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yana[diˈɑ:nə]n.(印度教、佛教中的)禅(意指“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Dhyana禅,禅宗,打坐静思,瑜伽的禅定,静虑,瑜伽8 支(瑜伽修习的8 个层次)之七,使心持续地集中于静虑对象。
Dhyana禅定,静坐宁心,明心见性。 Dhyana冥想。 知识链接从远古时代婆罗多的人民就相信通过冥想可以到达天堂。他们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冥想上帝。他们有这样的描述:“dhyai”之源是“思考”。冥想的意思就是全神贯注地感应上帝。上帝是无形的、抽象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包含上帝思想的物质感受上帝的存在。所以冥想就是把所有的意念集中在感悟事物上、放在特殊地方的特殊事物上以便全神贯注地感应它。通过鼓励自身去冥想,与神合为一体,人会经常从自己的肉体中解脱出来。甚至可以用很少的或者稍长的时间到达天堂,用全部的意念感应到上帝。他所获得的成果将比盛大的祭祀活动得到的多。对于冥想活动,有四个因素:冥想者、冥想的行为、冥想的对象和冥想的结果。热衷于沉思活动的人是冥想者。用来冥想上天的东西是冥想工具。冥想者最终通过冥想获得成就。一个冥想者必须是明智的、有德行的,应该注意力集中且有耐心,要献身于毗湿奴,并且要有充沛的精力。我们在走的时候、站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醒着的时候都要感受上帝。上帝应该在神圣的莲花中心禅坐,接受虔诚的冥想者的朝拜。应该将意念牢牢地集中在某一特殊的事物之上,圣人说在冥想的初级阶段,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见的物质之上。如果通过感受可见的物质而做到了意念的集中,这就有可能使得我们感受到我们无法感受到的物体。沉浸在冥想中,我们应该想:“我是梵、光、灵魂和婆苏神。”(《火神往世书》,第37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