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2. 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洛阳市南伊水两岸,距市区13公里。是以石窟艺术等历史文化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包括龙门石窟及其附近的香山寺、白居易墓、关林和龙门、龙门二十品、禹王池、蛤蟆嘴等景点。龙门由熊耳山之分支龙门山、香山两山构成,伊水中流,两山东西夹峙如门阙,故名龙门,亦称伊阙。两岸山势陡峭,山水胜美,石窟主要分布于伊水西岸之龙门山,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等朝代所开凿的石窟,前后延续400多年,五代至清代亦有少量作品,现存大小石窟1352个,佛龛758个,浮雕佛塔40多座,造像10.7万尊,碑刻题记达3600多件,其中最大佛像高17.14米,最小者仅2厘米;北魏窟三分之一,唐窟占三分之二左右,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与甘肃敦煌千佛洞石窟(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西山的宾阳洞、古阳洞、莲花洞、药方洞、万佛洞、潜溪寺、奉先寺和东山的香山寺、看经寺。古阳洞为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凿于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迁都洛阳前一年。窟内两壁三列佛龛,雕刻精美,拱额、背光图案丰富多彩。造像题记,书法质朴古拙,“龙门二十品”书法珍品有十九品在此窟内。宾阳洞为北魏窟中最大者,开凿于景明元年(500),竣工于正光四年(523),历时24年,用工80万个。有高8.4米的释迦牟尼像和分立两侧的二弟子、二菩萨像,为典型五尊像组合。造像容貌清秀,衣褶规整,有厚度。窟顶有莲花宝盖和飞天,壁间有大型浮雕维摩变、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图、十神王像。帝后礼佛图于1945年被盗往美国,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药方洞因镌有古代药方140余种而得名,为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珍贵资料。万佛洞建于唐永隆元年(680),雕有佛像1.5万尊,故名。阿弥陀佛像后雕有54枝莲花,每枝花上坐一菩萨,布局甚巧妙。奉先寺为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者。凿于唐上元二年(675)。窟龛宽36米,深41米,主像卢舍那佛高17.14米,头部高达4米,耳长1.9米。身披袈裟,面容丰腴,修眉长目,神态端庄。弟子迦叶、阿难和菩萨、天王、力士像等各具姿态,栩栩如生。龙门石窟造像艺术已完全摆脱早期佛教造像的外来影响和神秘色彩,具有民族化、世俗化艺术特征。伊水东岸的香山因产香葛而得名。山北端之琵琶峰有唐诗人白居易墓,松柏长青,风景清美。香山寺风景最佳,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武则天率群臣“香山赋诗夺锦袍”故事即发生于寺中石楼。伊水两岸,古松翠柏,山峦秀耸,山中泉石争幽,鸟语花香,唐韦应物有“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之咏。刘禹锡有“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之句。李白、杜甫、刘长卿等历代诗人也均有纪游佳作。

☚ 西周贵族墓群   香山寺 ☛
000036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