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西洋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西洋考

中外交通著作。明张燮(1574—1640)撰。十二卷。燮字绍和,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万历举人。无心仕途,寄情山水,从事著述,有(漳州府志》等十五种著作,仅三种传世。作者应澄海县令陶镕之请,仿赵汝适《诸番志》例,通检以往史地群书,广采当代资料,访问舟师、商人见闻,详加考证,分类编次,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成此书。约十五万字。分西洋列国、东洋列国、外纪等考十门,下分交阯、占城、柬埔寨、吕宋、日本等三十二目。其中税珰、舟师、艺文、逸事考不分目。对十六世纪东南亚人文地理的变化有较详记载,保存大量漳州地区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资料。还收录部分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卷五所收明代连江人陈第有关台湾的资料,尤为重要。所载高山族风俗、信仰和台湾物产、商品经济,多为后人引用。是一部重要的有关经济贸易、华侨、中外交通史籍。有万历四十五年刻本,1981年中华书局据之校点铅印。许在全《张燮与〈东西洋考〉》(载1980年2期《福建师大》)、薛澄清《明张燮及其著作考》 (载四卷二期《岭南学报》)可供参考。

《东西洋考》

记述明代海上贸易的史书。张燮撰。全书共12卷。《西洋列国考》4卷,记述的国名有交趾等15个;《东洋列国考》1卷,所列国名和地区6个;《外征考》1卷;记述漳州地区税饷的《饷税考》1卷;记述福建税监和民众斗争史实的《税珰考》1卷;记述航海和地理的《舟师考》1卷;记述梁、宋、元、明等对外关系的诏告等的《艺文考》1卷;《逸事考》1卷。该书是研究明代对外关系和福建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资料。

东西洋考

东西洋考

张燮撰。张燮,明代龙溪(今福建龙海)人,字绍和,别号海滨逸人,万历甲午 (1594年) 举人。他撰的《东西洋考》,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十五年(1617年)。该书载有海外诸国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经济贸易情况等,可供研究明代东南亚地区史地的参考。书中所述“二洋针路”,尤为研究中国西洋交通史的有用资料。

☚ 岛夷志略   西洋蕃国志 ☛
东西洋考

东西洋考

明代海上交通史著作。十二卷。明代张燮撰。张燮(生卒年不详),字绍和,别号海滨逸史。龙溪(今福建漳州市)人。万历甲午(1594)举人,曾受礼聘编撰海事图籍。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有萧基序和王起宗序。从作者所立的凡例中可知,书的资料来源除采自载籍、邸报和故老传述之外,还“依舶人给引之旧”,也“下及估客舟人”。因而此书具有可贵的海上交通史料的价值。
书中载有海外诸国的沿革、事迹、形势、物产和交易情况等内容。所记自东南亚至南洋、菲律宾、琉球、台湾、日本,并及“红毛番”。日本和红毛番不在其范围之内,“凡例”说明是“书其梗贾舶者也”。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卷九“舟师考”中的“二洋针路”。舟师考记载:“海门以出,洄沫粘天,奔涛掠汉,无复崖涘可寻,村落可志,驿程可计也。长年三老,鼓枻扬帆,截流横波,独恃指南针为导引,或单用,或指两间,凭其所向,荡舟以行,如欲度道里远近多少,准一昼夜风利所至为十更,约行几更,可到某处。又沉绳水底,打量某处水,深浅几托(原注:方言,谓长如两手分开者为一托),赖此暗中摸索,可周知某洋岛所在,与某处礁险宜防;或风涛所遭,容多易位,至风净涛落,驾转犹故,循习既久,如走平原,盖目中有成算也。”这相当于导言,导言部分还述及舟的大小与费用,舟师组织与分工等情况。书中的针路记载,如西洋针路,起自镇海卫太武山,止于文郎马神国,自甲地至乙地,除记打水托数、更数、针位外,还间记地名来历、官职、城堡、庙宇、沉礁、传说、山形、岛形、出产、盗贼、红毛番等,这些关于针路的记载,都是根据实际经验记述的,具有重要的航海资料价值。此书的主要价值也就在于可供研究明代东南亚地区史地的参考,其中所述二洋针路,尤其是研究中国南洋交通史的有用资料。
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国学基本丛书》本,为目前通行的本子。

☚ 星槎胜览   徐霞客游记 ☛

东西洋考

十二卷。张燮撰。张燮 (1574—1640),字绍和,别号海滨逸史。福建漳州龙溪(今福建龙海)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举人。以博学知名于时。由于当时海外贸易的需要,张燮应海澄县令陶熔之请撰写了《东西洋考》。这部相当于海外贸易通商指南的书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完成。并由漳州地方官主持刻印出版。此书共分十二卷,包括《西洋列国考》四卷,《东洋列国考》一卷,《外纪考》一卷,《饷税考》一卷,《税琇考》一卷,《舟师考》一卷,《艺文考》二卷,《逸事考》一卷。包括了漳州地区海外贸易的各方面情况。它详细介绍了当时东西洋二十余国的历史沿革及山川、物产、贸易往来及进入我国港口内各国商船的货物种类、税收制度。特别是根据沿海舟师们的经验记述下有关航海的情况,如航程、航路、气象、潮汐等,对我国航海史,交通史研究有重大意义。此外,书中还记有关于台湾的材料。明时,台湾已被收复。故书中将台湾称为“东番”,列为《东洋列国考》的附录。对台湾人民生活、经济状况、地理风貌、社会习俗等,做了详尽的介绍,但由于作者本人未曾到过海外,书中所记是大量利用文件、邸报材料及私人采访正理而成。故内容难免有失实的地方,又因作者仅从漳州这一地区来看待海外贸易及与海外诸国的关系,也难免失之全面。此书是在地方官的主持下编撰,故也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尽管如此,它所记载的内容仍不失为中外关系史及中国南洋交通史的珍贵资料。此书有明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惜阴轩丛书》本、坊刻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0: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