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β衰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β衰变 104 β衰变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放射出电子和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称为β衰变。放射正电子的β衰变称为正β衰变,其中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放射负电子的β衰变称为负β衰变,其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奥地利物理学家泡利在1930年提出一种设想,认为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β衰变时,会同时放出电子和中微子。在1938—1939年间,国外有科学家用云室方法得到了中微子存在的证据。我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于1941年,在浙江大学利用简陋的试验条件,利用原子核K俘获反应的新方法,成功地探测了放射性原子发生β衰变时有中微子存在。王淦昌教授根据这项试验写成论文《探测中微子的一个建议》,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1942年1月份的一期上,并对尔后的β衰变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 ">李— 同步辐射 ☛ β衰变 β衰变βshuaibian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在自然放射系中,β衰变都是放负电子的,在人工制造的放射物中有放负电子的,也有放正电子的。在放负电子的β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变为原子序数增加1的原子核称为β-。比如60Co在衰变时放出负电子这个衰变就是β-衰变,即6027Co→6028Ni+0-1e。在放射正电子的β衰变过程中,原子核变成原子序数减1的原子核称为β+,比如3015P→3014Si+0+1e。磷30在衰变时放出正电子,这个衰变就是β+衰变。还有一种β衰变过程,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而变为原子序数减1的原子核。将俘获K层电子叫K俘获,俘获L层的叫L俘获,其余类推,其中K俘获的概率最大。在β衰变中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只是电荷数改变了一个单位。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β衰变中的电子是临时产生的,可以设想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放出 一个电子并转变为一个质子,即10n→11P+-10e。但是在观察某些原子核的β衰变现象之后发现,电子的飞行方向与原子核的反冲方向几乎很难严格的相反,也就是它们不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设想的中子转变为质子的反应能量也不守恒。为了解决这些矛盾,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W.泡利提出在β衰变中除放出电子外,可能还伴随着放出一个未知的中性粒子的假说,它的静止质量为零。β-和β+的衰变方程应分别为ZAX→ZA e+p—→n+v 上式中e、p、n和v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中子和中微子。这个反应叫逆β衰变。在天体演化过程中,逆β衰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反映了物质中子化的过程(生成中子星),同时又是天体演化过程中中微子的主要来源☚ a衰变 γ衰变 ☛ β衰变放射性原子核经放射电子和中微子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放射负电子的称为负β衰变,放射正电子的称为正β衰变。前者核内 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后者核内 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所发射的电子(或正电子)称为β粒子。β粒子流称为β射线或β辐射。此外,电子俘获也是β衰变的一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