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6_046首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6_046首章

【首章】

天命性道四字,先儒論説多不涉氣,故北溪陳氏曰:‘天固是上天之天,要之,天即理〔是〕也。然天如何而命於人?蓋藉陰陽五行之氣,流行變化,以生萬物。理不外乎氣,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便〔是〕天命令之也。’只此解説章句之義固如此,然‘藉陰陽五行之氣’之藉字分析太甚。理亦在陰陽中之物事,理有動静,故陰陽動静而變化生焉。若曰藉氣而後行,則不足為萬化之根柢,而疑若有所謂理者離乎陰陽,而别更分付者然也。大凡聖賢之言,渾圓活淡,蓋曰天者,只是上天之天,見得尊嚴敬信之意而已。命字亦不必言氣耶理耶,而淡淡讀來,至性字方可見得命之者理,而人物之所得而為性者,此也。物則梏於形氣,或偏或塞,而惟人得其全而明通,故使萬物莫不各循其所賦之性而自得其利者,即所謂脩道之教,而此理之行也。
第二節兩離字,或曰所指而言者自别,上離字主於人,下離字主於道。文理似然,而其意未必如此説也。以其下兩言推之,皆為人不離之之意重。然道若可離之物事,人豈能不可離哉?夫是道也,經緯天地之間,錯綜密勿,無時無處,無絲髮間隙,而我得而為性者也,故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天下之萬物萬事無有大小精粗,莫不由是性而出焉,則人與道不可分而為二也。人之日用常行,大而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小而言語、飲食、動作、威儀之節,何莫非斯道之流行乎?但為氣拘物蔽,鮮能約情合義而得其則也。是以君子以戒懼於動静之中,而為之教也。道何嘗離於人?人自不察,故曰非道遠人,人自遠爾。然人亦又安能遠之?雖不能察而行之,自身卻只在道之中也。雖欲相離,實不可得。謂人離道不可,謂道離人亦不可,一離字重言之者,只是申明不可離之意也。
第三節章句:‘幽暗之中,隱微之事,迹雖未形而幾則已動,人雖不知而己獨知之,則〔是〕天下之事無有著見明顯而過於此者。’蓋以陽為不善而無忌憚者無足言,若稍有知覺者,雖不敢顯然為惡於明見之地,而至其幽暗之中,隱微之事,則自以為人無得以知者。噫,其不思之甚也!獨不念上帝監臨,鬼神伺矚乎!人或可罔,上帝鬼神其可欺乎?人之怒也,亦或丐免;帝怒鬼嗔,竄之無處,逭之無術。苟能識得此義,則常存戒懼於不睹不聞之頃,而臨深履薄,戰兢自持者,容可已乎?
第四節‘大本、達道’章句:‘大本者,天命之性’,‘達道者,循性之謂’。此皆不犯人為處,形容性情自然之德。曰中曰和者,即道之體用也。蓋喜怒哀樂之未發,只是太極之體,渾然在中,萬善備具,恰好無對而已,無偏倚、過不及之可言,而條理粲然,其用之發,順無不達,故推測其在中之體,而以無偏倚、過不及而命名之也。性情之德元自如此,故孟子曰‘性本善也’,朱子曰‘非情能病之’者,皆本於此。而子思又推‘執中’之訓闡明其旨,使夫學者致精一之功於幾微之際。其功效之極,至於天地位、萬物育,何如其本之大,何如其道之達也!實天所命而人自離了不可得者,而其情欲役於耳目口鼻之私,而失其中。故君子常存戒懼於動静之間者,乃是立大本、行達道之規矩也。
第五節乃‘學問之極功,聖人之能事’,而其要盡在致字上。蓋性中天下之理無不備具,故其用亦無不備足。然古今天下孰無此性道?而衆人失之,聖人致之,故參贊兩間,使天地之道無憾而成其功也。於是乎天地位,而萬物各循其理而遂其生,故章句所謂‘脩道之教亦在其中’者也。然則聖人亦不過致此在我之中和,而效應至於此者,天地萬物本吾一體故也。如上失其道,人紀斁壞,則陰陽失調,日月薄蝕,水泉沸騰,陵谷遷易,災癘氛祲,民人殀札,至如鳥獸蟲魚草木之微,胎殰卵殈,族類鮮息,此乃天地不得位、萬物不得育之驗也。然古人以為雖不得大行,自一家言之,則自有一家之天地萬物,然則不分貴賤上下,皆可立此道、行此教而致此效也,豈非人人熟講而盡心者乎?

☚ 16_045序文   16_047第二章 ☛
000043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44:34