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给养器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给养器材

用以完成平时和战时伙食保障的各种器具和材料。主要包括加工制作热(熟)食的厨食具和给养包装材料。如行军锅、压力锅、桶、盆、碗、瓢、勺和米面袋、油桶等。

给养器材

给养器材jiyang qicaisubsistence materiel

军队在平时和战时用以完成伙食保障的各种器具和材料。主要包括加工制作热(熟)食的厨具和给养包装材料。如行军锅、压力锅、笼屉、案板、桶、盆、碗、刀、勺以及面袋、麻袋和油桶等。
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之战(公元前343年)中,军队已使用金属制的釜(即锅)就地挖灶埋锅做饭。唐代军队除每10人配1口锅外,每人还配备装干粮用的“麸袋”和用以暖食的“马盂”。清高宗出征时军队配备锅、锣(即盆)、锅掌(即灶)。中华民国初,北洋政府陆军部军需司开始设厂生产行军锅灶、水壶和饭盒装备部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给养器材以锅为主的简单形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其他国家军队历史上的给养器材也都比较简单。进入近代,给养器材有所发展。军队厨食具的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加和提高。直至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养器材有了较快的发展,营房给养器材中不仅有煤气灶和煤油灶,还有电灶。同时有了各种炊事机械、带电热元件的专用炊具、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微波炉和电动冷藏设备,能够卫生、安全和自动地完成热(熟)食的加工制作。野战给养器材则有了机动性好、轻便耐用和便于携带的制式成套炊事装具,有效地提高了军队战时伙食保障能力。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以“埋锅造饭”的方式保障热食。用钢板制的行军锅,行动时由炊事员肩挑或背负,负荷量较重。50年代末,开始研制适合平战时的炊事装具(行军锅和保温桶等)。60年代初将钢板制的行军锅改为铝制品,并于1966年设计定型了3号压力锅、64-型汽油炉、3号汽油炉和班用套锅等炊具。70年代又把小油桶、木桶改为铝制品,减轻了野战给养器材的重量,但仍难跟随部队快速行动。80年代初,开始装备炊事车、面包加工车、饮水车、背水袋和储水桶等,对提高军队的伙食保障能力将起一定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野战给养器材将进一步向轻型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方向发展,具有机动性强、使用方便和快速高效的特点,小件制式给养器材将向轻巧、便携、耐用和多用途方向发展,有的将由一次性用品替代。

☚ 后勤装备   军械装备 ☛
000012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