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牛科 > 牛 牛 wéiniú 亦作“𤛲牛”,亦稱“犪牛”、“夔牛”。一種野牛,體大肉多。分佈于西南山區。《爾雅·釋畜》:“犩牛。”郭璞注:“即犪牛也。如牛而大,肉數千斤,出蜀中。《山海經》曰:‘岷山多犪牛。’”《山海經·中山經》作“夔牛”,郭璞注云:“今蜀山中有大牛……名为夔牛。晋太興元年,此牛出上庸郡,人弩射殺(之),得三十八擔肉。即《爾雅》所謂魏(犩)。”又《圖贊》:“[夔牛]出自江、岷,體若垂雲,肉盈千鈞,虽有逸力,難以揮輪。”《集韻·平微》:“犩,或作𤛲。”明·劉基《郁離子·瞽聵》:“宋之非楚敵也舊矣,猶犪牛之於鼢鼠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犛牛》:“犩牛,又名夔牛……出蜀山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