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郑和航海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郑和航海图

全称《自宝船开航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海图。明郑和 (1371—1434)等修作。一轴。和,原姓马, 小字三保,回族人。祖居云南昆阳州(今昆阳县)。受明成祖朱棣派遣,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曾至亚、非数十国和地区。最远至东非肯雅(Kenya)的幔八撒(Mombasa) (今肯尼亚蒙巴萨)。全图采用形象“对景图”画法。我国境内十八幅,海外国家二十二幅。航线起自我国南京下关。画有从中国至亚非各国许多航线,并在许多关键地方标有牵星数据。还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更数。及各地平潮时的浅沙,礁石和港口等。海岛以范围线表示。岛上绘有地物等要素。山和居民地都有名称注记。共载地名五百多个。为研究十六世纪以前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硬将印度洋压成狭长的海湾,使图部分失真。该图载于明末茅元仪《武备志》第二百四十卷。是我国现存较早、系统和完备的航海图。在我国海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向达整理《郑和航海图》1961年中华书局出版。刘㐾《<整理郑和航海图序言>读后》, (《历史地理》第四辑,1986年)等可资参考。

《郑和航海图》

明代航海图册。全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是记载1405~1433年明代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7次远航西洋的航海图。成于1425~1430年间。原图为自右到左的手卷式,后载于明天启元年(1621)出版的茅元仪辑的《武备志》的卷240。改为书本式,共24页。包含茅元仪序1页,图20页,《过洋牵星图》2页(4幅),空白1页。此图作于郑和第6次下西洋之后。图中列举了从太仓到今伊朗的56条路线及返回的53条路线。图中有地名约500个,其中外国地名300个。这是15世纪以前中国关于亚非两洲最详尽的地理图册。基本航线以南京为起点,出长江口南下,经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沿岸,穿马六甲海峡,经斯里兰卡到达印度洋的马尔代夫,再横渡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到达非洲东岸和阿拉伯海岸。航线注明针位(航向、方法)、更数(航程、距离)和牵星数据,同时表示了所经海区的大陆岸线、江河入海口、岛屿、礁石、浅滩、沿海城镇,以及山峰、宝塔、寺庙、桥梁等导航目标,共注记有中外地名500余处。该图是集天体定向与定位、罗盘指向与针路、路标识别与导航、航迹推算和航路指南等航海技术于一图的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远洋航海图。它在中国的海图制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古代中西方海上交通的珍贵史料。郑和七下西洋,历时28年,纵横于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广阔海域,遍访亚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40多条航线,总航程达16万n mlie,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航行2圈多。每次航行大、小海船达200余艘,每次船员人数均在27000人左右。关于其航路和航程,仅横渡印度洋的主要航路至少已达7条,这些航路的连续航行时间均在20天左右,航程达到2500~3800 km。郑和航海船队堪称15世纪世界上最庞大的远洋船队,其中大型海船(称“宝船”)长142 m,宽58 m,载重量2500t;中型海船长136 m,宽约51 m。

郑和航海图

050 郑和航海图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图志。图上绘制了自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航抵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的航海路线。此图见于明代茅元仪的《武备志》一书中,标题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图上标有航线沿途的地形(山脉)、岛屿、礁石、浅滩等。线路还记有开船地点、航向、航程和停泊处所等。航向是以罗盘针位为标志,航程则以“更”为计算单位。此图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在中外航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被公认为古代人类航海线路最优秀的记录之一。

