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镇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东靠虹桥国际机场(30公里),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318国道横贯全镇,是一个4.7平方公里呈折扇形的小镇。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沪郊好莱坞”之誊,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宋、元时这里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代嘉庆年间编撰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朱家角以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使得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而成为江南重镇。
古街幽弄:是朱家角闻名上海的独特景色。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窄弄、妙趣横生。全镇九条老街,偎依着漕港条条支流。那些古街幽弄中,临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迂回曲折的旧居店铺,则将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独特建筑布局。前街后河,条条平行的“姐妹老街”隔岸相望, 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圆津禅院:坐落于漕港河边,建于元代至正年间,为清华阁十二景之一。寺内塑有辰州圣母像, 故又名 “娘娘庙”。此庙结构小巧,佛像不多,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庄严肃穆。禅院曾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董其昌、徐乾学等诸多名人均来过禅院游览、题词,王昶也曾为禅院撰写碑文等,并寄存了他著作的部分书版及许多故物。
城隍庙: 位于朱家角镇中心的祥凝浜, 为青浦城隍的行宫。城隍庙坐东朝西。旧时,左边有寅清堂、玉照廊、月香空、照春台; 右边有凝和书屋、荷净房、潭影阁、可娱斋、挹秀轩、含清榭等。如今,这些景点已难觅影迹,只剩左侧院的太子殿、观音殿等建筑。城隍庙还是朱家角镇道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
课植园: 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 始建于1912年, 历时15年之久, 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俗称“马家花园”。园名定为“课植”乃寓“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故园内既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以应园名。课植园集江南园林精华于一园,规模恢弘,风格各异,颇具特色。亭台楼榭、假山水池、石碑长廊、古树名木、应有尽有。方圆数百里, 闻名遐迩。
北大街: 又称 “一线街”, 誉称 “上海明清第一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全长两里多路,其东起放生桥, 西至美周弄的300多米, 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小路蜿蜒不断,老店名店两旁林立, 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
淀山湖: 地处朱家角的西部。 是天然淡水湖泊, 简称淀湖,俗称甜水湖。过往船只逆风摇橹划桨,顺风则扯篷。船工们在休息或口渴时,就会舀碗湖水喝,细细品味觉得凉中带甜。于是,这“甜水湖”的也就慢慢传开了。淀山湖的总面积有杭州西湖的11倍大,湖上水天一色,风景秀丽。
放生桥: 位于朱家角镇东。 跨于漕港上, 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全长70.8米,宽5.8米,五孔联拱。元代建慈门寺于漕港南岸, 1571年(明隆庆五年),寺僧募款造桥,并规定桥下里许只能放生鱼鳖,不能撒网捕鱼,故名放生桥。 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寺僧又募银11000两重建。朱家角镇旧有十景,其中“井带长虹”即指此桥。
戚家桥: 明清街上的平安桥。 这座三孔石板桥为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建,清代雍正十年重建。主跨桥两边设巨石护栏,石长达620厘米,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不遮护,二不油漆,任日晒夜露,雷劈电击,主干却如铮铮铁骨, 浑然不朽, 是为一奇。
赛龙舟、 摇快船是朱家角镇一年一度的民间节庆活动,极为热闹。泥河滩香讯又称“珠里兴市”,农历七月二十七,是朱家角独有的民间节日,其时,各地商贾都赶来镇上,盛况空前,整个朱家角镇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朱家角是典型的水乡古镇, 盛产河鲜, 镇上以做河鲜闻名的店铺当数太湖河鲜馆。 此外, 朱家角的扎肉也很有名, 类似东坡肉的味道, 是典型的上海本帮菜。
上海家化培训中心是朱家角镇惟一一家三星级酒店,上海财苑宾馆属二星级,另有课植园客栈等。朱家角与上海之间交通便利,来回车程仅两个小时左右。
朱家角的气候与上海市区大致相同, 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四季分明, 雨水充沛, 日照时间长, 年平均气温为15.5℃。 因地处江南水乡, 春夏时分游朱家角常会遇到毛毛细雨, 但此时正是欣赏古镇风景的上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