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辛亥革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辛亥革命宣统三年(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不断侵略和清朝统治者日益腐败,激起广大群众不断的反抗,新兴资产阶级也迫切要求改革现状。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七日(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积极在各省和海外华桥中发展革命势力。次年在香港建立兴中会,开始在广州、惠州、(今惠阳)、三洲田组织武装起义。起义虽失败,却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揭开序幕。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促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联合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中国同盟会),选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庶务(负责本部日常工作),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治纲领。从此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全国性的统一政党。同盟会成立,一方面同改良派展开针锋相对论战,坚持推翻君主专制;另一方面,积极在国外发展组织华侨、会党和新军发动武装起义。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各地革命党人组织的武装起义先后达十余次。起义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在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策动新军组织武装起义的同时,全国各地群众的抗租、抗粮、抗捐、抢米、反洋教等自发斗争浪潮汹涌澎湃,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宣统三年四月十一日(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悍然宣布所谓“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强行接收广东、四川、湖北、湖南四省商办公司,将人民争得铁路权出卖帝国主义,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发生了川、鄂、湖、粤等省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在共进会、同盟会推动下,革命形势趋于成熟,发动武昌起义。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得到各省纷纷响应。在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先后宣告独立。席卷全国的自发性群众斗争形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使清朝统治迅速瓦解。十一月六日(12月29日)孙中山从海外归国,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相继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从此结束了清朝封建专制王朝统治。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能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二月十四日(4月1日)孙中山被迫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代表了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窃取革命政权,革命宣告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王专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1911年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开始革命活动。1905年建立同盟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均告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的革命者发动起义,占领武汉三镇,以黎元洪为都督。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到11月底有14省独立。清政府派袁世凯镇压。12月18日开始和谈。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退位。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 074 辛亥革命见10248条。 ☚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 辛亥革命 248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和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无能,激起工农民众的强烈反对,新兴的资产阶级也迫切要求改革现状。1905年同盟会建立后,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建立支部,宣传革命主张,发动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1911年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地区兴起的保路运动促使辛亥革命的迅速爆发。在同盟会策动下,由文学社、共进会领导,湖北部分新军于10月10日在武昌发动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2月之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瓦解。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清宣统帝宣布退位,结束了2000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民族和民主革命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 戊戌变法 同盟会建立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Xinhai geming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次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从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日益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腐败的清政府成为侵略者的走狗,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为了挽救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 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历史任务, 而最迫切的任务是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抵抗外国侵略, 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于是, 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 日俄战争 孙中山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 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光绪三十年(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建立香港兴中会,并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光绪二十一年 (1905),兴中会、华兴会及其他革命分子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确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此后,又创办《民报》,宣传革命。同时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宣统三年 (1911),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引发川、鄂、湘、粤等省人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高潮。清政府迅速解体。12月,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相继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结束了清朝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政权。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 皇太极建立清朝 (二) 征伐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Xinhai geming1911年(宣统三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建立香港兴中会,并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随后,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反清团体相继组成。宣传革命的刊物大量出现,革命思想广为传播。1904年8月,孙中山联合广泛的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此后,又创办《民报》,宣传革命,同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的改良派展开激烈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在国内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从1906—1911年(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三年) 4月间,计有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皖浙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起义、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反清斗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粮、抗捐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收回利权和抵制外货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桂、皖、粤、闽、川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与席卷全国的群众自发斗争,汇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清朝的统治迅速解体。孙中山于12月回国,经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相继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历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辞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夺政权,革命遭到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 革命军 兴中会 ☛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1894年孙中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纲,同改良派论战斗争,在海内外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发展革命组织,多次策划、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在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鄂、湘、陕、赣等各省先后宣布独立,人民纷纷起来斗争,清政权崩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被举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宣誓就职。