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西魏潼关之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期,西魏军在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战胜东魏军的作战。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末,东魏丞相高欢乘关中大荒之际,率军10余万分3路攻西魏。南路以司徒高敖曹部攻上洛(今陕西商州),中路以大都督窦泰部趋潼关,高欢自率北路攻渭北(今陕西渭河北)。四年初,西魏丞相宇文泰率军迎战。宇文泰认为,高欢用兵,常以窦泰为前锋,而窦泰士卒精锐,屡胜而骄,若出其不意先击溃窦泰部,高欢军会不战自退。于是,宇文泰施迷惑计,声言而退保陇右(今甘肃西部等地),却率军秘密东出,进至小关(古潼关南侧)逼近东魏军,乘其阵势未立,大败东魏窦泰部。窦泰自杀,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撤军,西魏军取胜。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斩东魏守将薛瑜,虏其众7千人。二年正月,东魏大行台尚书司马子如率大都督窦泰等攻潼关,以宇文泰时屯军灞上(今陕西渭河支流灞河),遂回军自蒲津(今陕西大荔东)夜渡黄河,攻华州(治今陕西大荔)未克而退。三年(536),关中饥荒,高欢乘机兴师,于十二月发兵10余万,分3路西击长安(今西安西北),以司徒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一说洛南县东南),窦泰率众趋潼关,自统师进屯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四年正月,高欢军在黄河架设3座浮桥,欲渡河攻渭北(今陕西渭河北)。宇文泰时驻军广阳(今陕西临潼北),闻讯,急回长安商讨对策,纳直事郎中宇文深之谏,欲以奇兵潜出小关(古潼关南侧),诱窦泰出战,速歼之,然后回师击高欢。遂一面声言退保陇右,以迷惑对方,一面率众自长安出马牧泽(今陕西华山北麓,河南灵宝西),秘密东行。窦泰突闻西魏军逼近,仓惶部署,依山设阵,旋遭袭击,大败自杀,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获讯,借口黄河冰薄,难以赴救,撤浮桥而退,高敖曹也从上洛撤归。宇文泰经此战军威大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