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峪古村
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位于明水城东南五公里处,胡山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约45公里,从309国道(济王路)通往朱家峪路口南侧,有一铁质门坊,其楣联:“明清古村朱家峪”,楹联:“齐鲁第一古村北方聚落标本。”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名富山峪。明洪武初年,朱良盛携眷属,由河北枣强迁来定居。因朱系国姓,又将富山峪改名朱家峪。据专家考证,夏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以来,虽经600余年沧桑,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古桥、古道、古宅、古庙、古泉、古门和古校等建筑格局。
全村大小石桥30余处,单拱桥居多。其中佼佼者当属立交桥和坛井七桥。立交桥位于古村老槐树西下侧,共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米。东桥建于1670年(清康熙九年),西桥建于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上下行人通车,十分方便。桥身全用青石砌成,虽不用灰泥,历尽风雨雪霜,依然坚固原貌,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坛井七桥系古村八景之一,位于文峰山东北脚下,建桥时间从无记载。坛井口小内阔,状若坛,故名坛井。井水系文峰山下潜流涌出,甘甜适口,从未干涸。在坛井北、东、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桥,纵横交错,曲折相连。坛井与七桥,相依为伴。
古村三面环山,北临平原,民宅依山就势而建,呈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故被专家誉为“北方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全村原有民宅五百余户,村民先后乔迁新村,只有部分老人依然留居古村,所以大部分民宅闲置。虽然有不少房顶倾塌,断墙残垣,但其建筑格局依旧尚存。
朱氏家祠共分里外两院,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现只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然生机勃发。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早晨,朱氏后人聚祠堂内祭祖。朱家祠三面临山,狭谷幽深,草茂林丰,故水源较充足。全村大小古井、古泉达20余处,山泉大开时节,群山脚下,多处泉涌,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