2月12日,清宣统帝下退位诏书,宣布退位,清朝专制统治政权结束。3月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中国历史上的创举。临时政府还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发展民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及帝国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4月1日孙中山被迫辞职,次日临时参议院议定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果实被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失败。革命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但结束了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在中国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民主主义的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使人们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1894年11月,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开始发动反对清王朝的武装斗争。1904年,华兴会和光复会等反清革命团体相继组成,革命思想广为传播。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等团体及其他革命分子在日本东京联合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确定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政纲,并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同时积极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清王朝新军广大士兵,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均遭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5月,清政府向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出卖粤汉、川汉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起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在共进会、文学社领导下发动武昌起义,第二天占领武汉三镇,并成立武昌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2个月内,即有14个省先后宣布独立, 12月,孙中山回国,被17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旋即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宣统帝被迫宣告退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中国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由代表地主买办阶级的袁世凯窃踞了政权,革命遂告失败。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书名。林增平、郭汉民、李育民编,巴蜀书社1989年9月出版,系中国史专题讨论丛书之一,主要部分为郭汉民、李育民撰写的 《辛亥革命研究概述》,并收入辛亥革命史讨论中的重要论文选编26篇,还编有《辛亥革命史论著目录索引》 (1949—1987),内容起自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止于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北迁,主要反映专题性研究成果及讨论情况。 ☚ 近代中国史话 辛亥革命史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以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1894年兴中会的创立,表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走上历史舞台。1901年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爱国运动的兴起和革命小团体的纷纷出现,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打下了基础。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联合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成中国同盟会,确定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此后,又创办《民报》,宣传革命,并以《民报》为主要阵地,同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展开激烈的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线。同时积极在各省和海外华侨中发展革命组织,联络会党和新军,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1911年夏秋,湘、鄂、粤、川等省掀起了反对清政府出卖粤汉、川汉铁路主权的保路运动,全国各地抗捐、抗税和抢米风潮汹涌澎湃,抵制外货和收回利权的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革命条件趋于成熟。同盟会为了加强对长江流域各省区的领导,在上海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推进革命力量的发展和团结。10月10日晚,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发动武装起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有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清朝统治迅速解体。12月,孙中山由海外归国,被17省都督府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组成临时政府,并相继组成临时参议院,旋即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结束了清朝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1912年4月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革命遂遭失败。辛亥革命是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它一举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 ☚ 辛丑条约 兴中会 ☛ 辛亥革命xin hai ge ming【历史】Revolution of 1911,led by Dr.Sun Yat-sen,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辛亥革命Revolution of 1911 辛亥革命the Revolution of 1911—led by Dr.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年) 10年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清光绪二十年冬(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纲领,并开始反清武装斗争,曾在广州和惠州组织起义。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一些革命团体及其他革命分子,组成了中国同盟会,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创立《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宣传革命。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各地革命运动不断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并同改良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人民抗捐、抗税、抗粮和抢米风潮迭起,抵制外货和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宣统三年四月(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政策,以“国有”为名出卖铁路主权,更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人民欣起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联合在武昌发动起义,建立湖北军政府。嗣后,各地纷起响应,湘、陕、赣、晋、滇、黔、苏、桂、 皖、粤、闽、川等省相继宣布独立。是年冬(1911年12月),孙中山由海外回国,经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随即组成临时参议院。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孙中山于2月13日提出辞职,荐袁世凯以代。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月10日,袁在北京就职。4月2日,临时参议院正式迁往北京,政权被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窃取。辛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911年为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生了武昌起义,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开始发动武装起义,促进了全国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不久,华兴会、光复会等反清团体也相继成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立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久,孙中山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将此革命纲领进一步阐述为民族、民主、民权三民主义。同盟会成立后,积极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尽管多次失败,但为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的抗粮、抗捐和抢米风潮也蓬勃发展,收回权利运动和抵制外国的爱国运动也日益高涨。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 “铁路国有” 政策,并以此出卖铁路主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了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联合在武昌发动起义,并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起义,两个月内,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桂、皖、粤、闽、川等省相继宣布独立。12月,孙中山回国,独立的17省代表召开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并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孙中山就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过于强大,更重要的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3月1日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并未阻止袁世凯将民国政府迁往北京的计划。革命遭到了失败。但辛亥革命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 沧白堂事件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