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桥外贸码头
位于芜湖市西7.5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水域条件优越,5000吨级海轮可常年通航。陆上与淮南、宁芜、芜铜、皖赣4条铁路相联,与芜宁、芜屯、芜杭、芜合等10余条公路相通,港口集散条件较好。同时,芜湖地理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因此,在朱家桥建设外贸码头对促进安徽省外贸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减轻上海等港口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5年,交通部批准了长江航务管理局转报的芜湖港外贸码头设计计划任务书,使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正式列入了议事日程。1986年,交通部批准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完成的初步设计;1986年9月,工程开始建设;1989年底,工程竣工并投入试生产。1990年11月,经国家验收后,朱家桥外贸码头正式投入使用。
朱家桥外贸码头岸线长1500米,占地26万平方米,码头前方离江岸100多米,栈桥长402米、宽30米,可同时停靠三艘5000吨级或两艘万吨级的海轮。码头有7台门座式起重机,其中4台5吨、一台10吨、一台16吨、一台25吨,最大起重能力为35吨,可满足40呎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码头设有两座2.4万平方米的仓库,两处2.5万平方米的堆场,一次可堆存40万吨左右的货物。栈桥与货场之间有6条长118—120米、宽9米的引桥联接,可行驶各种类型的货车。库场周边铺设了1.4公里长的铁轨,在其上安装了可移动的起重机8台。整个码头设计年吞吐能力90万吨,最大吞吐能力为152万吨,工程投资为7244万元。1991年10月,国家批准芜湖港对外籍轮船开放。1992年5月,日本三岛丸轮首航芜湖港。
朱家桥地方铁路专用线是朱家桥外贸码头重要的配套工程。该铁路于1992年正式动工建设。线路长度为5.59公里,与宁芜线相连通。线路按Ⅱ级标准设计建造,工程核定投资为2285万元,预计1994年底以前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