☚ 郑和下西洋   嗅泥航海 ☛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

海图集。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现名为省称。中国地图学史上现存最早的海图,也是十五世纪以前留下来的唯一的一部中国所绘包括亚非两洲在内的航海图。此图见于明代茅元仪编辑的《武备志》卷二百四十。图的序文当出于茅元仪之手。茅元仪,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生于明万历至崇祯之间。其祖父茅坤,人称鹿门先生,古文家兼军事家,曾任职于兵部,熟悉海防。元仪喜好军事,官至副总兵,并写有关于军事和边防的书。《武备志》中的这幅航海图,制作者不详,可能出自兵部档案,也可能是茅坤在当胡宗宪幕僚期间搜集到的海防资料。
《郑和航海图》有序文一页,地图二十页,后有《过洋牵星图》二页(四幅)。序文对图的来历未加说明,只说到明成祖朱棣派人出使海外诸国,“当是时臣为内竖郑和,亦不辱命焉。其图列道里国土,详而不诬”。并未提到此图是否郑和所用,或出于何人何时。这幅航海图是仿照《长江万里图》的一字展开式绘制的。原来当是手卷式的,便于展现观阅,收入书中后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从南京至长江口一段方位是故意颠倒的,上南下北,这样能和长江口以下各段相配合。出长江口后恢复正常方位,沿江、浙、闽、粤海岸西行。到了印度的孟加拉湾,伊朗的阿曼湾以及由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亚丁渡亚丁湾到非洲东部,图中对这些大转弯地方的处理,采用上下对列的办法,来解决两岸相对地名的问题。这些是此图的特点。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非洲东岸怯尼亚的慢八撒(今图作蒙巴萨),包括亚非两洲。所收地名有五百个,其中本国部分约占二百,其余亚非诸国约占三百。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所纪外国地名不过一百,此图比它要多两倍。十五世纪以前,我们记载亚非两洲的地理图籍以这部航海图的内容最为丰富。另外,古代尚未发明罗盘的时候,海上航行是靠看日月星辰来定方向的。到宋代发明罗盘并运用于航海,但仍要用日月星辰来辅助。图末有《过洋牵星图》四幅,正是起着这种作用的。从近代地图学的观点看,此图有些地方表现的大小比例不很对,有些地方方位也摆错了,但这毕竟是十五世纪前的作品。对其绘制特点与方法了解后,配上所记的针路、牵星等,用今图仔细对照,就可发现此图已相当正确。在十五世纪的世界地图学史上,像这样一部突出的作品还是少有的。
原见于《武备志》卷二百四十。《武备志》是茅元仪寓居金陵(南京)时所作,于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元年(1628)进呈。由于书中讲到辽事和建州,被清朝列为禁书。道光后才开禁印行。今行世有明天启刊本、清道光木活字本和日本刊本。向达研究中外交通史的过程中对此图深加留意,整理重印时特加序言说明原委,同时为读者阅读方便起见,后附《郑和航海图地名索引》,每条地名加以简单的解释,说明其今为何地。在五百个地名中考出了三百五十个左右。这些对于阅读与研究此图颇有裨益。向达的整理本由中华书局于1961年作为《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之一而出版,是目前最好的本子。

☚ 广舆图   瀛涯胜览 ☛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charts of Zheng He

真实记录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出使西洋水路的航海图志。15世纪前中国关于亚非两洲较为详尽的地理图志,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包括亚非海域的海道图志,也是研究明代海外交通和航海技术的重要资料。在世界地图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真本已遗失,目前所传为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二百四十所载,有正图40幅,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至非洲东岸漫八撒(即今肯尼亚的蒙巴萨),其中18幅描绘从南京出长江口,沿海南下至海南岛的水路,其余22幅为海外水路,另附4幅往返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过洋牵星图。

☚ 宝船   船政学堂 ☛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

郑和下西洋主持绘制的航海地图。中国第一部海图。保存在明茅元仪《武备志 》 第240卷中, 标题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计分20图,40面, 连接起来是一幅横条形图。图上绘有沿岸地形(山脉)、岛屿、礁石、浅滩以及最突出的针路。针路记载开船地点、航向、航程和停泊处所等。航向是记罗盘针位, 航程用更计算。观测的牵星记录和测量的水深,在图上也有记载。该图在东西交通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参见“三保太监下西洋”。

☚ 三保太监下西洋   官厂 ☛
0000316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3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