继承祖业而发展农业生产、“畇”(yun),同“均”字,即土地平整的样子。“原”为高原,“隰”为洼地,无论是高原还是洼地,周王都垦辟为农田,从而种植庄稼。“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于是在土地上饬修划分疆界,东西南北阡陌交通,地势水利无不相宜。此章是就地利而言,既写出先代祖宗垦拓之艰,也反映后世子孙守业之难,于此可知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


第二章,是写雨雪及时。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写了土地之后,紧接着写水利。那里虽有泾、渭二水可以灌溉,但总是有限的。只有天上及时落下雨雪,才能滋润田地,使得禾苗茁壮。“上天同云,雨雪雰雰”,是说冬天的雪下得很适时。《释名》:“冬日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天空阴云密布,落下的雪花纷纷。人们说瑞雪兆丰年,写雪即为丰年的预兆。不仅冬天有雪,而入春季节的雨,亦甚适当。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落雪之后,又及时下雨,确实是“益之以霡霂”的天降甘霖,对农业生产是至为有益的。好雨是“润物细无声”,土地“既优既渥,既霑既足”,必然能够“生我百谷”。因为雨水适时,田地湿润,宜于耕耘,庄稼也就必然茂盛。此章是写天时,亦为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于此可见,古代农业生产必受自然制约的状况,当时“人定胜天”的思想尚未形成,必然求助于天,所以才有这样的天时描写,它是祭祀时很重要的内容,实为诗中的传神之笔。


第三章,是写黍稷茂盛。因为是祭祀的诗,所以远从田事说来,首章写垦田,次章写雨雪,三章乃写祭事及尸宾,显得极有层次。承接前篇,地利与天时均好,这样便有丰收在望的景象。此章开篇就写茂密的庄稼,“疆埸翼翼,黍稷彧彧”,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郁郁葱葱的图画。而且作者又写了两句题语:“曾孙之穑,以为酒食。”那一片望不到边的茂密庄稼,是曾孙周王的劳动成果,要用它酿酒做饭,去祭祀祖宗。“畀我尸宾,寿考万年”,是高度概括地描述祭祀的内容。祭祀中有人扮演神尸,也有许多来宾,他们都要享用周王祭礼,感到无限欣慰。神尸要祖先传话来宾“既醉且饱”,还要“大小稽首”。总之,他们都说吉利的话语,祝愿周王“寿考万年”。此章重点是写庄稼肥美,以及丰收后祭神的情状。对于此章,朱熹作了很好的评语,他说:“言其田整饬而谷茂盛者,皆曾孙之穑也。于是以为酒食,而献之于尸及宾客也。阴阳和,万物遂,而人心欢悦以奉宗庙,则神降之福,故寿考万年也。”(《诗集传》)


第四章,是写瓜菹具备。农民住的房屋,就筑在公田中间,又在田埂的旁边种了瓜。“中田有庐,疆埸有瓜”二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农村的面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疆、埸皆田界之名。疆乃八家同井之界畔,埸乃一夫百亩之界畔。”那时种田以粮食为主,瓜果只是副食品,因此,田里种粮食,埂畔才种瓜果。瓜果亦可作贡品,当瓜熟之后,就将其切开腌好,再向祖宗之灵献祭。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是剥是菹,献之皇祖”。亦为“贵四时之异物,顺孝子之心也”(《诗集传》)。其献祭的目的,是为了求祖宗在天之灵赐福保佑。最后“曾孙寿考,受天之祜”,便是祭后的收获。周王祈福能长寿永年,受天之福无限,当然是靠不住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和精神状态。此章似与祭祖关系不大,好像是闲笔,实际仍是诗的有机组成部分,于文理还是豁然贯通的。方玉润对此作了很好的分析,他说:“至此可入祀事矣,而未言牲酒先及献瓜,看似闲笔,乃文章中养局法也。”(《诗经原始》)


第五章,是写牺牲美好。古代祭祀最讲究牺牲,此章细致入微地描写备办牺牲供品的情况。他们是先用清酒诚意祭奠,再用枣红色的公牛随后奉献,总之是虔诚谨慎地供奉于先祖灵前。按祭礼,先以清洁之酒酹地,是求神于阴,然后迎牲,由主祭者亲自执刀屠宰。屠宰时用一种带铃声的特制鸾刀,以示郑重其事。最后“以启其毛,取其血䒿”,正式开始祭神。 这是古代祭礼的一般程序,本诗所写即为祭祀的全过程,每一具体步骤,都谨慎从事,体现无限虔诚之意。用清酒降神,表示酒是干净的;周王亲自执刀宰杀,表示是新鲜的。取出牲口的油,加上黄米、高粱放在艾蒿上烧,使其香气四溢,以致阳气上升。凡此等等慎祭事宜,都是为了使“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诗集传》)。据现代科学证明,酒和艾都有消毒杀菌作用,此种祭礼亦有利于卫生,细研此章,对于了解古代祭神仪式,是颇有助益的。


第六章,是写“祀事孔明”。所谓“祀事孔明”,即是说各种祭品都已准备停当,一切都很美好。此章说冬祭正式举行,主祭人献上各种美味芬芳的祭品。那些列祖列宗的神灵,便欣然前来享受祭礼,这就把祀事推向了高潮。祖宗受享之后,定然有神尸传语之事,但此加以省略了,只要参照《楚茨》,便能了解其概貌。“报以介福,万寿无疆”二句,与《楚茨》中的诗句完全相同,可见此诗与《楚茨》,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或者是同一作者的手笔,不过要简化一些,大意还是 一样的。而其受福无疆,当为王德盛修的反映,我们从中亦能窥见周代的社会状况。日本学者佐野袈裟美在《中国历史教程》中说:“这儿的曾孙也是指父家长的公子说的。由种族奴隶耕作的黍稷很茂盛,但是,这成了曾孙的穑(收获)。收获不是作为贡物缴纳,或者当作租税或地租而征收一定的分量。收获物是全部被认为曾孙的。这曾孙用这些收缴的谷物造酒而供祭祖先神,希望受天的幸福。我们若想象到当时有奴隶制存在着,则‘曾孙之穑’的句子也便不难于解释了。”


本诗用简笔叙述祭祀过程,在艺术上亦能显示其略写功力。此诗的艺术成就,最为显著的便是写景造境,绚丽诱人。开头就展示自然园田之美,使人若置身于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大平原。其余“上天同云,雨雪雰雰”,能使人领略雪花漫天飞扬的奇观。再有“疆埸翼翼,黍稷彧彧”,“中田有庐,疆埸有瓜”,简直是一幅农村风光画卷,有着感人的艺术境界。诗的第四章,是文中养局,闲情别致。五、六两章写祭事精细入微。全诗是简明跌宕,意脉蝉联,显示了简括、朴实明快的风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6: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