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经济杠杆的涵义
50. 经济杠杆的涵义
运用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运行,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 对经济杠杆理论的讨论,是客观实际提出的课题。由于经济杠杆有一些基本理论需要探索,1985年10月28日—11月4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杠杆理论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经济杠杆研究会”。对于什么是“经济杠杆”,近年来不少学者发表了许多颇有新意的见解。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杠杆是人们用来调节社会再生产的工具。“杠杆”一词是从物理学中借用过来的,它本来是指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是一种能帮助人们搬动笨重物体的工具。经济杠杆借用杠杆搬动重物的原理,形象地说明可以用它来调节社会再生产。
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杠杆是一种经济手段。在这类意见中因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又大致分以下几种: (1) 调节说。认为经济杠杆是以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为支点,通过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影响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利益,以促使微观经济行为符合宏观经济的要求,从而间接地调节社会经济。调节手段是经济杠杆的本质。(2) 诱导说。认为经济杠杆是国家或经济实体运用物质利益诱导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手段。它由主体即运用者 (主要是国家),客体即调节对象 (主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手段或称动力 (物质利益诱导,它是经济杠杆的核心与灵魂) 和目的 (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目标)四个要素组成。(3)调节传导说。认为经济杠杆是属于分配领域发挥制动机制的调节手段和传导手段。其落脚点在于调节经济实体的物质利益,影响经济决策和经济运行,达到调节的目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杠杆是一种经济机制。这类意见又分为: (1) 客观经济机制论。认为经济杠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现象,或者说是那些集中反映人们在社会经济过程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机制。(2) 能动经济机制说。主张经济杠杆是反映一定社会制度下经济规律要求,具有特定的内在功能,自觉调节再生产的过程,调节利益分配关系,并服务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经济机制。
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杠杆是一种价值形式,具体表述为,经济杠杆是这样一种价值形式,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实现价值规律的工具,是通过调节物质利益关系而把生产和消费、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以及国民经济计划连接起来的传导器和调节器。
☚ 49.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模式 51. 经济杠杆的应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